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是Musk的Hyperloop,也不一定是现有的真空管被动磁悬浮技术,尽管这一方式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
超越现有尺度的陆地交通方式一定会在未来进入人们的生活。
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出发,这件事会更好理解:
所有人对于世界的感知,除了五官收集到的信息,另有一条重要的时间线。
可以把这理解为三维空间以外的另一个维度(爱因斯坦时间第四维理论)。
第一次世界开始变小,还是在1860年代后。生产力的大踏步前进,以及电力和内燃机开始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人们出行的难度,尤其是远行的难度,指数倍的降低。环球旅行的概念在当时第一次出现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工业化也进入到爆发期,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这一代人的时间线,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坍缩。
人们说起来从北京到广州的概念,从来都不是多少多少公里。过去可能是几天几夜的火车,后来会描述成几个小时的飞机,再后来会说十个小时的高铁。人类丈量地球,从来不是用双脚,而是借助着不同的工具。
这一现象不局限于中国。在世界上的所有角落,信息的高速流通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升级,拉近了所有地域之间的感官距离。
“千里江陵一日还”再也不是什么值得抒发诗性的事情,或许“延误半天赔五百”更能刺激人们的神经。
你或许体会到了,我要表达的东西——生产力发展会推动交通方式前进。每一次生产力的爆发式提升,又会将新的交通方式带到我们身边。
在物理学上,从低维度进入到高维度,需要巨大的超越原来维度的能量。前文提到的生产力,就是这个巨大的能量。
换句话说,“高速飞行列车”或是“超级高铁”,无非就是将陆地交通提升一个维度。
可以这么理解,例如:和“超级高铁”速度相似的飞机,就飞行在万米高空中,空中看向地面,自然是一幅二维码。这次,“超级高铁”让乘客无需“在空中”,只需“在真空中”。
回到现实的需求上,高速铁路将服务的是距离更加遥远的中心城市。也就是现有的尺度已经完全不适用于“高速飞行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