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已经敲定,其影响一目了然。
而一起推出的“最低缴费年限从 15 年延长到 20 年”,影响会更加隐晦,也鲜有人深入分析。
-
-
多缴 5 年社保,要多缴多少钱?养老金能增加多少?
-
-
先要明确的是,
这项政策只影响职工养老保险
,包含了职工身份和灵活就业身份缴纳的,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影响。
我们根据发布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情况表」,整理出了一份对照表。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出生年月,找到对应的退休年月、最低缴费年限。
左滑查看女性对照表>>>
简单来说,以下 3 种出生时间的人,都至少需要缴纳 20 年的养老保险:
临近退休的朋友,一定要确保自己缴费年限足够
,比如 1969 年 1 月出生的男性,将在 2030 年 2 月退休,需要缴满 15 年零 6 个月的养老保险。
政策也给这些朋友留了一个窗口:
可以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补缴
,具体怎么做,还要等各地政策。
政策一出,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交 15 年钱并不够用,有人担心自己交不满,还有人觉得未来可能再延长,想要断缴……
一方面,多缴 5 年,缴费压力结结实实提高了不少,而未来养老政策也可能再次改变。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有“长缴长得”的基本原则,延长缴费时间,也会提高退休金待遇。
那么,多缴 5 年,到底划不划算呢?我们仔细测算了一下。
以广东省社保、 社平工资 9167 元、30 岁男性、月薪 1 万元为例,在考虑延迟退休的情况下,我们测算了「缴 15 年 60 岁领钱」和「缴 20 年 63 岁领钱」的收益。
-
假设未来个人工资增长率、社平工资增长率、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均为 3%,同时忽略基础养老金涨幅;
-
为了简化收益率 IRR 测算方式,从实际的「月缴月领」改为了「年缴年领」。
-
缴费总额:
从 17.9 万元变成了 25.8 万元,多交约 8 万元,增幅为 44%。
-
每年养老金:
从 70826 元变成了 111459,多了约 4 万元,涨幅为 57%。
可以看到,
养老金涨幅明显高于缴费涨幅
,那么到底划不划算呢?
这里就要用到 IRR,到 80 岁左右,
两种缴费时长的 IRR 都是 6.8% 左右,相差不大,因此是划算的。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养老制度不再更改,且养老金能够持续发放的前提下。
灵活就业人员,
如果按照相同的缴费基数去缴纳社保,养老金待遇和职工是一模一样的。
仍然以广东省为例,职工身份个人仅需缴纳 8%,而灵活就业人员需要缴纳 12%+8%,也就是职工的 2.5 倍。
缴纳总额从 44.6 万元,上升到 64.5 万元。
虽然增长幅度也是 44%,但我们不能忽略绝对值——
要多缴 20 万元,而职工身份只需要多缴 8 万元。
因此,延长缴费年限后,灵活就业人员将成为压力最大的人群。
同时,在待遇一致的情况下,
缴费增加,收益率就会降低
。可以看到,80 岁时收益率大概在 3.7%~3.8%,而职工身份是 6.8%。
不过呢,这个收益率仍然是可观的,超过目前的商业养老年金险。
总的来说,未来缴费总额必然会增加,但养老金能否显著增长,以上计算还停留在理论上。
实际养老金,还要考虑养老基金结余、养老保险政策变化、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等。
作为职工身份,咱们没有选择,该交多少就是多少,最好要保证最低 20 年的缴纳年限。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在缴纳社保上有很多操作空间,我们分开来说:
-
已经缴纳 10 年及以上的:
建议交完,如果没交完,退休只能拿个人账户的钱或者转成城乡居民养老,会非常亏;
-
才交几年的:
如果缴费压力较大,建议选择选择低档+拉长缴费年限,收益率会更高,以后手头宽裕了,再选择高缴费基数。
说完了对个人的影响,我们回到宏观角度,聊聊调整的背景和未来的趋势。
最低 15 年缴费年限的规定,还得追溯到 1997 年。
当时国务院出台规定: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 15 年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也没有规定“长缴长得”的机制。
显而易见,这样的规定下,
绝大多数人缴满 15 年,就不会再缴纳。
实施后不久,一些地方由于抚养比过低、退休待遇过高,出现了收支平衡压力,养老政策急需改革。
到了 2005 年,为了鼓励大家多缴费,国务院再次出台规定:
每缴满 1 年,基础养老金就多发给 1 个百分点
,正式形成了“长缴长得”的鼓励政策。
-
199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
2005 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这一规定延续了近 20 年,随着老龄化加剧,社保养老金压力增大,到了不得不修改的地步。
另外,很多城市养老保险和医保都需捆绑缴费,而医保一般需要缴纳 20~25 年,才能享受终身报销待遇,
这也导致很多人实际都缴纳了 20 年及以上。
如果放眼到国际,我们的养老缴费年限又是什么水平呢?
