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51信用卡
一个工具型产品的想象空间能有多大?
通常,即使能够获得庞大的用户群体,工具性产品在盈利模式构建上往往很容易遭遇困境。但从一个信用卡账单管理工具开始的「51 信用卡」却成了一个例外。
从工具切入金融交易,再构建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51 信用卡用了 4 年时间形成了一个产品矩阵,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内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官方数据显示,目前 51 信用卡单月营收已破亿元,预计今年营收超过 10 亿元,净利润达到 3 亿元。
而这套完整的商业模式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可。近日,51 信用卡宣布完成总额约 3.1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目前额度最大的 C 轮融资。该轮领投方来自 A 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和天图投资,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的泛城资本、华盖资本、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千合资本和洪泰 A Plus 基金等参与联合投资。这轮融资完成之后,51 信用卡估值已超过 10 亿美元。
从「工具」开始的数据积累
2012 年 5 月,立足于信用卡管理这一多卡用户的需求,「51 信用卡管家」上线,这是 51 信用卡旗下的第一个产品。通过解析用户的信用卡账单邮件,51 信用卡可以从中提取出详细的账单信息,用户不需要输入任何信用卡的信息,只需将账单邮箱和系统绑定或者发一封电子邮件到指定的地址,账单信息会自动同步在应用中。创始人孙海涛曾表示,这是第一款通过解析信用卡账单邮件生成电子账单的产品。
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具却给 51 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数据。截止目前,51 信用卡管家的用户数超 7000 万,其中 70% 的用户是多卡用户,月活跃账单数超过 3000 万,占全国活跃信用卡的 30%,每天产生的消费数据超过 1000 万条。
至此,51 信用卡已经掌握了用户的大部分消费数据,可以由此判断用户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与能力,生成用户的信用画像。
在此基础上,51 信用卡从「账单管理」拓展到了「负债管理」。除了信用卡账单,还渗透到各种「泛账单管理」,包括白条、花呗、水电煤、房贷、车贷等各项与负债相关的经济行为管理。这其中的逻辑不仅是为了持续的沉淀用户,更是为了获取用户在更多维度上的经济行为数据。目前平台上沉淀的各类用户数据已经超过 20 亿条。
金融服务闭环的搭建
做金融工具产品的思路往往是类似的:通过满足用户一个单点需求,迅速获取用户,取得独特的数据积累,再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回到金融服务领域。
并且,与输入法、天气、日程管理等我们常用的工具型产品不同,金融工具与用户的交易行为联系紧密:就 51 来说,用户的额度管理、信用卡还款等行为都关系到交易场景。
因此,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51 信用卡拥有了对用户进行信用分析的能力,进而能够有基础向用户提供信贷、理财等金融服务,这是一个称得上清晰、顺畅的商业逻辑。
「大部分信用卡客户就是潜在的信贷客户。如果有客户最近开始出现分期付款、信用卡取现、逾期的行为,说明他就有信贷需求。同样通过对用户信用卡数据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偿债能力。」这是孙海涛的判断。在这个思路下,51 信用卡管家在2014年 4 月上线了其第一款信贷产品:与宜信合作的「瞬时贷」。这个合作中,51 提供用户,并对用户做信用评估,宜信完成整个风控审核,并给出授信、提供资金。
这可以看出 51 从工具切入金融服务的思路:通过平台上已有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在线上完成风控,做纯线上的信贷产品。而在瞬时贷之后,51 信用卡也拓展了多类型的借贷平台作为合作伙伴,形成一个贷款超市。
2015 年 5 月,平台上的信用卡用户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已经达到 33 亿的规模,这也让 51 信用卡下决心开始做自己的信贷产品,并且通过配合上线资金端的理财产品,形成一个金融服务的闭环。这个闭环的结果就是,51 信用卡不需要依赖于任何第三方就可以跑通自己的业务。
「51 人品」便是这个产品,这也是 51 信用卡旗下的第二个产品。
其中,小额信贷业务「人品贷」将一度交给合作资金方来完成的风控闭环重新拿回了自己手中:基于用户的信用卡账单信息,再加上其它个性化信息的录入,平台会运用大数据为用户计算出信用评分,不同的信用评分对应不同的借贷额度。
