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方良周对“十大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华为预测的数字能源未来十大趋势包含了‘能源数字化’、‘绿电无处不在’、‘全链路高效’、‘AI加持’、‘融合极简’、‘能源网自动化驾驶’、‘综合智慧能源’、‘智能储能系统’、‘随时随地超级快充’、‘安全可信’。”
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方良周表示,面向未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华为的使命和目标是将当前的太阳能从光伏发电补充电变为未来的主力电,并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解决方案的创新.
据中国媒体新浪科技12月29日报道,达摩院2021十大科技趋势包括:一是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迎来应用大爆发;二是后“量子霸权”时代,量子纠错和实用优势成核心命题;三是碳基技术突破加速柔性电子发展;四是AI提升药物及疫苗研发效率;五是脑机接口帮助人类超越生物学极限;六是数据处理实现“自治与自我进化”;七是云原生重塑IT技术体系;八是农业迈入数据智能时代;九是工业互联网从单点智能走向全局智能;十是智慧运营中心成为未来城市标配。达摩院认为,材料是一切科技发展的基础,新材料技术已推动多轮科技革命。然而,受限于成本高昂、生产工艺不成熟等问题,诸多新型材料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达摩院认为,未来几年,以氮化镓和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将在材料生长、器件制备等技术上实现突破,并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汽车、特高压、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场景,大幅降低整体能耗。新材料的价值远不止提供更优的性能,它还能突破传统材料物理极限,达摩院预测,碳基材料作为制作柔性设备的核心材料,将走出实验室并制备可随意伸缩、弯曲的柔性电子设备,例如用该材料制作的电子皮肤不仅机械特性与真实皮肤相似,还有外界环境感知功能。过去几年,AI技术润物细无声渗透至传统产业,例如AI走进制造企业,提升质检工作效率。达摩院认为,AI应用于生产环节只是开始,汽车、消费电子、服装、钢铁、化工等信息化基础良好的行业将实现供应链、生产、资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全局智能,最终实现生产及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在医疗领域,业界公认AI与药物、疫苗研发结合是大势所趋,但用AI研发药物并成功上市的案例极为鲜见。达摩院指出,新型AI算法的迭代及算力突破将解决药物分子靶点确证、药物可成药性等难题,例如在疫苗研发过程中,AI可自动输入有效化合物模型,然后与电脑合成程序产生的数亿种不同的化学化合物对比筛选,最终快速找到疫苗的优质候选化合物。作为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未来技术,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极具研究价值。达摩院在趋势中指出,学术界和工业界正在努力攻克脑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难题,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大脑工作原理,技术的成熟将加速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未来将为口不能言、手不能动的患者提供精准康复服务。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发散与收敛的模式中跃迁。2019年,达摩院曾预测“云将成为IT技术的创新中心”,时隔一年,云原生成为云计算领域的新变量,达摩院提出,未来芯片、开发平台、应用软件乃至计算机等将诞生于云上,AI、5G、区块链等技术都将以云原生的方式落地,企业获取IT服务的路径再次被缩短。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逮捕权臣鳌拜正式亲政后,又派刑部尚书明珠南下福建,主持对台和谈,令兴化府知府慕天颜赴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作出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康熙帝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康熙帝反对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
康熙十二年(1673),清朝发生三藩之乱后,郑经乘机进攻福建、广东。转战数年,孤军难支,康熙十九年(1680)退回台湾。清廷再次争取和谈,福建总督姚启圣派副将黄朝用赴台。郑经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奉朝廷正朔,受朝廷封爵”,而康熙帝不同意台湾比照琉球、高丽之例,认为“台湾人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和谈又无结果。
持续十多年的和平谈判并未能改变海峡两岸的对峙局面。康熙帝最终认识到,以纯粹的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要实现统一,必须诉诸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