我们整理了 12 个其他国家的养老制度,包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如下表所示:
在发展中国家里,我们的 20 年缴费属于中等水平。
像墨西哥,到 2031 年也会延长到约 20 年,而巴西后续则会延长到 35-40 年,泰国仅需 15 年,但养老金比较低。
这些国家通常只有 5~10 年最低缴费年限要求,但想要领到全额养老金,需要 35~45 年。
以日本为例,缴满 10 年就可以领取国民年金,全额领取则需要缴满 40 年。这也导致很多到了退休年龄的日本老人,仍然靠打工挣钱来缴纳养老保险。
韩国相对宽松,缴满 10 年可以领取养老金,缴满 20 年就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
根据韩国国民年金公司官网数据,截至 2023 年 12 月,缴满 20 年平均每月养老金约为 104 万韩元,
折合人民币约 5470 元
,但如果只缴纳 10 年,那么养老金也会打对折,
只有 2700 多元
。
此外,也能看出发达国家的社保养老金制度,整体比发展中国家严格一点。
这可能因为,
发达国家医疗水平先进,人均寿命更高,老龄化危机也就更严重。
那么,随着我国不断发展,我们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有可能进一步延长或者参考发达国家模式吗?
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益教授研究发现:
不延迟退休的情况下,最低缴纳 21~22 年
,可以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而如果采取延迟退休,比如女性延迟到 60 岁,男性保持不变,
这一合适的最低缴费年限应为 26~27 年。
当然这个是后话,毕竟这次政策到 2030 年才实施,到 2039 年才会全面落实到 20 年,即便后面再调,很可能是下一批人的事情了。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提到:当下仅缴纳 15 年最低缴费年限的参保人,
已经从十年前的 10% 扩大到 20% 左右
。
说白了,“长缴长得”四个字的激励性并不算强,加上对未来养老政策的担忧,一些人在交满 15 年后就选择了断缴观望。
另外,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缴费压力,很多人只想交个保底。
经济学家董登新表示:如果缴费真的只缴 15 年,参保人的退休金很低,也不利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而在延长到 20 年之后,对于社保池子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曾益教授及其团队的模型,最低缴费年限分别为 15 年和 20 年,在不延迟退休和延迟退休的情况下,分别测算了到 2050 年养老基金的收支影响,具体如下表: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学会《延迟退休年龄背景下的适度最低缴费年限研究——基于基金可持续性与养老金替代率视角》,原作者:曾益,叶琪茂
文章发布于 2024 年 8 月,当时延迟退休政策还未出炉,于是假设了「女性延退到 60 岁、男性不变」,不过测算结果仍有参考意义
根据测算结果,2050 年时养老保险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
-
最低缴费年限为 15 年:
当年收上来了 7.8 万亿,但发出去了 27.2 亿,结果当年就产生了 19.4 万亿的赤字;
-
延长到 20 年:
当年可以多收 3.5 万亿,但却多发了 9.3 万亿,导致了更高的赤字。
延长最低缴费年限后,社保这个大水池,
多了一根细的进水管,但也多了一根粗的出水管
,最终水池里面的水加速减少。
实施延迟退休后,能降低养老基金赤字
,比如 2050 年累计赤字从 380.2 万亿降低到 321.2 万亿,这也是延迟退休要与延长最低缴费年限需要并行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养老保险的收支都会增加,而支出的增幅将大于收入,最终影响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而延迟退休能减缓这一进程。
不过这么高的赤字仍然让人担忧未来的养老金,而这一切,不能只靠国民延退多缴来解决,政府也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并保持养老金发放的公平性。
除了对养老金收支的影响,模型也测算了对于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