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看病难,看病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部门从医疗行业入手整顿,从医院管理、医生执业、医疗器械、医药企业等进行严格管控。甚至多数人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是因为医院管理不到位、医生执业不负责导致的。
医师本就是一个崇高的职业,理应受到了人类和社会的广泛爱护和尊重。但是,人们却将“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医患问题全部“甩锅”给医师,那医患问题的真相又是什么?还需要人们去深究去挖掘,而不能只凭媒体的字面报导就以以偏概全、轻信与言。
医患问题的真相又是什么?
1. 看病贵,是药贵,检查费贵,但是医生真的不贵。医生的收入不高,接诊费也是很少,医师的收入甚至不够正常生活。
2. 教育部和卫生部的矛盾。国家要求教育部每年都要培养大量的医学生,但是卫生部却只给很少一部分医师执照,没有证就意味着失业。医师工作辛苦,风险高,责任大,不受尊重,导致学医人数骤降。
3. 公众平日对健康的忽视,对医学不合理的期待,对疾病本质的无知。中国的医学教育都放在专业医学教育了,对公众的科普教育却一直缺失。
在2018年年初,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里的数据是对4.46万家医疗机构的14.62万医师调查得出,医师群体在工作满意度、职业压力、健康状况、执业环境、工作负荷、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多个维度上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也就是说,医师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白皮书》中的数据有:
1.62%以上医师认为执业环境堪忧,50%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没有得到社会认可。
2.我国医院医师均在超负荷工作,周平均工作时间高达40小时以上。
3.95.66%医师整体收入状况明显偏低,正高级职称年人均收入刚刚超过十万。
4.薪酬待遇影响着医师职业精神和改革态度。
5.70.67%医师认为工作压力大原因来源于医疗纠纷、工作量大以及患者的期望值太高。
6. 在自我身体状况的认知上,仅19.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35%认为一般,4.9%认为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既往的调查中,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广大医师热议的话题。在这次《白皮书》中,绝大多数医师没有选择“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部分媒体倾向性引导造成的”这一因素,说明当前涉医报道的公正性逐步得到医师肯定,医媒关系正在好转。
2018年是深化医改最热年,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现阶段我国医师队伍的现状是否得到改善?
在有些医师身上反映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和有关部门很好的关注的。医师们反映普遍不满意的是因医患矛盾、医疗纠纷而导致的医师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医师的执业环境恶化,而导致医师在工作中缺乏安全感。有些医师为避风险而采取消极的行医措施,不愿意施行风险较高的诊疗手段 ,原本可凭经验诊断的疾病却增加了许多检查项目,浪费了宝贵的卫生资源。这种行为将损害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也是与医师救死扶伤的最高价值取向相背离的,是当前医德医风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为了改善医师执业的困境和执业中存在的问题,梅奥国际认为需要着力把握住几个方向:
1.
医师自律问题
。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就要强化自律。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防范医疗纠纷和规范医疗环境的关键,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前提就是互相尊重和信任。
医生生存环境恶劣主要原因是:
医闹
。医闹除了医护人员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来自于患者信任度的缺失。如果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要重建患者信任度。
2.
把握住医患之间的共同利益作为沟通基础,强化换位思考
。
现实生活中,常见医患之间的顾虑:患者担心医生技术不好,或者是乱开药;医生怕患者不讲理,找茬生事。医患之间彼此都不能互相信任和理解,这都是因为双方之间不能进行换位思考所致。换个角度思考,作为患者,应该对医生多些尊重、理解和配合;作为医生,要对患者多点耐心、同情和关怀。只有这样,医患关系便能融洽,医患矛盾才能得到缓解。
3.
强化医生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
医院要定期培训医生的服务意识,要树立医生的爱岗敬业的思想。医生本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为何屡遭诟病,只要提及医生,人们就会想到“回扣”、“乱开药”、“黑心”等贬低词汇。
其实,并不是所有医生都是这样,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个别医生的现象却被群众夸张、放大化。这也从侧面告诫医院,医院应该对注重全体医生的职业形象培养,对于违背医德、败坏形象的医生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牢记使命,严格按照医疗常规办事。只有这样,医生的正面形象才能深入群众内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
媒体宣传需要客观端正,有关部门对于胡乱报道行为应该重罚
。一般的医患纠纷和医疗纠纷都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媒体人大多只追求信息的热度但并非医疗专业人士,没有对事件真相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