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时间5月8日上午11点15分,由中海外总承包,中海外、中铁二局共同实施的尼泊尔逊科西马林引水隧道项目主体隧道较合同工期提前1年顺利贯通。“中国方案”搭载“中国技术”,又一次在喜马拉雅山展现了当之无愧的“中国速度”。
当日,项目贯通庆典在巴格马蒂省新都里市举行。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经济商务参赞谢宇,尼泊尔有关政府部门官员,中海外、中铁二局承建方代表出席了贯通庆典。
普拉昌达总理对隧道贯通表示热烈祝贺,并对项目建设者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尼泊尔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如何解决旱季灌溉用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难题。逊科西马林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但为德玛西省超过12万公顷耕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还促进了项目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
陈松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尼泊尔逊科西马林引水隧道项目的承包商团队不仅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还在尼泊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发挥了自身优势,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和尼泊尔技术团队精诚合作,克服了复杂地质、物流受阻、超长雨季等诸多困难,提前一年实现隧道主体贯通,展示了高质量、高标准的中国速度。
长期以来,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一直是尼泊尔人民渴望已久的梦想。为此,尼泊尔能源、水资源和灌溉部规划了跨流域“外水内调”项目——尼泊尔逊科西马林引水隧道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修建一条13.3公里的TBM引水隧道,将水量丰沛的逊科西河水引入水资源匮乏的马林河,为马林河下游巴拉、塔哈特、萨拉希等地区12.2万公顷土地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引水产生的落差还可为当地提供28.62兆瓦的水力发电清洁能源,不仅能为所在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减少耕地荒漠化,对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恢复以及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尼泊尔逊科西马林引水隧道是全球首条穿越“西瓦里克+加德满都旋卷”地层的双护盾TBM隧道。
喜马拉雅山的西瓦里克地层时软时硬,“既像豆腐又像铁”,而加德满都旋卷地质构造所包含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分布结构极为复杂。
为确保隧道安全顺利贯通,项目团队通过自建全套“微型供应链”、TBM设备针对性设计、自主设备安装维保、实施全面自营等措施有序推进施工生产,仅用时13个月完成项目整体设计、设备安装调试、TBM改造翻新、关键土建工程及管片预生产等工序,TBM提前2个月顺利始发,并攻克了高埋深、高地热、高地应力、高渗水、软硬不均、地质断裂带、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难题,TBM顺利穿越了2段大涌水、3条破碎断裂带、近4公里高埋岩爆区以及500米软岩大变形区域。
变幻莫测的地质,加之物流受阻、超长雨季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给项目的施工组织和安全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最大限度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及工程质量,早日实现隧道贯通,项目团队反复优化、创新工艺,成功将隧道掘进单个工序循环耗时由先前的平均45分钟缩减到平均24分钟,最快单循环作业提升到17分钟,隧道单月掘进不断突破新纪录。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秉持先惠人后惠己的原则,参与当地公路交通事故救援3次,为当地学校、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砂石骨料约2000立方米、书包教具60套,帮助周边村落疏通灌溉水渠10公里,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超2000人次,累计培养维修工、电工、龙门吊、叉车操作手等当地技术人才260余人,获得了尼泊尔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