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校园
最热门的全球校园快报,最独特的职场经验分享,陪伴你从校园走向职场,从中国走向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内容型产品-执行制作人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字节跳动:渠道电商行业运营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全职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校园

什么是你的精神坐标

LinkedIn校园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1-01 16:23

正文


有人迷信时尚文化、有人偏爱鸡汤哲学。

人的精神总需要寄托,才不至于无处安放。

可是,你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系吗?



1


前段时间,我一直琢磨着要去纹身,想在身上纹一个小图案,感觉这样会给人有一种比较有个性的感觉。


这人口密集的社会里,我们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标签。

我琢磨了很久,连图案都选好了,地方也找到了,最后决定要动身的时候,刚知道我要纹身的小伙伴,惊讶地说了一句,原来你也追求这样的个性的啊,我一直以为你是追求能持久人文气息美的人呢。

虽然这句话没有动摇我纹身的心,不过也让我觉得,是不是我错追求了什么了?



一直以为我可以一棵树立在这个世界上的树,没想到我也深入到里面来了。

杨丽萍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颗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这样的生命,我觉得是有一种美态在里面的。


为了感受美好而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美。

把自己擅长的打造成为一种辨识度,这个看起来比去追求时代下产物的时尚和潮流,更有流传和持久性。

而我有去纹身这样的想法,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内心已经开始浮躁,看着时代产物下的时尚,就想追求。

而我并不反对这种做法,我不反对去追求时尚,但是我提倡的不是过分追求。



时尚在循坏,当社会的物质达到了一个丰裕的状态的时候,人们追求时尚和奢侈这方面就更加地放纵。

因为钱多了,就会去想要怎么花,当大家的钱都多的时候,就想着,我怎么才能花得看起来和你不一样。

而我想的就是这个问题,我是不是在浮躁了。

说好要做个不食烟火的小仙女,却混成了一个小混混。

但更多的是,我怕会混不成时尚,还把自己弄得四不像。

从开始自己买衣服以来,本身我对时尚就没有太大的概念,而我所有的衣服,都是——“看起来很适合你”。

这是所有朋友对我的评价。



我掌握不了流行这个风向,所以我就放弃了刻意去追。

但是为什么我会有纹身的想法,那其实真的是我一开始看到了朋友圈有个朋友发了一个纹身的图案,让我动心了。

如果当初我动心的原因是因为我想一辈子记住某件事,而纹身刚好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这样的话,估计我就没有这样的纠结了。

不想成为浮躁时尚的产物,这是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的的,追求的还是以精神为主。




2



和陈老师聊天的时候,一起在做工作上的交流。

在提到目前当下流行的一种文章风格的时候,和陈老师一致都认为,这样的文章只能让人看了心里有一时的痛快感,而不值得再回去再看第二次。

而很多作者却开始纷纷模仿这样的写作风格。

这是一种时代精神产物,存在即是合理的,不能说不好,因为这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

但是如果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这不应该是被推崇的。

而这些,即是想要被推崇,也不会长久,这只能是存在于这个时代的一种产物。

所有得以传承的,都会是那些有根有底的文化以及是带给人正能量的故事和文字。



传统文化就像是一棵树,目前我们接触到的,都是已经根深蒂固已久,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一种文化流行。

每个时代就是树干,一节一节地长高,时代产物就是树枝,每长到一定的高度就生长出来的树枝。

只有依赖于树根传达的营养,树枝才能健康生长,并没有不需要依靠树枝就能自己独活的树枝。

而现在太多人把时代产物当成了精神追求。



以前有些读者问我,要看什么书,我说多看一些励志书,他说,我不看鸡汤书,会腻死人的。

鸡汤文,其实在出版社这边的统称叫励志书,这是一种能给到人们正能量的文字。

而在正常的生活中,其实我们是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来给自己精神支撑的。

但是戾气的文章就应该排除吗?

那是不行的,有人就有生活,有生活就会有烦恼,如果一个人的情绪长久得不到释放,这样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的。

而通过说出来的发泄,也总比通过报复社会这样的发泄来得好。

当一个人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其实他身边的人都是不安全的。

但是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容易被洗脑的氛围里,有人容易在戾气的文章里把自己沉浸进去,难以摆正方向。


在这个社会里,你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而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继承,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系,而不轻易被情绪化。

而中国的树干被世人认可的就是儒释道,只要你心里认可这个为主流,那么就不容易在这个漫天充斥着个人情感的信息时代里,找不到应该如何正确站立的姿态。

《疯传》里披漏,自由表达和披漏信息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奖励。

然而其实你看到的很多文章,代表的都是个人的思想,这是一个写作人自我奖励和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为了获得这种情感上的“奖励”而忽略了被影响的人的感受。

这是不能否认的,我回头看以前的文字的时候,也会发现有这样的问题。

能引起一部分已经有这样感觉的人的共鸣,也会对引起了思想冲击的人造成混乱,更有时候会把原本对这种事情没有想法的人,灌输了一种我的观点和想法。




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