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底部添加微信,加入燃料电池产业交流群
2024年5月22日,由势银 (TrendBank) 主办的“2024势银燃料电池产业大会”在宁波·中都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政企创新引领:下好燃电新机遇的“制胜棋”。会上,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张大鹏作为演讲嘉宾,做了主题为《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的演讲,引发大会热议。
东德实业致力于氢能装备和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在氢气充装、加氢站压缩机及成撬设备方面已有不错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在液氢站的技术储备已经基本成熟。同时,深耕两大BOP核心零部件-氢气循环系统和空气压缩机,并深入研发燃料电池阳极回路的集成化产品路线。
截至目前,东德实业已申报专利总数高达785项:其中实用新型437项;发明专利179项;外观117项;PCT 6项;软著16项。
张大鹏首先介绍了氢能行业发展的现状,将氢能产业的发展分为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最初阶段,人们单纯地认为氢能就是绝对完美的朝阳产业,是终极的清洁能源,只看到了它表面上呈现出的优势和美好前景,对其充满期待和信心,如同只看到山就是一座山的直观形象。
“看山不是山”:随着对氢能产业深入了解,看到了诸多现实问题,如政策落地不理想、激励落实不到位、氢气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加氢站数量少等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意识到它并非如最初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这一阶段不再是简单地看表面,而是看到了其复杂和困难的一面,就像发现山不仅仅是外表看到的样子,还有诸多内在的复杂情况。
“看山还是山”:经过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应对,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氢能产业,既不忽视存在的困难,又能看到其本质上仍然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价值,最终能够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看待氢能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闭环仍需要资源重构,如同认识到山无论有多少复杂之处,它本质上还是那座山,依然值得去攀登和探索。
在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放缓,主要受制于成本高、核心技术短缺、激励措施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因素。随后,张总着重从加氢站和燃料电池供氢系统两方面展开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未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百万辆。届时,氢用量将超过千万吨,如何保证氢的安全储运和使用,如何保障加氢站的盈利运营,是氢能行业绕不过的话题,而液氢和气氢是目前氢气储运两种主要形式。
下面从三个维度对液氢和气氢进行对比:
经济性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和建站成本上,液态储运,运力很高,拖车即可达到1.5-6吨的运输量,相比气态长管拖车300kg,是5-20倍的运力,运输成本自然会下来,尤其是长距离运输。
另外,液氢站的占地面积很小。以一个三级加氢站为例,采用液态储氢加氢技术可将规划占地减小45%。
在氢液化过程中,有害杂质被固化,再次汽化使用时,氢气纯度等级可达6-7N,可有效提高氢燃料电池的电量和寿命。
液氢储运工作压力1-1.3bar,相比于压缩气氢安全性较高。
液氢加氢站内部结构包括液氢储罐,液氢泵,蒸发器,蓄压器和分配器等。液氢泵是提高能效、降低成本并适用于液氢产业市场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核心设备。
在液氢泵技术装备方面,国外已成功研制了高压液氢活塞泵,而国内目前尚无成熟的高压液氢泵产品,仍处于样机研制阶段,技术基础薄弱。
东德氢能自主研发液氢泵已进入测试阶段,将于6月4日在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4)上发布,
年内将建站试运营。
近年来各大系统厂家都在致力于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包括体积功率密度和质量功率密度。为的是让系统更加紧凑,效率更高。当然要想实现燃料电池在乘用车的普及,提高功率密度是必然趋势。
2021年,东德提出了氢气共轨系统的理念,22年第一代氢气共轨系统研发成功,23年实现了在大功率系统上的批量装车。第一代集成实现了比例阀+氢泵+引射器的集成,兼顾氢循环泵和引射器优点的同时,减少了管路连接,减少了氢气泄漏风险,提高可靠性。集成设计也为提升系统功率密度迈出了一大步。
今年东德将推出第二代氢气共轨系统,
也将于6月4日在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4)上发布,
其实现了氢泵+引射器+分水器+比例阀+排水阀+排气阀+压力传感器的高度集成,并集成了氢泵控制器。
随着系统越来越标准化,还可与系统进行联合设计,将阳极供氢回路与电堆端板统一设计,使阳极回路的流道更加合理,系统布局更加紧凑,在大规模推广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东德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一期项目,将于今年9月份建设完成,这也是山东省首个氢能装备核心产业园,也是第一个零碳工厂,厂区将会通过太阳能、风能发电,不仅供给厂区用电,还可以将电能用来制氢,制出的氢气可以运输到加氢站使用,也可以供给厂区氢能源车的使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迎接氢能行业爆发的那一天!
文章来源:东德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