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电视上、电影里和游戏里看到的暴力,会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攻击性行为?相信每个妈妈都关注这个话题。在50年前,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以确定孩子们是如何通过观看暴力影像而学会攻击的。
这位心理学家名叫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
阿尔伯特·班杜拉出生于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这是一个人烟稀少,教育资源奇缺的小镇,他上了一所中小学连读的学校。在高中时,学校只有两名老师,他不得不掌控自己的学习,并由此发展出了他后来所说的自我调节技能:
“课程内容虽然陈旧,但因此发展起来的
自我指导能力
却终身受用。”
中学毕业后,他参加了远征修路队,去修补阿拉斯加公路。修路结束后,他带着一身荒原气息来到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打算在生物科学中选择专业。
那么他是怎么走上心理学的职业道路的呢?在回忆录中,班杜拉说:
“一天早上,我在图书馆无所事事,想找一门课来打发早上无聊的时光。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份别人丢在桌上的课程目录,其中的心理学课程刚好能填上我早上的时间。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并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
大学毕业后,班杜拉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专攻心理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班杜拉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这个理论是这样理解学习的:
社会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社会认知理论基础源于行为主义,例如,两个理论都强调强化和惩罚,都认为反馈对于促进学习非常重要。不过,它们也有非常重大的不同之处。
-
社会认知理论把个人的认知因素纳入到学习中,认为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改变。
-
在认知因素中,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
在学习的环境因素中,他人的影响要大于个人试错行为的奖励或惩罚,因此,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来进行(观察学习)。
-
综上所述,行为(学习)同时受个体(认知因素)和环境(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即三元交互决定论)。
从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行为主义的一个核心假设是:
环境决定行为。
因此行为主义重点考察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了ABC(先行事件-行为-结果)模型,这是行为主义的最小模型。
行为主义的最小模型
班杜拉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中发展了行为主义,他认为,
行为除了受环境影响,也受个体的信念和预期所影响
,行为由个体和环境的共同决定。因此,在社会认知理论的最小模型中有三个因素:环境、行为、个人,这三个因素互相影响。这就是班杜拉著名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最小模型
让我们从最小模型中的环境因素出发。
和行为主义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关注环境因素,并且,社会认知理论更关注环境中的互动因素,包括
榜样,来自他人的反馈和指导
等。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学习者更多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
。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班杜拉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最知名的是波波玩偶实验(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实验):
波波玩偶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员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结论
: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通过实验,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理论认为,我们的学习大多是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的。这些他人可能是父母、老师、同学,也可能是某个运动员、影星或者名人。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与我们相像的人的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因此我们更容易模仿那些与我们相像的人的行为。
观察学习模型
观察学习包含四个要素:
-
注意:观察榜样行为的重要方面
-
保持:把信息存储到记忆中
-
再现:模仿榜样行为
-
动机与强化:直接强化、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要提高观察学习的效能,可以从以上四个要素入手。例如:
我们再来考察最小模型的另一端:个人。学习中的个人受目标、期待、归因等因素影响。在这里,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的是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能力。
一、自我效能
概念: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或效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
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我们相信可以完成的活动和任务,同时会回避那些可能失败的活动和任务。
-
当我们在某个领域有高的自我效能感时,我们会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
当我们具有高的自我效能感的时候,我们会更努力,更容易坚持。
但是,
自我效能是领域特定的
。语文好的学生不一定对数学有信心,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可能恐惧于公众发言。如果我们对要做的事情或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信心,就意味着我们相应的自我效能感是较低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
你要了解
自我效能的来源
,并尝试在这些来源中寻找相关的证据或信息,加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例如:
-
自己过往的类似成功经历;
-
和你相像的人的成功经历;
-
他人的鼓励、反馈和指导;
-
唤醒积极情绪。
自我效能的来源
二、自我调节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者只能被动处理学习任务,而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这称之为“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个人觉得译作“自我管理”会好理解一点)。
自我调节学习如何进行呢?下面是一个学习流程:
自我调节学习流程
流程中最关键的是“调节学习”,它指的是自我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控制,这涉及到一系列的自我提问,例如:
1. 这个任务是关于什么的?
2. 我可以运用什么知识?
3. 我的自我效能如何?
4. 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5. 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6. 我如何监控进程?
7. ……
调节学习实际上就是“元认知”,关于元认知,我们将在后续的课程中详细讨论。
社会认知理论推进了行为主义,把个人的认知因素引入了学习中,让我们认识到学习者个人的期望、信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它也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人往往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榜样和群体对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社会认知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学习者主义并模仿榜样的某些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它不能解释复杂的学习行为,如如何学习写字等,又如,它不能解释更复杂的学习互动,例如小组协作更利于学习,而这已经超出了观察学习的范畴。
这说明任何一种学习理论都不是万能的。为了成为一名更好的学习者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理解更多的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