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骷髅岛》还是算不上惊艳。
或许因为之前北美记者@西多的影评,Sir对这版《金刚》的期待被拔高,今天凌晨,多少怀着重温05版的“朝圣”心态入场。
两个小时后,Sir和表妹走出戏院,气氛小小尴尬——虽然这丫头观影过程中忍不住啊了三声。
先撂评价吧——之前给出6.8分确实偏高,6分吧。
一部优点与缺点都显而易见的合格怪兽片。
鉴于优点之前已经提过。
Sir这篇影评,着重谈谈17年版《金刚》的遗憾。
《金刚:骷髅岛》是一部半途而废的反战片。
故事背景设置在1973年,越战结束前夕。
美国科考部门通过卫星图像,发现了南太平洋有一座神秘岛屿——骷髅岛。
由于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状态,为了抢在苏联之前登岛,美国政府组织了一组人马前去探秘。
正派三人组——抖森扮演了一位神秘的英国退役军人,在越南自我流放,消极厌战;布丽·拉尔森是跟团摄影师,抖森称她为“战地记者”时,她特地纠正,是“反战记者”。
另外,还有一位流落骷髅岛28年的二战美国大兵,是探险队的当地向导,也是帮助大家理解金刚的先知式的人物。
在他们的反面,是恋战派——
一意孤行的普雷斯顿上校(塞缪尔·杰克逊 饰)。
这位极不情愿从越南战场撤兵的上校,无疑把骷髅岛当成了另外一个战场,而金刚,则是他要誓死战胜的敌人。
必须插一句,导演这里用杰克逊饰演一号反派,实在居心叵测。
看他的长相,不就是“小金刚”(猩猩)。
上校嘴里不停重复“为了给死去的兄弟报仇”,另一方面又不断把手下的士兵推上去当炮灰。
某种程度,他就是一个偏执精神病患者——
对现代文明极端自负,认为人类霸权不容挑战。
而他在骷髅岛上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他对上一个战场(越战)的重演。
以为自己是“在敌人找上门”之前先下手为强,最后却发现,“在你主动去寻找之前,敌人根本就不存在”。
一个错误,导致一连串更大的错误。
导演乔丹·沃格特-罗伯茨从一开始就没有掩饰自己革新《金刚》这一怪兽片系列的野心。
他在接受外媒的采访中提到,从拿到金刚剧本的那一刻,脑海中想到的就是科波拉的战争片《现代启示录》,那是他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在《骷髅岛》中你也能看到,《现代启示录》的痕迹到处都是。
从IMAX版艺术海报开始致敬。
左为《金刚:骷髅岛》 右为《现代启示录》
金刚就像《现代启示录》中的库尔兹上校,是神秘岛屿中神一般的存在。
《现代启示录》中直升机轰炸丛林、夕阳剪影和丛林土著的场景,也都有还原。
看得出,《骷髅岛》处处在扣“反战”题。
但正如前面所说,它离成功,还有距离,它输就输在,没有和怪兽片的类型完成对接。
如果说《现代启示录》为我们展现了两种价值观(战争VS反战)针尖与麦芒的对抗,那《骷髅岛》仅仅让我们看见一种态度对另一种态度按在床上的征服。
最典型的就是骷髅岛上那个遗世孤立的部落文明,他们生活在一个分分钟可能丧命的地狱,电影也对他们的纹饰、壁画和要塞,做出比较详细的展现。
当你期待着发生点什么的时候,探险组休息了一宿,然后就走。人。了。
原来就是个民宿啊。
在这里,导演回避了两种文明最根本冲突,他想当然地把落后视作敬畏自然,把先进(科技)等同于毁灭自然。
但别忘了,人类在蛮荒时代的残暴与血腥,可是远甚于今天,要不然,现代文明是怎么来的。
这种符号性的定义,让《骷髅岛》的冲突,止步于人与怪兽之间。导演革新《金刚》系列的野心,还是被怪兽片类型给限制住了。
当然,这种挑刺还是“闲得蛋疼”的。
即使在剧作完整性方面,这仍是一部漏洞满满的电影,尤其是后半部分,基本就是需要某些人死,某些人就以“炮灰”的姿态,英勇赴死。
严厉点说,除了荒岛大兵,这就是一部看不到人物的电影。
《骷髅岛》跑得太快了,在急速奔跑的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丢了一些东西。
它丢掉了一部好电影必须的人情。
如彼得·杰克逊2005年的版本,即使刨除表情捕捉表演大师安迪·瑟金斯的高水准演绎,那些细腻而丰富的表情,我们仍看到——
金刚有和女主角初见时的漠然,捍卫时的傲慢,也有历经艰辛之后的脆弱。
Sir始终认为,一部真以怪兽为主角的怪兽电影,应该着力于怪兽从兽性到人性的转变。
还是05年版,我们看到金刚的强大,也看到他的孤独;我们看到他的蛮横,也看到他的温柔(请允许Sir这里用上他)。
