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出下面的文字时,我为成都的刚需们发出深深叹息。
据中成房业统计,截止今年10月,成都90平米以下小户型成交量只占总成交的
23%
,其中70平方米以下、70-80平米面积段的成交量占比和去年相比,更经历了“腰斩”。
而在2012年-2015年,90平米以下住宅连续三年的销量占比都在6成左右。从2016年开始,90-110平方米面积段的住宅产品才开始占据楼市的半壁江山,这一年,也被一些媒体鼓吹为“改善元年”。时至今日,90平米以下小户型成交量已暴跌至总成交量的23%。
真的没人买小户型了?
或者说,刚需的胃口已经变得那么大了吗?
四川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省政府网站发布的
2018年《四川居民购房意愿调查反馈报告》显示
,成都市选择“解决刚需”为购房目的的受访者比例达到49.8%,远高于“改善住房条件”的38.8%。计划购房者里,又有36.2%选择了“71-90平米”面积段作为购房意愿。这个比例相较去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
报告称,这反映出成都市有利刚需购房的政策出台后,刚需购房者增多,中小户型更受青睐。
然而中小户型却越来越像是成都楼市的稀缺产品,供应和成交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锐理数据2018年年中报显示
,今年上半年,成都70-90平米面积段销售面积大于新增面积,供小于求。
换句话说,中小户型基本上就是卖一套少一套的节奏。
这也不难理解,一些看上去不怎么样、但中小户型占比较高的楼盘,反而会出现热卖的现象。
中小户型在减少,对买房人而言,产生的直接影响不仅是提高了首付,增加了月供,还将彻底改变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个体——尤其占最大多数既没有富爸爸又没有高薪的普通人而言,这是多具体的事?
我的一个朋友,摇号验资的40万全都是借的,要么自己套现好多张信用卡,要么套现朋友的信用卡,总之,先报名,真摇中了再想办法筹钱。
我还知道一个人,银行里只有几千块钱存款,在某个神盘将要入市的前夕,开始打起了买房的主意,那个楼盘最小户型的价格也在130万左右。办法还是只有一个,借钱。
在房价上涨预期的恐慌下,很多刚需只能妥协,选择市场上占主流的、面积更大的房子,甚至都来不及好好计算自己将要承受怎样的压力。
如果在成都主城区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即使以12984元/平米价格(取主城区房价中位数,数据来源:中成房业)计算:
三成首付需要近39万,
商贷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5%,每月还款金额约5200元(等额本息),如果等额本金的话,每个月月供甚至会来到6800元左右。
这意味着今后30年,每天一醒来,还没有刷牙洗脸,就要面对近200-300元的债务。
而如果购买的是期房,还要算上租房成本和日常花费,每个月的收入起码要万元才能勉强应付。
就算买在近郊,100平米的房子,以10331元/平米的价格(取近郊房价中位数,数据来源:中成房业)计算,依然没有多轻松:
三成首付近31万,
每月需要还款4100多元(等额本息)。
还款期30年。
对那些暂时没考虑买房的刚需,他们的心理可能也已经发生了难以察觉的变化,对高总价房源的接受度在一次次围观中逐渐增强,到买房时,如果没有合适的中小户型,除了向面积更大、总价更高的房源妥协,
另一个选择是
——
放弃买房
。
好一点的消息是
,锐理数据的2018年中报告显示,小户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库存。但小户型的确在减少,这种趋势对购房者和开发商而言都不算太好。
立志于买房的刚需,消费降级是肯定的,一些曾经花钱毫不手软的刚需,现在可能学会了比价和克制自己的欲望。
考虑到成都购房者正在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消费降级或许还将延伸到更多人的生活之中。
而一些主打改善甚至终改房源的开发商,售楼部门前都可以张网罗雀了。
广告
推
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