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9年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由于行业周期特性及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IC行业可以说景气程度并不如往年。
受迫于电子制造业的需求不振,众多原本活得“滋润”的IC原厂,今年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业绩压力,而此种压力一方面会促使各大原厂改进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又恰恰成为推动行业整并的动力之一。
在上半年IC行业的变局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原厂的日子不一样了,其中有的放弃“上进”被迫选择“瘦身”,而另一些则趁机壮大。至于我们自己的“中国芯”,也在通过收购加强竞争力。那么上半年全球IC行业都发起了哪些重要收购?请往下看:
简述:
今年2月,模拟IC厂商Diodes宣布将收购德州仪器位于苏格兰的一座晶圆厂GFAB。收购完成后,Diodes将获得旗下第四座晶圆厂,大幅扩充产能。而TI通过甩手GFAB,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
简述:
今年3月,安森美以10.7亿美元收购Quantenna。通过此交易,安森美获得了Quantenna的Wi-Fi技术和软件专利,可加强在汽车和工业市场的竞争力。
概述:
去年9月瑞萨(Renesas)宣布将以每股49.00美元的价格,全现金形式收购美国IC厂商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总股权价值约67亿美元,本次收购已于今年3月完成。
简评:
瑞萨历经长期积累,在MCU、模拟器件及功率器件等领域建立了重要的影响力,IDT则在射频等领域较为领先。瑞萨收购IDT后,将吸收进后者产品线,进一步加强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方面的竞争力。而从瑞萨与IDT的体量来讲,它们相结合也有可能诞生一个新的IC巨头企业。
简述:
今年4月,日本IC厂商罗姆(ROHM)宣布收购松下(Panasonic)半导体部门的二极管及部分晶体管业务,预计今年10月交易完成。通过此收购,罗姆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松下则可剥离掉亏损业务。
5、安森美半导体以4.3亿美元收购格芯一座12寸晶圆厂
概述:
今年4月,晶圆代工厂格芯(GF)宣布,将旗下位于美国纽约州的12英寸Fab 10晶圆厂出售给安森美半导体(ON),交易额为4.3亿美元。
简评:
格芯去年宣布放弃7nm及更先进晶圆工艺的投资,标志着战略“瘦身”的开始,今年卖给安森美Fab 10是此战略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格芯集中资源发展FD-SOI工艺。
而对安森美来说,该公司惯于连续发起小额并购,以不间断的频率扩充产品线和产能,此次与格芯的交易则是带给其首座12寸晶圆厂,至此安森美终于“补齐”了与其他原厂在晶圆厂上的差距。
6、恩智浦拟以17.6亿美元收购Marvell无线业务
概述:
今年5月底,荷兰芯片厂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宣布,以17.6亿美元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包括Wi-Fi连接业务、蓝牙技术和相关资产。
简述:
通过此收购,恩智浦可加强原本相对不足的Wi-Fi通信相关技术,以提升在汽车、通信和工业领域的无线连接竞争力。
概述:
今年6月,德国IC厂商英飞凌(Infineon)公告称将以每股23.85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的赛普拉斯(Cypress),交易价值约为101亿美元。
简评:
英飞凌作为全球知名汽车IC厂商,专长于功率半导体及传感器等领域。此番收购赛普拉斯后,将吸收后者的微控制器等产品线。这笔交易达成后,英飞凌也将成长为世界第八大半导体厂商。
另外,由于本收购案的双方均为业内有影响力的IC原厂,在整并后可能会引起分销网络的变动。
8、闻泰科技以268亿元人民币接近完成收购安世半导体
概述:
闻泰科技(SH.600745)去年发起针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案,今年6月已经获得证监会批文,此交易接近完成。
简评:
本交易的被收购方安世半导体前身为恩智浦(NXP)的标准产品事业部,该公司于2017年被中资收购进来,是现在国内半导体厂商中唯一的IDM企业。
闻泰科技作为知名电子代工商,收购安世半导体有利于产业链的完整,核心元件对外的依赖度将有效减小。反过来,安世半导体的IC产品也可通过闻泰科技的代工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
9、紫光国微拟以180亿元人民币收购Linx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