正因为我们在金刚身上,看到“我们”,所以,我们才能理解最终那句点睛之笔——
不是飞机杀死了金刚,是美女杀死了金刚。
而《骷髅岛》,我们只看到“金刚”的神性。
从体积到精神,主创们都在不遗余力地造神。
这是好莱坞史上制造出来最大的金刚。1933年原版金刚身高在7到15米之间,2005版也不过7到8米之间,《金刚:骷髅岛》里的金刚前所未有地高达100英尺(约合30.48米,10层楼)。
这是战斗力最强的金刚。
看到投弹的飞机,打。看到鱿鱼,撕。看到骷髅怪,砸。
没错,金刚就被岛上的土著供奉为神。
甚至一开场,二战的美国大兵和日本鬼子厮杀正酣,金刚从悬崖边探出一个脑袋,从此让他们抛弃了敌对立场——这更是有种如来现身,教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味。
导演并不避讳这一点:
我要让观众看到它的时候,大脑中想到的是,那是一个神,我正在看着一个神。
这固然创造了爆米花效果最震撼的一版《金刚》,但也因为对所有人物(包括金刚)浅尝辄止的刻画,让观众始终缺少代入感。
看《骷髅岛》,Sir就感觉游览了一圈怪兽主题公园,从头到尾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但走出乐园,隔天醒来,所剩无几。
唯二记得的两个场面是——
一,探险队一队员仰头望天,一巨型昆虫的肢节从天而降,直接贯喉;二,探险队另一队员在逃命时决定牺牲,他单独留下,面对骷髅蜥蜴王,手持炸弹,但炸弹还没拉响,就被后者一掌拍到山腰,自己把自己炸碎。
看,还是小孩式的破坏欲和恶趣味。
要说“到此一游”心态的最佳诠释者,还是景甜。
她红色发箍格子衬衣和阔腿裤,在一群干练野外装扮中非常扎眼。经历过逃难厮杀,大家都脏兮兮,只有她永远像刚画好了妆。
继《长城》后,景甜再一次像跑错了国际大片片场。
但比《长城》更良心的地方在于,《骷髅岛》最大限度地抵御了资本的侵略性。
景甜对影片的伤害值几乎为零,甚至连抖森,换成另一个更Men的性格演员出现,也没差。
这也是好莱坞成熟的地方,它依赖于资本,但并不完全被资本牵着鼻子走。
绝大多数大片,就是一场博弈,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不甘心把自己的权力、声名,专业拱手相让。
具体到《骷髅岛》,它到底还是守在了一部爆米花的底线——至少它没有自鸣得意地输出空洞的文化;至少它没有自作多情地植入幼稚的个人看法;至少它让Sir在凌晨,两个小时的观影里,只悄悄看过一次时间。
公允地说,《骷髅岛》真的只值一星吗?
因为景甜?
如果《骷髅岛》是一星,那同期上映的《欢乐喜剧人》呢?负五星?
还有之前同样是爆米花典型的《极限特工》,真的就值豆瓣7.3?
每个观众都有打一星的权利,但因为一个无关重要的演员,而给一部电影打一星,是不是,有点轻视了为这部电影付出的其他人的努力?
这不是第一次因为一个演员出现站队式批评影评了。
春节《西游伏妖篇》上映时,不少人就因为电影里的“小鲜肉”,怒打一星。
坦白讲,Sir今天仍敢摸着良心说当时那句话,《西游伏妖篇》,不愧半部好戏。
周星驰与徐克两位大神的合体,确实互相抵消,但不论是前半部高老庄的妖气冲天,还是红孩儿的机械造型,都是发挥出1+1>2的效果。
今天,《伏妖篇》已从一开始的5.5,攀升到5.8,Sir有信心,它的最终分数,必将突破6。
是的,喜欢和讨厌,都是很主观的东西。
一个人当然有权利当“粉”,凡是有爱豆的片一定看;也有自由当“黑”,因为讨厌一道菜,拒绝整场宴席。
但粉与黑,并不代表你的每次落点,就是0和100。
你看,不满打一星的人,也会为了“平衡一下”打出五星。
偏见纠正不了偏见,愤怒熄灭不了愤怒。
在中国电影因为种种原因,奖项价值失效的今天,如果观众继续以一种偏激而狂热的姿态,追逐电影。
那将最终让电影品质在喧嚣中彻底迷失。
那电影唯一可评判的标准,又有且只有那“该死的”票房。
还是那句老话——请别轻视和滥用你的品味和权利。
如果你给《骷髅岛》一星,你也就是给那些真正一星电影(甚至一星不值)的纵容。
像《金刚:骷髅岛》这种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如果中国银幕每月起码有一半好过它,再打一星不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汉尼拔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