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拜读完已发表的CCF理事说系列,看到
志鹏谈了YOCSEF的“入口”要吸引优秀青年学者
,
小军谈了YOCSEF的“管道”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
。很有共鸣,作为Y类理事,我这里想来谈谈YOCSEF的“出口”。
YOCSEF是众多萌新认识CCF的第一站,经过这个“训练营”的洗礼后,大量“青年精英”会深入到CCF的各个位置继续锻炼,逐步成长为计算机学界、业界的领军人才。
YOCSEF特有的文化与传承,素来吸引着“小有成就,有钱有闲”的优秀青年,通过激烈的竞选,才能拥有成为一名YOCSEFer的荣耀。但经过三到五年的训练后,站在即将从YOCSEF毕业的分叉口上,“如何选择后续在CCF的发展?”尚缺乏体系化的引导。面对CCF全面但又复杂的组织机构,专委、工委、发展委员会、会员活动中心...,很多YOCSEFer都闻其名,但又知之不深。就像应届生找工作,大厂的名都听过,但里面到底怎么样又往往半知半解,踌躇之间,就业引导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建立起体系化的引导机制,对部分YOCSEFer而言,发展路径的选择将不再随缘,而是可以构建出量身定制的最优组合,实现在CCF中的自我价值;对CCF而言,知人善用,总是把有潜力的青年英才引到适合的位置上,才能让学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如何建立起体系化的引导机制?我提一些浅见,总体设想是推动YOCSEF有组织的联动,分成三个层级。
(一)推动YOCSEF内“以老带新”的联动。
YOCSEF已走过了25个春秋,已建有总部和27个各地分论坛,储备有大量的已退役但又饱含热情的老主席老荣誉们。他们是YOCSEF最宝贵的财富,不仅时常为传承YOCSEF精神开讲,也已具有CCF各位置丰富的服务经验,是天然的“发展引导导师”。我们知道,文化培训已经是YOCSEF换届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YOCSEF凝聚力向心力的符号象征。类比文化培训,我希望逐步组织起老主席老荣誉为YOCSEFer宣贯的“CCF组织架构培训”及其个人从业经验分享,形成周期性的系列联动,引导青年英才从众多前辈的言传身教中拼出CCF的全图。
(二)推动CCF内“实习体验”的联动。
YOCSEF培养青年精英的主要方式是举办论坛活动,包括技术论坛、观点论坛、Club活动等。已经有YOCSEF举办论坛时邀请各个专委、工委来参加;在专委、工委等的大型活动中,YOCSEF常态化地去承担其中一个青年论坛,从而获得共事的经验;会员活动中心与YOCSEF分论坛共同举办周年庆等大型活动也是常见。更进一步,能否建立一种有组织的“轮岗实习”机制,安排有意愿继续在CCF服务的YOCSEF准毕业生到多个专委、工委等做做看看,到底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能直接了解自己是不是适合的了。
(三)推动跨出CCF“拓宽眼界”的联动。
比如与国际组织IEEE、ACM,与兄弟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新闻媒体,与政府部门等等展开形式各异的联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互学习才能相互促进。其实,类似的样板在CCF中已有不少,比如CCF-IEEE CS青年科技奖;CCF会员在续费ACM会员时的优惠等。但YOCSEF还没有这样的跨界联动。不拘泥于CCF内部,YOCSEF的青年英才需要拓宽眼界、打开格局。
每个人的CCF发展之路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YOCSEF提供的是精神家园、是青训平台,可以期待有组织的联动将更好地引导青年英才走向千差万别的但又不可估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