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最高增近27倍!业绩暴增股名单来了 ·  7 小时前  
财经杂志  ·  21家车企加码人形机器人,下一张船票? ·  12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百亿加码+深度创新助产业升级 ...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A股收盘:沪指收跌0.18%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木火通明二十年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留住百万大学生!这些大城市出手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2-25 18:42

正文

作 者丨陈洁 实习生黎雨佳

编 辑丨李博

视频编辑丨 许婷婷


目前,多地省考报名已经开启。



根据湖南日报的报道,截至2月19日9时,202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报名缴费人数总计为33566人,整体竞争比例为3.14:1,相比去年湖南省考报名首日,同轮数据公布增加了10996人。


高校毕业生希望获得好工作,地方也希望吸纳更多大学生。比如,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广东提出将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不仅仅是广东,重庆、武汉等地此前也提出要留住和吸引百万大学生。


为什么?从数据上看,我国不少城市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下降速度较快。以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为例,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北京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78.27%,上海为75.21%,2023年,北京和上海则分别为72.13%和70.86%,跌幅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到2023年全国平均下跌2.94%)。


哪些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更强? 从数据和采访来看,省会城市正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心中的“理想之城”


“我的第一意愿就业城市是成都。首先,成都的生活成本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友好太多了。其次,我不是很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或者快节奏的生活。”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王丽(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汉、长沙等城市出台措施留下大学生



早在2017年,武汉就已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最近三年,越来越多大城市出手“吸引大学生”。


2022年,《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发布,鼓励高校引导毕业生留长就业,根据本地生源录取率、录取数和毕业生留长率、留长数增幅,最高给予每年100万元奖励。


2024年,兰州提出加力实施“兰州市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吸引留住20万名大学生在兰就业创业。


同在2024年,重庆印发《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根据该计划,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30万人以上(其中市外来渝5万人以上)。2025—2027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年均40万人以上(其中市外来渝年均6万人以上)。


2025年郑州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三年累计来郑留郑大学生超67万人。南昌提出“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我市创业就业”,每年都在开展“百场校招”活动。


目前,越来越多地区正在“吸引大学生”,广东、重庆等地的目标甚至达到“百万级”。


与此同时,地方的政策正在加码。以深圳为例,2月23日,深圳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出为来深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免费住宿天数将从7天延长到15天。同时,深圳将实施“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和青年创业者提供用房、资金等全要素支持,最高资助金额达100万元。


其实,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未来10年将保持在高位,甚至有增加的趋势,广东、武汉等地也是高校毕业生集中的地方。根据统计年鉴,2023年,广州、武汉、重庆的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468613人、1161053人和1100170人,均超过100万人。


为什么多地仍然希望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 动年龄人口,尤其是大城市的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速度需要警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68.26%。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达74.53%,随后尽管有过反弹,但整体来看处于持续下跌的阶段。



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仍然有73.9%,北京劳动年龄人口为81.5%,上海劳动年龄人口为80%。10年之后的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跌到68.26%,下跌5.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3年,北京、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分别为72.13%和70.86%,较10年前分别下跌9.37个和9.14个百分点。


目前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趋势有可能在部分年份有一定反弹,但长期看难以改变。


根据统计年鉴,2023年,我国0—4岁 、5—9岁、10—14岁的人口数量分别在总人口中占比3.88%、6.11%和6.39%,50—54岁、55—59岁、60—64岁的人口数量分别占比8.54%、8.16%、5.70%。换句话说,从2023年开始的未来15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在总人口中占比16.38%,但有22.4%的人口将退出劳动年龄人口序列。



谁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



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背景之下,如何吸引并留住大学生,成为很多地方的“考题”。


不过,尽管很多地方都提出要“留住大学生”,但是,毕业生真的能被“留住”吗?从各个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 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于毕业生去向的影响很大


以吉林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来看,2024届毕业生在吉林省就业最多,占比25.89%,其次为广东省(9.95%)、北京市(7.05%)和辽宁省(6.96%)。


与之相对应的是,根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该校毕业生的留沪比例为67.5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留在浙江省的比例达到68.11%。


相较于其他城市,近几年 省会城市在毕业生吸纳上表现颇佳 。2024年,根据已经发布人口数据的城市,不少省会城市人口实现正增长。比如,2024年,河北省会石家庄常住人口净流入3.28万人,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2024年末,甘肃省会兰州常住人口为443.65万人,较2023年的442.51万人有所增长。


一些省会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甚至不降反升 。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江西省会南昌在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10.22万人,其中16—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3.23%。2020年,南昌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2.02%(当时公布的是15—64岁人口数据)的水平。


就读于西华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刘隽(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是2025年应届毕业生,目前刚刚获得一个杭州的工作机会。


“选择杭州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互联网和电商行业发达,这对于我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机会也多。其次,杭州对于本科生是有补贴的,比如交满一年社保给1万生活补贴和1万租房补贴。当然,我也考虑过其他城市,比如上海和深圳,但综合考虑后,觉得杭州更适合我。”刘隽说。


重庆一所大学的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她观察自己的学生就业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考虑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就业。“一线城市仍具吸引力,因为这些地方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但是有些城市的人才政策好,也会吸引很多学生前去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是省会城市,吸引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因为就业机会、生活成本等各不一样 。上述就业指导老师表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方面,学校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职业目标、所在城市的产业发展、生活成本等因素,做出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选择,而非仅仅依赖短期薪酬来判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