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凭栏欲言
随便聊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海尔集团131亿接收汽车之家41.9%股权; ... ·  3 天前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6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凭栏欲言

凭栏:突发,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本轮救市注定不会成功

凭栏欲言  · 公众号  ·  · 2020-03-16 13:33

正文

文: 凭栏欲言

美联储在3月15日突然再次大规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大幅下调至0-0.25%,本次降息一次性将所有降息空间用尽,是半月内美联储第二次降息。

美联储自2015年启动的缓慢加息周期所积累的利率缓冲空间,在半年内消耗枯竭。

护城河彻底干涸,静等城池被攻破。

美联储声明称,新冠疫情已经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造成损害。全球金融环境受到显著影响。本次降息将有助于支持美国经济、稳定就业市场、维持通胀目标。

与这次降息相配合,美联储宣布再次量化宽松,公布了7000亿美元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包括几个月内回购至少5000亿美元国债,增持至少2000亿美元规模的抵押担保证券。


这与2008年货币政策完全一致,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为挽救经济,曾一路降息至0-0.25%的超低水平,并启动量化宽松,此后延续了7年的零利率政策。

不同的是,美联储的救市政策注定不会有效果!

01

货币政策如何救市?

货币政策是经济周期的驱动力,正是因为如此,各国央行已经习惯于利用货币政策驱动金融正反馈来压制实体的负反馈,笔者在《凭栏:全球股市尽飘绿,四周期叠加经济探底》一文中,已经对周期如何驱动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然而,经济周期的真正原始驱动却 并非是货币政策,而是需求!

正是这一点差异,本轮救市政策注定无功。

货币政策转化为需求主要有以下6方面原因:

1) 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驱动金融资产暴涨,刺激消费的胆量。

2) 金融正反馈产生需求。 货币政策宽松会驱动金融资产价格暴涨,刺激金融需求。导致金融品供应加量,而金融品是提取实体资产的权利,这又会导致实体商品和服务数量上升,压制实体价格。

3) 实体价格下滑刺激实体需求。 由第二点会发现,越放水越或通缩(各国央行号称为了稳定通胀目标而放水纯属扯淡,那正是为了压制通胀),实体价格下降会刺激实体数量需求上升。

4) 实体融资成本下降。 货币政策会体现在实体融资成本下降中,但这个因素对刺激需求的作用最小,因为金融资产价格上升对资金更有吸引力,资金在这个时期喜欢脱实入虚。实体并不一定受益。

5) 刺激负债消费。 低利率刺激负债消费,产生需求。

6) 倍数效应。 所有以上的需求诞生都会刺激上游企业加库存,产生需求倍数效应。

货币政策救市是否能成功,无外乎基于上面的作用渠道 催生需求。

02

2008 如何救市成功?

世界经济已经是一个整体,2008年美国救市成功主要的因素是中国因素,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联储通过宽松货币政策驱动中国经济周期,中国对世界提供需求,其次为美国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刺激美国对外输出需求,最终导致全球同步复苏。

1) 财富效应。 2008 年之后,美国股市很快转涨,且连续10年大涨,中国房产很快转涨(2008年深圳房产价格曾经短暂腰斩),且连续十年大涨,强大的财富效应催生需求。

2) 金融正反馈创造需求。 大家肯定对“风口上猪都会飞“印象深刻,共享单车当年是多么的轰轰烈烈。金融品价格暴涨是风口,会导致各方资金想方设法增加金融品供应,目的是为了最后上市套现(增加金融品供给)。增加金融品供给就会在实体有所反馈,产生额外需求,譬如大量的共享单车需求。

3) 实体价格下滑。 譬如2009年,中国M2增速27.68%,CPI却是-0.7%。实体价格降低会刺激消费数量,表现为GDP增速。

4) 实体融资成本下降。 资金脱实入虚,导致信贷难度转变,初期银行求贷,后期惜贷。笔者印象中有福建钢贸败退、浙江企业求援等多起事件由此被诱发。

5) 刺激负债消费。 中国居民杠杆攀升程度有目共睹。

6) 倍数效应。 刺激上游加库存,并由此导致了之后的中国房产去库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补偿)和上游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2008 年就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房地产和政府投资对外输出需求,拉动世界经济同步进入加库存周期。

03

本轮救市必然不会成功的因素

1) 中国房市和美国股市十年大涨,高处不胜寒。财富效应见顶,压制需求萎缩。

2) 金融正反馈的负面效果正在显露。进入杀跌周期。

3) 实体价格通胀走势。 中国连续两个月CPI运行在5%之上,在近期石油大跌的影响下,似乎又有人认为世界经济会通缩。这是一个很好笑的问题。 0成本的货币肆意印刷,居然会有人联想到通缩? 通缩能制约肆意印刷的货币? 通缩不能制约货币的肆意印刷,货币的肆意印刷还制造通缩, 那岂不是永动机? 货币印刷永远没有制约? 那收税干什么?缺那点税钱吗?印就是了。

4) 实体融资总成本只涨不跌。 在美元降至0利率的情况下,当前世界利率空间已经耗尽,这是世界利率的最低点,目前仅剩扩张债务规模一条路,这决定了偿息规模(负债规模*不会下降的利率)只会涨不会降。这与降息能缩小偿息规模有了本质不同, 实体的融资总成本将只升不降。

5) 各国居民杠杆率高企,失去了负债消费的空间。

6) 需求下降的倍数收缩效应。

7) 考虑到疫情冲击。 各国针对疫情冲击相继采取措施,需求和供应双重下降。短期来看,需求和供应的双重下降或许会导致商品价格上下波动,走势不明。但货币政策的宽松却最终将体现在供给量减少之上,体现为价格上涨。疫情冲击还导致 人停债不停 ,不停积累的债务成本将驱动人工价格报复性上涨,而非下滑;不停积累的企业债务成本也将驱动企业盈利价格上移。 石油的下滑冲击仅能短暂影响通胀程度,而通胀程度反会带动石油反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