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大嘴巴
敢说真话,会讲故事的新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E别的  ·  我跟一对情侣试着谈恋爱,结果失败了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特朗普愿与金正恩见面”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哪吒2》,破130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大嘴巴

小户型快死了,刚需呢?

楼市大嘴巴  · 公众号  ·  · 2018-12-10 18:43

正文

敲出下面的文字时,我为成都的刚需们发出深深叹息。

据中成房业统计,截止今年10月,成都90平米以下小户型成交量只占总成交的 23% ,其中70平方米以下、70-80平米面积段的成交量占比和去年相比,更经历了“腰斩”。


而在2012年-2015年,90平米以下住宅连续三年的销量占比都在6成左右。从2016年开始,90-110平方米面积段的住宅产品才开始占据楼市的半壁江山,这一年,也被一些媒体鼓吹为“改善元年”。时至今日,90平米以下小户型成交量已暴跌至总成交量的23%。

Q

真的没人买小户型了?

或者说,刚需的胃口已经变得那么大了吗?

A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四川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省政府网站发布的 2018年《四川居民购房意愿调查反馈报告》显示 ,成都市选择“解决刚需”为购房目的的受访者比例达到49.8%,远高于“改善住房条件”的38.8%。计划购房者里,又有36.2%选择了“71-90平米”面积段作为购房意愿。这个比例相较去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

报告称,这反映出成都市有利刚需购房的政策出台后,刚需购房者增多,中小户型更受青睐。


然而中小户型却越来越像是成都楼市的稀缺产品,供应和成交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锐理数据2018年年中报显示 ,今年上半年,成都70-90平米面积段销售面积大于新增面积,供小于求。

换句话说,中小户型基本上就是卖一套少一套的节奏。

这也不难理解,一些看上去不怎么样、但中小户型占比较高的楼盘,反而会出现热卖的现象。

中小户型在减少,对买房人而言,产生的直接影响不仅是提高了首付,增加了月供,还将彻底改变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个体——尤其占最大多数既没有富爸爸又没有高薪的普通人而言,这是多具体的事?


我的一个朋友,摇号验资的40万全都是借的,要么自己套现好多张信用卡,要么套现朋友的信用卡,总之,先报名,真摇中了再想办法筹钱。

我还知道一个人,银行里只有几千块钱存款,在某个神盘将要入市的前夕,开始打起了买房的主意,那个楼盘最小户型的价格也在130万左右。办法还是只有一个,借钱。


在房价上涨预期的恐慌下,很多刚需只能妥协,选择市场上占主流的、面积更大的房子,甚至都来不及好好计算自己将要承受怎样的压力。

如果在成都主城区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即使以12984元/平米价格(取主城区房价中位数,数据来源:中成房业)计算:

三成首付需要近39万,

商贷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5%,每月还款金额约5200元(等额本息),如果等额本金的话,每个月月供甚至会来到6800元左右。

这意味着今后30年,每天一醒来,还没有刷牙洗脸,就要面对近200-300元的债务。

而如果购买的是期房,还要算上租房成本和日常花费,每个月的收入起码要万元才能勉强应付。

就算买在近郊,100平米的房子,以10331元/平米的价格(取近郊房价中位数,数据来源:中成房业)计算,依然没有多轻松:

三成首付近31万,

每月需要还款4100多元(等额本息)。

还款期30年。

对那些暂时没考虑买房的刚需,他们的心理可能也已经发生了难以察觉的变化,对高总价房源的接受度在一次次围观中逐渐增强,到买房时,如果没有合适的中小户型,除了向面积更大、总价更高的房源妥协, 另一个选择是 —— 放弃买房

好一点的消息是 ,锐理数据的2018年中报告显示,小户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库存。但小户型的确在减少,这种趋势对购房者和开发商而言都不算太好。

立志于买房的刚需,消费降级是肯定的,一些曾经花钱毫不手软的刚需,现在可能学会了比价和克制自己的欲望。

考虑到成都购房者正在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消费降级或许还将延伸到更多人的生活之中。

而一些主打改善甚至终改房源的开发商,售楼部门前都可以张网罗雀了。

广告


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