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5天,高二的同学就要从高考后备军升级为高考冲锋军了,高三一年的复习漫长而艰难,制定一份科学的复习计划,对提高成绩大有帮助。
跟着大部队复习的弊端就是: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兼顾到。
成绩太差的同学往往跟不上进度,需要额外练习。
成绩太好的同学每天复习的都是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浪费时间而又毫无益处,还是需要额外练习。
有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每天布置辣么多作业,哪里还有时间完成额外的复习计划?
不怕死地说一句,你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你并不是很想提高自己的分数。
只要你愿意,时间总会有的:少发点呆,少睡懒觉,少玩手机……而且高三上学期的模拟考试很少,周末也有时间可以自由复习。等到了下学期,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到时候想找时间补补弱科也难。
有好多同学以为做计划就是每个时间都要安排好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比如酱紫→
但事实是大家都在学校上课,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能自己掌握,这样的计划没有什么可行性┑( ̄Д  ̄)┍。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大部队的夹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呢?
猿宝们做计划不要具体到每个时间做什么,而是具体到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多长时间。
利用自习和一些碎片时间来完成今天的任务,时间不一定要连贯,只要完成目标即可。
比如说你数学的圆锥曲线学得不好,那么你就可以每天分配1h专门训练,不要特定时间,因为到那个时间你不知道又有什么新的作业,与其规定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如规定自己完成这件事需要多少分钟。
另外,一个人学习容易没有动力,如果一次完不成容易破罐破摔,导致后来越积越多。可以和同学一起学习,做得最快最好的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比如食堂帮忙打饭,帮忙做一次值日等。
一味地学习并不会对知识的吸收发挥很大的作用。相反,输出的过程往往会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这也就告诉我们:回顾总结的时候一定要输出内容,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每天规定自己额外的学习时间,以及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做完之后关上书,把学的内容在本子上回忆着写下来,再和课本对照,看看有没有缺漏。每天复习的成果虽然不显著,但是时间久了就能积累,每个星期找一个特定时间,回顾本星期所学的内容,可以画个思维导图,然后再找对应题目来做,不会的地方要练到会为止,这样,就可以成功攻克一个考点。
在高考复习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学会的知识反复学,不会的知识仍然不会。
在高二开始的摸底考试中用错题找到自己的复习方向,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会更好的节约我们的复习时间。
平时做题做试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总结自己的知识盲点,不懂的要加强练习。比如说你考完了这次的高二大模考,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错误,那些错误就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考点是什么,考点就是高考题里考的那些东西。把相同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每天练习。
模考的成绩诊断报告里有题型难度分析:
如果你简单题错得多
,就说明基础不牢固,需要好好回顾高一课本,刻意练习自己不会的地方;
如果你中档题错得多
,这个时候就要思考,哪些题是本来会做但是粗心做错了,哪些题是拿不准随便猜的,前者要谨慎,后者要加强练习,拿不准的地方说明你还是没弄懂,有可能这次碰巧做对,下次换个条件你又不会了;
如果是难题错得多
,也不要太紧张,现在才刚开始复习难题不会做是正常的,先把简单题和中档题做好,难题可以后期再练习。分析的时候还要参考题目的得分率,得分率高的题但是你错了,这是最不该犯的错误,否则后期可能会被这些题拖后腿。
诊断报告里还可以看到同分数段和比你高的分数段的学生每种题型的平均分。
拿英语来说,假如你这次考了100分,那么就可以看到100分以上的同学的得分情况,你现在处于第一梯队,对比一下100-110的平均分,可以发现你的阅读理解、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都明显低于平均分,不仅如此,如果你想考到110以上,这三项也是你的必须提升的地方。
明确了自己应该从什么地方提分,再去安排后期的复习计划,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保证自己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提高成绩,而不是做无用功。
高二的猿宝们,不要以为小猿姐姐这几天忙着盯着高三同学,陪他们高考。你们就还没有到备考的阶段哦!要知道,5天之后你们就是“高三”啦!
打起精神来,备考就要开始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个好计划,努力向梦想迈进吧
(๑•̀ㅂ•́)و✧
👊
高考复习任重而道远,高二的同学们为高三都做了哪些准备?分手,剪短发,卸载游戏?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