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监察委前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监察委、法院、检察、公安、律师等从业群体提供一个相互研讨交流结识的平台,主要包括:相关监察改革资讯、监察委理论研究、监察及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实务,以及涉及上述领域的文学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HMM将收购这家航运企业! ·  3 天前  
学习大国  ·  咋回事儿,AI真的来抢“铁饭碗”了? ·  4 天前  
半月谈  ·  品读 | 我喜欢她的人生态度 ·  3 天前  
半月谈  ·  “80后死亡率突破5.2%”?错得离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监察委前沿

【经验】会办案更要会总结经验创新方式,如何修炼好纪委监委工作两大主要能力之一的调研能力?

监察委前沿  · 公众号  ·  · 2018-02-19 11:36

正文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江峡。转载用作学习,深表谢意。


党员干部如何练好调研基本功


“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我们要系统深学、潜心细悟、自觉力行习近平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科学工作方法,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但在实践中,少数同志对调查研究缺乏科学态度,染上了“虚浮症”,必须切实戒除。


一是“蜻蜓点水”式调研。 其实质是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与实际脱节,习惯于“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或“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在有些领导干部中也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去深入了解群众真实的情况和要求。”


二是“钦差”式调研。 其特点是戴着官帽,摆着架子,求教变指导,缺乏“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对这种现象,毛泽东同志早在1941年3月发表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即批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三是“被动”式调研。 其表现是调研者丧失了调研的主动权,被安排,被牵着鼻子走,既难以察实情、听真话、观全貌,也疏远了干群关系。更有甚者搞自导自演的“约研”,甚至弄虚作假的“迎研”。习近平同志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我们又不是小孩子,还让人家喂?现在,了解情况的手段更多了,电话、微博、微信都很快,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手段更好了。”


四是“嫌贫爱富”式调研。 其特征是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走“规定路线”,看“盆景”“老典型”。喜欢围着“先进”转,表面上是方法问题,实质还是作风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说:“这次到吕梁山区后,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我都走到了。”总书记走最崎岖的山路、到最贫困的地方、牵挂最困难群众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调查研究中着力增强“四力”,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


一是增强看问题的眼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同志考察调研的突出特点。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群众、一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做好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增强谋事情的脑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要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统筹兼顾、谋定后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或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十个指头弹钢琴”,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