脱胎于一款信用卡账单管理工具,51 人品在用户获取上有着极大的便利。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邹云丽也表示:「之所以会在 C 轮领投,除了看中 51 信用卡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大量的数据积累之外,良好的客户基础也是重要的加分项。」
官方数据显示,51 人品今年前 8 个月的单月交易金额仍保持攀升趋势,截至 8 月底,平台累计撮合借贷金额已经超过 70 亿元。
2016 年 1 月,51 信用卡通过战略并购,并入了现金分期产品「给你花」,由信用卡用户群体拓展至无信用卡用户,而给你花也成为了 51 产品矩阵中的第三个产品。
51 人品平台上本就集成了人品分期产品,主要是面向线下的一些医疗、美容类的商户合作。但 51 信用卡副总裁杨宇智的判断是:「新兴人群基于互联网的消费信贷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现金分期取代产品分期成为新主流。」这也是 51 信用卡并购给你花的原因。
目前,平台的主要借款区间集中在 3000-4000 元,每个用户平均每期的还款金额在 800 元以内。杨宇智表示,「严格控制额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降低授信风险。」
而在资金端,除了接入合作机构的资金,51 人品也在做自己的理财业务「51 人品宝」。人品宝的投资项目为人品贷和给你花产生的资产。并且,51 会根据用户的信用评分计算每次能投标的最大金额以及不同的收益。从去年 9 月到今年 5 月,人品宝业务有非常明显的增长,5 月份的交易规模超过了 33 亿元,总成交规模超过两百亿。
在这个闭环之下,51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也日渐清晰。
最早的盈利方式是依赖流量型业务,主要是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导流。「比如,办一张信用卡我们可以赚 50-100 元的佣金,这部分业务一年便是一亿左右的规模。」孙海涛说。
除此之外的流量型业务还包括向各借贷平台导流,比如最早的瞬时贷以及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 平台等——合作方提供风控和资金,51 提供信贷用户流量和数据,并收取佣金。
营收中最大的一块还是来自 51 自己的闭环业务:51 人品。在这里,平台建立自己的风控模型、提供授信和资金,并向借贷用户收取 5% 左右的服务费。目前,这部分收入已占公司总营收的 60%-70%。
从「闭环」到「开放平台」
业务闭环的建立让 51 信用卡有了清晰的商业模式,而怎么把自己的数据和流量优势进一步释放,从而带动营收规模的持续增长,则是下一个阶段的关键。而孙海涛的答案是:「我们要在闭环上撕开一个口子,让更多的第三方接入进来,而我们则成为基础设施平台。」
51 信用卡做了三个层面的开放:资产的开放、流量的开放和技术的开放。
在资产方面,51 信用卡以自己平台产生的资产为基础,接入了越来越多的来自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渠道的低成本资金。也就是说,51 提供客户的资源,合作方作为信贷方和服务方提供资金,双方做联合风控,共担风险。
流量开放是 51 的成熟业务。目前,平台提供在线办信用卡和第三方贷款、报销销售等服务入口。其中,51 已合作发卡银行 13 家,年发卡量达到 200 万张,还将与银行合作推出「品牌联名卡」;而贷款超市业务中,平台已对接 25 家贷款公司,并且保持了每月 25% 左右的贷款增长量;而保险销售业务则包括意外险、寿险、车险三个险种,合作伙伴既有保险代理公司也有直销公司。
技术方面,51 信用卡将向外输出自己的爬虫,背后是所积累的数据和风控技术。爬虫将帮助合作伙伴抓取多个维度的数据,包括信用卡账单数据、社交数据、各类保障型数据(社保、公积金等)。此外,反欺诈技术也将重点输出。当然,51 信用卡的风控能力也得到了验证,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8 月底,51 信用卡的 M3+逾期率控制在 1% 以内,这个数字在行业内已属优秀。目前,京东金融、宜信、新浪微财富已经在技术方面跟 51 达成了合作。
至此,51 信用卡的业务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闭环生态:通过负债管理的工具获取用户以及用户的核心信用数据,并形成数据处理能力,为每个用户生产信用评分。在基础上,给用户提供信贷服务,以及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并进一步通过输出技术获得收益。这便是孙海涛眼中的「信用卡金融生态」。
当然,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51 信用卡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品钛等成熟互联网金融公司相交叉的业务领域。并且,随着平台将自身数据与技术能力输出出去,也不可避免将引起其他生态型玩家的注意。而能够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仍然保持持续的增长,则更需要考验平台的持续获客、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以及风控的能力。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