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CJS
编辑部和作者、读者沟通交流,查阅稿件,发布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央视点名!上海老人花2万买保健床垫称包治百病 ... ·  12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国风颜值控的福音!11 款国货好物,性价比天花板 ·  12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视频退出键在哪里?!水果版定格动画,越看越魔性!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一天被问三次!这瓶花香调好闻到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CJS

目录 |《社会》2024年第3期目录

社会CJS  · 公众号  ·  · 2024-05-20 17:27

正文

专题:劳动的新形态研究

“数字泰勒主义”影响下的外卖平台“计件工资制”研究

梁萌

对工业生产中“计件工资制”的研究表明,薪酬制度不仅从经济维度影响劳动者的行为,更是形塑劳动者从纯劳动力意识向纯劳动意识转变的重要机制,是劳动力过度商品化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外卖平台“计件制”中的派单、奖励、惩罚等规则的梳理,提出平台“计件工资制”虽然在形式上承继了工业生产“计件制”“多劳多得”的简单累积逻辑,但根本上已经变成了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的企业家式博弈,以及本质上的加速积累逻辑。同时,通过对骑手个体经营意识、过渡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等被薪酬制度所形塑的企业家式劳动主观意识的呈现,进一步提出外卖平台薪酬制度的变迁意味着平台劳动中的“数字泰勒主义”并非工业劳动经典“泰勒制”的自然延续,而是具备了主客观方面的独特特征。
关键词 计件工资制 外卖 多劳多得 劳动力商品化
互助、组织化与承认:劳动实践中志愿服务的多维动力机制研究 —— 以自雇卡车司机为例

马丹

本文以我国自雇卡车司机的志愿服务为例,结合其劳动实践探讨志愿服务的多维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卡车司机志愿服务的动力机制是一个由微观劳动体制、中观组织化过程与宏观社会地位感知推动的多维框架,展现出从职业群体内部的互助救援扩展至外部社会公益的动态社会过程。其中,原子化劳动的“孤岛效应”与互帮互助是该机制的客观基础,公益组织内外的组织化过程与互动为之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撑, 底层地位感知以及由其引发的承认需求则构成了持续的价值驱动。本文认为,只有从多维、动态的过程性视角出发,并使用纵贯性的研究方法,才能理解志愿服务的发端与持续。

关键词 卡车司机 志愿服务 多维动力机制 原子化劳动 承认

专题 : 现代性与人的独特处境

作为境况的“社会”:阿伦特论现代性与“局外人”

沈垚

对犹太人问题的讨论,马克思、涂尔干、齐美尔都以各自的方式处理了他们的“犹太经验”,并将其呈现为一种社会学的客观立场。身处 20 世纪经历了整体性危机的西方社会,在经典理论家的“犹太命题”基础上,阿伦特为犹太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阿伦特发现, 近代西欧犹太人既生活在“社会之中”,又生活在“社会之外”,“局外人”一词暗含的社会与经济属性才是对犹太人与社会关系的客观表述。本文首先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发展与犹太人解放这段历史展开论述,然后重点叙述“富有犹太人”和“犹太知识分子”这两个群体在近代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处境与地位, 最后讨论社会理论传统中的犹太人问题,并在这一理论脉络中定位阿伦特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 局外人 社会 身体政治 同化 犹太性格
从忧郁个体到伟大心灵: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的个体宗教观

肖永虹

19 世纪末,威廉·詹姆斯开启的个体宗教转向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公民宗教传统的重建。本文尝试从思想史的争讼出发,讨论詹姆斯的宗教功能论重构现代社会道德生活的独特方法及其与美国公民宗教传统的复杂关联。詹姆斯的个体宗教研究从忧郁个体的问题入手,通过剖析作为一种生存体验的忧郁,在现代个体的心灵问题与救赎宗教传统之间建立了关联,并以重新诠释救赎经验来寻找能够解放狭隘人格的生命意蕴和情感力量。在詹姆斯看来,个体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具身化体认才是激活现代民主神圣性的机制。阐明这一重新创造的神圣性传统,不仅有助于我们在道德生活中检视现代忧郁个体的问题, 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社会民主传统的新的动力学 —— 在日常生活中关切同胞生活苦乐的道德实践。
关键词 忧郁个体 神圣性 民主 实用主义 社会理论

论       文

机构养老的合法化:家庭与机构的协作

卓唯佳

通过实地调查,本文探讨了机构养老何以被人们所接受。研究发现,家庭与机构的协作促成了养老观念的改变,若仅靠一方努力,机构养老的合法化将难以实现:一方面,养老家庭亲子双方均持续为机构养老争取合法性,重建对养老机构的认知并应对外界的污名;另一方面,养老机构也在通过争取专业性、制度政策性和社会文化性认可来回应外部偏见。最终,在代际情感及功能交换被强化的同时,机构养老获得了承认。本文通过梳理家庭成员作为个体行动者与机构作为组织行动者的行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机构养老在孝道文化深厚的中国社会被接受的机理,弥补了养老观念研究对养老机构行为的忽视,打破了既有文献重家院对立、轻家院合作的局面,将对家庭与机构二元分野的弥合提升到了认知层面。

关键词 机构养老 孝道 合法性 “家庭—机构”关系 协作
民族建构与音乐转型:学堂乐歌的发明及其内在张力

陈朗

中国近代音乐转型源于民族建构的现实需要。本文以中国近代第一种新音乐“学堂乐歌”为核心,讨论了民族建构与音乐转型的复杂关联。基于培养新民的要求,梁启超设想了一种兼具“普遍主义”与“诗乐合一”两大核心特征的新音乐。他的设想启发了学堂乐歌的音乐实践,催生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学堂乐歌,即以沈心工为代表的普遍主义乐歌和以李叔同为代表的诗乐合一乐歌,也引发了一些进行调和的音乐理论尝试。不同的音乐类型背后蕴含着不同的理论假设,普遍主义与诗乐合一之间的张力体现了民族国家理论与雅乐传统的龃龉。
关键词 民族建构 音乐转型 诗乐合一 普遍主义 学堂乐歌
化零为整的宏观社会数据生成:基于潜变量模型和动态贝叶斯方法

张高祥、陈哲、陈云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