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包括其历史背景、食俗以及关于腊八粥起源的几种传说。文中还提到了不同地区的特色习俗,如腊八蒜、腊八豆腐和腊八面。同时,文章也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迎接新年的到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腊八节的历史背景
文章介绍了腊八节的历史背景,包括农历腊月初八的意义、上古时代的冬季祭祖活动以及腊日的祈求丰收和寓意吉祥的传统。
关键观点2: 腊八节的食俗
文章描述了腊八节的食俗,包括腊八粥、腊八蒜、腊八豆腐和腊八面的制作和寓意。
关键观点3: 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
文章介绍了关于腊八粥起源的几种传说,包括赤豆打鬼的习俗、纪念修长城的民工以及喝腊八粥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的传统。
关键观点4: 文章的情感寄语
文章鼓励人们珍惜时光,迎接新年,做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并强调未来的生活一定会非常精彩。
正文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
我们迎来腊月的第一个节日
中国传统的“腊八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也是年末的意思
上古时代
冬季祭祖的日子叫“大腊”
腊月初八,定为“腊日”
祈求丰收、寓意吉祥
讲究的人家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忙碌
洗米、泡果、剥皮、去核
从夜里微火慢煮一直要熬到腊八清晨
大米、小米、糯米、紫米各种米
黄豆、红豆、绿豆、芸豆各种豆
红枣、花生、百合、桂圆各种果
一碗之内,乾坤无限
腊八食俗
腊八粥
腊八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一般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红糖等合水熬煮。
有的人家,还会加桂圆、莲子、百合、枸杞、紫米、香米、薏仁米等。
在最寒冷的腊月,一碗粥、百种食材,经过小火熬制,香甜软糯、暖胃易消化。吃腊八粥,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结缘等意义。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初八这天泡制蒜。做法简单,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腊月初八前后,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前一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为啥要喝腊八粥?
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吃粮全靠家里人送。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腊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