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问,“什么样的人适合当作家?”。拇指君很喜欢底下的一个回答——
想写。
总是想写。
并且动笔写了的人。
的确如此。
身边不少朋友曾跑过来问我,如何才能做到像我一样,日复一日地持续对外输出文章。
我总是会先反问他们,你开始尝试写作了吗?
他们给我的回答总是否定的。
每个人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勾起写作的欲望。
可能是情绪波澜万千时,可能是在看完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电影时,也可能是旁人新发布了一篇文章艳羡不已时。
但写作的念头,总是在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真正能立刻提笔去写的人,寥寥无几。
有些人觉得,写作是一件很神圣正式的事情,所以自己不敢妄自下笔。
但写作并没有离我们更遥远,现在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是写作者的时代。
冯骥才说,刺激他写作的一种力量来源于读者来信。
只不过,从前可能只有像冯骥才这样的大家,才能够幸运地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而现在
每个人都有机会链接到网络上10亿多的用户;
从前的交流载体是跨越千山万水漂泊而来的信件,现在是一触即达的留言消息。
但一篇文章发布后读者做出的回应,对作者来说仍然是妙不可言的。
这就好像是你往水池里投入一颗石子后,泛起了阵阵涟漪。
写作者感到激动欣喜,因为竟然有那多么素未谋面的人,被自己的文字打动,引起了共鸣或思考,想要迫不及待地与你进行深切的探讨。
写作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还是自我价值的提升。
李银河说,写作是我唯一可能的生活方式。对程浩来说,“可能”这二字还要去掉。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自打出生后就从未下过地走过路,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5岁。
别人的人生是由欢笑和痛苦相互交织而成,他的人生却只有跑不完的医院,吃不完的药,扎不完的针,和收不完的病危通知单。
甚至连很多人厌恶的读书上学,在他身上都变成了奢望。
程浩自嘲称自己是一个“职业病人”,除了生病,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遭受到这样的境遇,任谁都会自怨自艾。
程浩对命运倒是包容很多,他说
“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
写作,成了程浩的救赎之路。
程浩的手臂上,有一道因为长时间写作压出的、无法消散的淤青。就算不能成为一个作家,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是他也不想让自己身上的伤痕变得毫无意义。
对他来说,写作和坚持活着都是同样的事情,是对受过的苦难的反抗,是对付出的代价的不甘。
程浩在知乎上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他跟网友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生病的经历,他的答案在当时350多个网友的回答里脱颖而出。被知乎周刊收录,被大V点赞评论,至今获得了7.3W的点赞。
2013年8月,程浩去世。许多报刊网站或是网友,自发在微博上发起了对他的缅怀。
程浩生前的书写的几十万文字,也被整理成了书稿《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和《人生的单行道》出版。
程浩走了,但是他对于命运的思考,对人生的理解,却通过文字活了下来。
写作带来的收益不只是体现在精神层面,物质回报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你为什么要写作?很多人也能给你最直白的回答,为了钱。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因为一份年度总结报告,赵立春书记发现了笔头功夫了得的人才刘新建。
自此刘新建的人生开始青云直上,先是被调去做书记秘书,后来又被破格提升为副厅级的主任兼处长。
因为能写,刘新建春风得意了六年。
小说《一场电影》里,马小牛有着不符合他农民身份的文学爱好。
马小牛告别农活远上北京,寄出的电影文学剧本被导演看中就要拍摄。文化局局长的千金也因此看上了他,要力排众议和他结婚。
因为能写,马小牛即将迎来意气风发的人生。
在虚构作品里,写作多次被设计为草根逆袭的不二路径。
现实中通过写作让人生开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跟所有人一样,高考前的那段时间,是曲玮玮一生最黯淡的日子。
每天除了背书就是做题,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惶然四顾,感到摇摇欲坠。
后来,她把对未来所有的寄托和期望放在文字里,为自己描绘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每写一个段落,她就觉得人生延长了一部分。
写作成了曲玮玮放松自己的方式之一。
大二那年暑假,曲玮玮通过一篇《马上二十岁的曲玮玮终于开了公众号》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新媒体写作。
半年后,她迎来人生中首篇 10W+。
很快曲玮玮凭借同名公众号揽获了百万粉丝,96年还未毕业的她,也达到了令人艳羡的月入6位数的成就。
写作可以让文人摘掉了“穷酸”的帽子,让他们变得更体面。
张爱玲一生清冷孤高,而这种骄傲冷漠,也是由于她充裕的写作稿费支撑起来的。
稿费让中学时代的张爱玲买了第一支小号唇膏,不必再看母亲脸色行事,甚至在跟胡兰成分手时,还能大大方方地附上了30万元作为分手费。
写作是张爱玲想要把握自己人生的控制权,获得经济独立成本最低的一条捷径。
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韩寒。
2000年,对于在高中就已经出版了《三重门》的韩寒,松江二中的老师、同学们似乎都不以为意。
退学前,老师问起韩寒未来的出路时,韩寒说要靠稿费养活自己。
韩寒的回答引来大家的一阵哄笑。
多年以后,韩寒不仅靠老师瞧不上的写作养活了自己,更创办了亭东影业和ONE,成为自己的老板。
关于写作,
我们最大的问题并非是想写却写不好,而是想写却不敢写。
很多人没有韩寒这样的勇气,被嘲笑后就轻言放弃。
但那些未完成的写作梦,拇指君想帮你们实现他们啊。
拇指君之前推出过一门公众号写作课程,在课程直播结束后,我们剪辑整理了直播音频,完成了课程2.0版本的制作。
错过直播的同学,可以报名2.0版,跟直播比起来,听课体验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