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桶历史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不容错过的河南特产,鸡内金薄饼真的太香啦!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张作霖手下第一参谋长,如果张学良不杀他,东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桶历史

慈禧傻吗?甲午海战前挪用600万两海军经费给自己做寿!

马桶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5-06 13:48

正文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 | 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红卫兵现在都去哪儿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原文

zhihu.com/question/21665000/answer/78012909


其实这中间有非常复杂阴险的政治考量。

首先在光绪亲政以后,举国都在等待慈禧交出权力。

慈禧面对这样的压力,又不愿意放弃权力,于是提出 用修建颐和园来作为交换。



光绪



这样一来,摆在光绪面前的问题就成了:修好颐和园才能真正获得权力。 修建颐和园的工程,其中存在的贪污腐败实在是触目惊心,往往是被贪污的银子超出实际工程支出的好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慈禧对这个情况心知肚明,但是却不查办,因为修颐和园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由于贪污巨大,修建颐和园的花费远远超出预算,经费缺口甚至超出户部全部的存银。

户部尚书阎敬铭拒绝向颐和园工程投入如此巨大的款项,于是被罢免。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接手户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李鸿章曾经弹劾过翁同龢的哥哥,所以他与李鸿章有仇。

而翁同龢又不是林则徐那种先公后私的人,所以自从他当上了户部尚书,就把全部经费投入了颐和园,而驳回了北洋水师所有的经费申请。

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事情无非是两件:

第一,不要得罪了现在的顶头上司慈禧;

第二,让自己的学生光绪尽快掌权。



李鸿章



李鸿章作为北洋军和淮军的实际掌控者,是汉族大臣中首屈一指的实力派。

在左宗棠死后,已经无人可以与他拮抗。


关于这件事,大家也别太同情李鸿章,他对左宗棠手下残害手段也很劲爆老王写过:想灭左宗棠,必先干掉胡雪岩!


这时,他的地位就变得很尴尬了。

因为他是汉人,慈禧和光绪不信任他;

但是他的实力最强,也最懂洋务,慈禧和光绪又必需依靠他。

这样一来,对于慈禧和光绪来说,李鸿章的力量太强是不行的,这会让他们担心出现改朝换代的情况;

而过度削弱李鸿章也不妥,这等于是砍掉自己的手臂。

所以在这个时候,尺度的拿捏就很关键;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他们对李鸿章说的话不会完全相信。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局面: 李鸿章察觉到日本正在大力发展海军,准备与北洋水师决战。

而北洋水师多年没有添置和更新武器,这时已经渐渐落后于日本。

光绪与慈禧并不清楚这一点,而且他们也不相信李鸿章的奏折。

因为在他们看来,李鸿章会不惜夸大其词也要扩充自己的实力。



合谋



在慈禧和光绪眼中,这件事无非是两种可能性:

第一:北洋水师击败日本,同时自己也受到相当的损失,这样李鸿章的实力会受到一定的削弱,退回到与各地督抚相当的水平。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第二:北洋水师轻而易举完胜日本,李鸿章的实力再次提升。

这就很可虑了,因为人的野心会随着实力的提升而膨胀,皇位可能易主。

而后来实际发生的北洋水师被日军全歼的情况,他们根本没料到。

所以,在甲午战争开始前,慈禧和光绪都在有意无意的拖延李鸿章拨款的请求,目的就是防止他的实力过快增长。



翁同龢



同时,对于户部尚书翁同龢来说,他希望李鸿章倒台。

而让他倒台有几种方法:

第一:让李鸿章功高震主,引起慈禧和光绪的猜忌。

这是玩火,一旦玩过头李鸿章反而有可能变成皇帝。

第二:让李鸿章的实力逐步瓦解,变成一般的地方督抚,然后再罗织罪名将他击败。这个办法最稳妥。

第三:让李鸿章栽个大跟头,直接把他放倒。

这个无疑是最优解,但是在翁同龢看来是很困难的。

所以,翁同龢选择了第二个方法。

具体的实施方案就是想方设法为李鸿章制造障碍,同时找准一切机会攻击他。

而翁同龢本就是户部尚书。

李鸿章想从户部拿钱就更难了。



夹心


对于李鸿章来说,北洋水师和淮军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绝对不容有失。

但同时,他也害怕慈禧和光绪的猜忌,所以在扩军的问题上是有顾虑的。

毕竟北洋水师已经号称远东第一了,这么强大的海军,还要继续扩充,必需要有一个过硬的理由。

但是很可惜,当时直接的威胁只有日本,而日本在慈禧、光绪和满朝文武的眼里就是个蕞尔小邦不值一提。



所以李鸿章除了向朝廷申请,并不敢自己去筹钱,就是因为害怕引起过多的猜忌。

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个问题有几个解决的可能:

第一:想方设法得到大量军费,扩充北洋水师,并击败日本。

但是这样一来有可能等不到开战,自己的脑袋就没了。

第二:得到部分军费,维持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并与日本展开一场有限度的接触战。 这对李鸿章来说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第三,得不到任何经费,避免与日军开战,保存北洋水师。这也是他最终无奈选择的方案。

可惜慈禧光绪和满朝文武并不了解情况,并逼迫他接受了第四种方案: 得不到军费,仍然与日本进行决战,北洋水师被全歼。



输光



在这场政治较量中,输得最彻底的是李鸿章,他失去了最大的筹码北洋水师,并背负了丧师辱国的骂名,由于其后他被派去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李鸿章又背上了汉奸的骂名。

从此无论实力还是威望都一蹶不振。

对于慈禧来说,她成功的解除了来自李鸿章的威胁。

从此李鸿章由一只老虎变成了一条狗,完全受慈禧的驱策。

同时她还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就是光绪的威望也因为战败遭到了打击,使得她继续掌权的阻力大幅度降低了。

对于光绪,他不再感受到来自李鸿章的威胁,但是由于战争发生在他亲政之后,所以他也是政治上的输家,作为皇帝,他的威望遭到巨大削弱,亲政的基础被破坏。

至于翁同龢,他暂时收获了属于他的胜利,意外的得到了最优解,直接撬翻了李鸿章。

但是很遗憾,他没弄明白,他的全部政治资本都来自光绪。

所以最终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跌落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清廷内部的这番较量,要说真正的胜利者,也许只有日本。

日本从此告别了孱弱而死气沉沉的亚洲,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西方列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