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德智库
中国红德智库,简称红德智库,专注热点分析,洞察国际风云!选一位智库,引领思想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小米SU7Ultra#原型车今日现身小米科 ... ·  昨天  
小鹏汽车  ·  小鹏P7+答用户问(第11期) ·  2 天前  
高工智能汽车  ·  AI汽车新风向:「死磕」AI底盘,引爆线控底 ... ·  5 天前  
鹤城发布  ·  明确了,减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德智库

【海峡两岸】 新时代!台湾学者都看透了——别错过全世界最高速富豪制造机!

红德智库  · 公众号  ·  · 2017-10-24 14:19

正文

经常有一些北部的朋友问住在高雄的我:高雄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住在高雄很幸福吧?我总会用自身真实的案例回答他们:20年前我与同学们都开始进入社会工作、置產,一个同学去了上海,一个同学去了台北,我则到了高雄。20年之后,同学投资的身价如何?「20年前在高雄置產的人,很多人现在都还没有回本呢,所以你觉得我幸福吗?」



很多成功的「价值投资」,并不是眼光如何独到,而仅是在对的国家、对的城市、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高雄的确是一个有着潜在大格局的城市,拥有着卓越的地理位置与开阔的腹地,却被罩在小格局中动弹不得。使得高雄无法与仅仅一水之隔、目前全世界成长最迅速的高科技重镇、最大的产业群聚、最大城市群的珠江三角洲共同成长,甚至在天时、地利都极为优越的情境之下,独缺了人和。格局与眼光羁绊了高雄,乃至台湾的成长机遇。不幸的是:一般人难以感知这样抽象的机遇,只有做横向的比较,才会知道我们失去了的机遇是什么。


目前在两岸政治上,也许台湾方面成功地创造出不恶化的僵局,恐怕已经是目前民进党政府所可以得到的最佳选项。但是,作为台湾的城市、个人与企业,我们的发展机遇却不应在僵局中被蹉跎。


其实个人的机遇也与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有关。台湾过去的崛起很大因素是,全球制造业在60年代到日本,70、80年代转移到台湾、南韩、新加坡、香港等新兴经济体,再转移到中国、越南。人生往往会面对几次变动的产业发展大循环,涉及其中的个人、厂商与国家,都有机会可以在这个歷史的大循环中,面对不同的情境做出攸关自己未来机会的决策。抛开长期的大趋势,想要逆势而为,从价值投资到所谓的建国理想,都是极其困难的。


美国有非常多的成功企业与企业家,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行,而是因为他们依托于这个世界上最大、且不断向上的开放经济体,从而掌握了话语权与制度、标准的制定权。如果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家,例如日本或欧洲国家,则可能难有相同的成功机率。换言之,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在美国要成为成功人士的机率最大。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移民都想奔赴美国,实现所谓「美国梦」的根本原因。


台湾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也出现许多企业,除了努力之外,也幸运地历经台湾崛起的过程,因而能掌握到无所不在的成长机会。又适逢改革开放的契机,或再务实地跟着国际供应链外移到大陆,或与大陆的资源或市场紧密结合,这是过去20年台湾产业发展成功的主旋律,也造就出许多值得钦佩的企业家。


中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大量涌现了无数优秀的企业家。因此,大陆成了全世界最高速的富豪制造机,每天增加「高净值人士」400人;每7天增加1位亿万富豪,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富豪数目增加速度最快的地区。他们必须要庆幸自己生活在当代的中国,是这个逐渐上升的国家平台给与他们无穷尽的机遇。


但台湾也不乏务虚的一群,还在执着于自我催眠的务虚心理效用,诸如正名、改时区、改罗马拼音,小确幸地「庆幸自己不是中国人」,穷尽方法想要拉远与大陆的政治、经济与心理的距离。如果这些可以增加台湾人民的福祉与财富,并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早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从全球历史的兴衰周期,以宏大的格局和视野来看,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及创新制度上的优势正在形成中,虽然还有缺陷,仍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但已展现制度的纠错与改正能力。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具有领先于世界的一流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创新引擎,应有绝对的自信将自己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新创事业向全世界去推销,也应该不吝分享外溢的成功机遇。只有在台湾关注这历史变迁周期的明白人,才可以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作者为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作者:潘华生

来源:中时电子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