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主任
观念的改变需要运气,所以常识值得重复。简单说,寻找有缘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新闻网  ·  新政出台,事关每一位云南人,速戳→ ·  10 小时前  
春城晚报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掌上春城  ·  最新房价出炉!昆明走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主任

本色和底蕴

吴主任  · 公众号  ·  · 2024-07-29 15:47

正文

一篇注定支离破碎的文章。

我瞎写,你瞎看。

乔布斯年轻的时候是个嬉皮士,光脚走在办公室,还不怎么洗澡——是味比较正的文艺青年。因为他的形象举止,早期很多投资人都敬而远之。当然,等他成功之后外界自然开始挖掘出这背后实际上是创造力的体现。这是对的,无论乔布斯做什么,他的内在气质和审美决定了他能拿出什么东西。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他被赶出苹果,再次被请回来。慢慢地乔布斯也步入中年,第一代 iPhone 出来的时候他52 岁。假设没有发布会,乔布斯隐于幕后,多数人会非常自然地猜测,做出如此新潮科技产品的人应该是个年轻人吧。因为据某些业内人士言之凿凿,年轻人才懂年轻人,要跟年轻人交朋友。

乔布斯有个采访,大意是,产品设计的终极就是品位。视频里乔布斯被问到,你怎么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乔布斯思考了几秒钟说,最终,还是取决于“品位”。苹果公司的员工,都是音乐家、诗人、艺术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等等,同时恰好也是世界顶级的计算机学家。即便不设计电脑,这些人也会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正是这些人把身上的特质(品位)带到了产品中去,这是一种类似人文艺术的“气质”。

iPhone的诞生正式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序幕,如今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你用心去观察,会发现,过去十几年中国创业者在乔布斯身上学到的是人性化的交互,苹果内在的审美是被忽视的。无不令人伤感和遗憾的是,真正在一个科技产品上从每一处细节继承人文艺术气质的确实只有罗永浩和锤子手机。

乔布斯第一次见偶像鲍勃迪伦的时候,紧张得不会说话。乔布斯特地去日本拜访他当年心中的设计之神索尼的盛田昭夫。乔布斯请三宅一生帮忙设计了套头衫。于是有了三宅一生、李维斯牛仔裤、new balance乔布斯标识性三件套。

你说,乔布斯为什么不穿更年轻更潮更时尚的设计品牌呢?其实重点根本不是李维斯的裤子还是nb的鞋,而是乔布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你看到这里可能有点懵,感觉以上几个画面有些跳跃。这才到哪儿,下面要说的更乱。

当年段永平用几百万美金拍下与巴菲特的午餐,那照片流传很广,你会发现段永平的衣着就是一个乡镇企业家的老土形象。但你不会觉得这有什么怪异的,因为这就是段永平的本色。如果段永平为午餐精心打扮一番,假装自己是祖上三代贵族的“老钱”,那才是一种混合了自卑和自恋的不知所措。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分析,说周受资跳槽去了TikTok之后好像解除了审美封印,气质焕然一新。周受资就是那种出身优渥一路上好教育好工作赶上好时代的金融精英。去到字节之后的周受资也只是本色。

如果你看过《社交网络》里呈现的扎克伯克发家史就知道,他是一个情感淡漠的纯技术男。似乎在扎克伯克眼里,一切都是数据。如今你看到的扎克伯克的对外形象,既不是周受资这样的时尚金融精英男,也不是乔布斯这种人文底蕴深厚的文艺企业家,就是一个创业成功的硅谷精英。

好了,重点来了。

再看看国内的某些科技公司老板。比如有个整天穿红衣服的头发看起来从出生就没洗过的那位。比如……省略号的部分就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观察了。

如果知道自己没什么人文气质方面的底蕴(知道才怪,人都不会承认自己审美差),年轻的时候不看电影不听音乐不看书……这不是什么问题,多数科技公司的老板都不是文艺青年,在产品的审美方面你可以请专业人士(结果也不好说,毕竟老板说了算),自己对外形象你可以选择本色。但你假装自己还挺有审美挺时尚,那就特别怪了……

底蕴这东西是这样的,需要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大量积累,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也不是突然想变得有品位就可以做到的。这一点对没啥钱的文艺青年来说还是挺公平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