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落地已满一年。去年4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施工图”。
一年来,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资本市场在投融资两端综合发力,着力推动规模的合理增长和结构质量的持续改善,并呈现出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展现出稳健运行基础和较强韧性;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举措,着力稳信心、稳预期。
新“国九条”落地后,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资本市场制定修订了50多项制度规则,形成了“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严监管,持续优化市场生态。一年来,资本市场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交易、退市等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健全了监管制度机制。同时,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查办了财务造假、“掏空”上市公司、严重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强化立体化追责。
今年以来,证监会先后通报了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ST普利重大财务造假案的进展,以及东旭集团证券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证监会去年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4.56%。
——稳信心,不断健全稳市机制。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运行形势,资本市场打出了一系列稳市“组合拳”,包括健全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依法全面暂停转融券、优化北向信息披露机制等。同时,积极推动更多长线资金入市,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快速推出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近期,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一系列稳市政策迅速落地,包括“中国版平准基金”面世、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指数基金、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上调等。在各方努力下,投资者预期和市场信心均有所改善,大批上市公司发布增持或回购计划,券商、公募基金公司自购不断,多家百亿级私募表示将继续保持对中国资产高仓位运作。
——抓改革,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一年来,“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及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等政策举措先后出台,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以沪市并购重组情况为例,今年以来,新增的沪市34单重大并购交易中,拟IPO资产作为标的的占比约三成,其中以半导体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为主。“科创板八条”出台以来,科创板涌现7单收购拟IPO企业交易,有效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一年来,资本市场以支持优质创新企业为重点,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同时,围绕发行上市、持续监管、退市等全链条监管政策陆续推出,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一方面,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高。去年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以科创板为例,国内隐身材料领域单项冠军佳驰科技、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国产化龙头先锋精科等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先后登陆资本市场,新质生产力获得资本精准灌溉。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4年资本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实施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底,沪深两市共有748家上市公司宣告2024年报分红,金额合计9544.6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748家公司2024年合计分红1.46万亿元。
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表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稳步提升,为资本市场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微观上是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的重要手段,宏观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
据了解,资本市场将持续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新“国九条”落地以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先后出台,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稳步推进、《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得到大力发展;首批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入市长钱更多了。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初,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有力支持市场企稳向好。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第二批试点机构总计批复试点额度1120亿元,参与的保险机构更多,目前各机构正在加快进度,尽快推进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及投资工作。
权益类基金发展快了。去年,权益类ETF规模已先后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新发产品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呈现出权益类产品占比提升的特点。此外,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所持权益类基金份额规模大幅增长,其中所持股票ETF份额规模同比增长近六成。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估算,2025年全年,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有望分别为中国股票市场带来1万亿元、5900亿元与1200亿元的净流入。长线资金作为市场“压舱石”,其管理风格稳健、投资期限长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股权风险溢价。
展望未来,以新“国九条”为基础,资本市场将持续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继续提升代表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上市企业占比,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在服务经济回升向好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