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这个省13城都是全国百强,奥秘何在?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8-14 20: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紫禁之巅,高手对决。

近日,中国 2019 经济百强城市引起普遍关注,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 13 个城市全部入选全国百强城市,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全部城市入选的省。这是广东、浙江、山东等其它中国强省都没有做到的奇迹。

江苏的头部苏州和南京,分别排名全国第七和第十一,尾部的连云港和宿迁,分别排名全国的第八十和第八十三名。均在百强之列。

中国百强城市江苏入选城市


人间的的奇迹,都是努力的累积。

江苏能够成为中国唯一实现全家福的省份,自有其独特之处,江苏的经济发展,有几个区别于其他经济强省的重点特点。罗天昊认为,江苏有五大优势。

(1) 江苏 13 城,区域经济相对均衡

全省入选,满眼强市,唯有江苏。

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江苏的发展,在中国的几大强省之中,比较均衡。

以广东和江苏的对比,最为典型。

本次广东有 11 个城市入选百强市,但是,剩下的 11 个城市,却都是贫困城市,对比非常鲜明。

据广东 2018 年年报,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 80.2% ,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占 6.6% 7.4% 5.8% 。珠三角与非珠三角的之比为: 80.2 19.8 。财富八成以上几种在珠三角。发展极度不均衡。

同年,江苏的苏南与苏北之间,差距并不大。 2018 年江苏全省 GDP 92595.4 亿,苏北城市 GDP 40366.85 亿,约占全省的 43.6% ,苏南与苏北的之比为: 56.4:43.6.

罗天昊认为,相对广东、山东等其它经济强省,江苏发展更为均衡。

一个也不少。

关于广东与江苏发展模式比较,可以参见罗天昊 2015 年文

链接: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2) 产业转移与产业协同相对成功

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苏北亦领先非珠三角。

2005 年,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各地产业转移园蜂起争雄。目前,广东数十个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东西两翼。

南北挂钩则是江苏突围大战略。苏南的产业向苏北转移,既扩大苏南的战略腹地,亦带动苏北发展,最后实现南北共振。

苏北产业转移力度更大,规模更盛,工业化程度更高。由此胜出广东一筹。

广东由于非珠三角地域广阔,而且非常分散,采取了重点扶持的模式。而苏北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 5 个市连为一体,有利于集中转移。很多园区的企业基地,规模比总部还大,如宿迁转移园区的长江润发,其宿迁基地收入,已经超过了苏南总部。由此,大批知名苏南企业集聚苏北。

苏北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迁移到苏北的悦达集团、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维维集团等 6 家企业,收入均超过百亿元。投资 100 多亿的富士康亦落户淮安。波司登、恒力、梦兰等企业巨头亦大批北迁。

江苏的五对“城市联盟”,南京与淮安,无锡与徐州,苏州与宿迁,常州与盐城,镇江与连云港市组建的五大产业园区,如今已成为产业新城。盐城的汽车、纺织、机械装备和化工,淮安的盐化工新材料、 IT 、特钢等产业,产能达千亿,千亿级的产业在 20 个左右。基本上完成了对苏北城市的再造。

苏北发达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使其承接产业转移一开始就风华正茂。不仅加大了工业化历程,更初步完成了产业升级。

苏北投资的便利,使其更容易形成产业链。往往是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富士康落户淮安之后,造就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 IT 产业格局。

此外,苏北的产业园区,由当地与投资的苏南方共同主导。后者市场自由度更大。

3 )高速公路密度大 交通便利,市场一体化程度高

高速公路,至关重要。

最近几年,贵州经济一骑绝尘,增速多次高居全国前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速公路的发展。前三。贵州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狂飙至 6453 公里。而五年前,贵州的高速公路,不过刚超过 3000 公里,五年时间翻一倍。罗天昊认为,贵州经济突飞猛进,招牌打的是大数据,真实的原因则是工业化的加速。高速公路猛增,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大规模落地。

江苏的高速公路密度,在中国五大经济强省中,仅次于广东。

中国五大强省高速公路密度



苏北 市已由辐射带动区正式划入长三角地区。同时,国家的沿海开发战略中,苏北的好几个城市亦入选。苏北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与苏南也几乎分庭抗礼,强大的高速网络,使江苏的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经济活跃度高。


4 )率先实现产业升级

除南京外,江苏其它 12 城几乎都是工业城市。

2018 年,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11%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3.8%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32%

同时,江苏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快速,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 11.1% 8% ,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6 个和 2.9 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 43.4% 74.2%

分行业看,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 3D 打印设备、智能电视、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 139.9% 107.1% 51.4% 36.4% 26.2%

从整体看,江苏的产业和技术水平,处于中国领先地位,率先实现了产业升级。

江苏创造了无数的企业巨头,恒力,沙钢,苏宁,红豆,波司登、远东等,均驰名全国。

罗天昊认为,传统产业强势,新兴产业崛起,是江苏产业经济的重要特点。

此外,江苏的发明专利授权量 4.2 万件,仅次于广东和首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2.64% ,远超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广东。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教育兴盛,是中国最大的教育省,大学数量达 220 万,且实力强劲,双一流大学拥有量全国第三,南京也成为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充足的人才储备,是江苏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

5 )经济发达城市少:产出效率高,管治成本低

麻雀虽小,五庄俱全。在中国,大小城市的官僚体系,设置基本相同,在此情况下,城市过多,每个城市的经济总量都不大,容易导致行政负担沉重,其实不利发展。小城市模式,除在极少数发达地区外,并不合适推广全国。

数据说话。

衡量城市管治成本的核心指标:人口与财富容积率(或:市均人口与财富密度)。

三大基础数据:

市均 GDP (亿),市均人口(万人),市均面积(平方公里)

江苏一马当先。而非广东。

江苏 2017 GDP 85900.9 亿元,广东 89879.23 亿,旗鼓相当。江苏常住人口超过八千万,广东超 1 亿。江苏是广东的八成以上。但是,江苏只有 13 个城市,广东却有 21 个城市, 尤其是粤东,好几个小城市,又穷。 广东人均 GDP 远远低于江苏,完全可以合并几个城市。节省大笔行政费用。

山东已经意识到问题,济南兼并莱芜,从 17 个市变为 16 个市,好事。莱芜才两千多平方公里, 面积仅一个略大的县,人口也不多,经济总量小,搞地级市浪费行政。

河南设市数仅次于广东。常住人口相当。但是, 河南经济总量最小,且人均 GDP 最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不仅有 17 个地级市,还设立了省直管的济源市。

中国最强五省市均人口与财富密度

(单位土地上人口与财富复合容量)


在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苏各城市平均人口与财富密度值,在中国最强五省中排名最高。

如何藏富于民?如何减税?

罗天昊认为,行政供养人员那么多,减税也减不了。少搞点行政单位,负担就下来了。

江苏经济强势,雄踞全国第二,但是城市总数却非常少,总体行政负担轻,城市爆发力强,后劲充足,发展潜力隐藏不尽。

未来,江苏城市在百强榜上总位次还将上升。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