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研究员 卞纯)
在股市行情回暖之际,一边是散户们跑步入场,另一边却是大股东扎堆减持, “围城效应”不仅出现在A股市场,美国股市亦是如此。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玄机?对公司内部人士买卖股票有着深入研究的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学教授贾特·赛安(Nejat Seyhun)给出了他的看法。
农历新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回暖态势。最近几个交易日,行情更是异常火爆。两市成交量放大至万亿级,沪指更是数次冲击3000点大关,距离成功闯关仅一步之遥。年初至2月27日收盘,沪指已上涨459.92点,涨幅达18.44%。
(上证指数走势图 来源:英为财情)
根据中国结算数据,截至2月22日,A股、B股投资者总数为14807.48万户,今年以来已新增157.04万户。仅上周,中国证券市场新增投资者数就达到了31.61万,前值为20.66万,环比大涨53%。
一边散户们跑步入场,生怕错过了这波上涨行情。另一边大股东及董监高们却火速减持,唯恐避之不及。
A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减持计划。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533份减持计划,涉及288家上市公司。仅2月26日晚间,就有15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就整体规模来看,上述计划最高可减持50.53亿股,估算减持市值达468亿元。其中有85起减持计划属于清仓式减持,涉及54股。
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原因五花八门,除了公司资金需求、公司经营发展需要、降低股票质押风险外,还有一些涉及自身资金需求,比如偿还个人债务、改善个人生活,甚至还有股东表示减持以缴纳个税。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这一围城效应不仅出现在A股市场,美国股市亦是如此。
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学教授贾特·赛安(Nejat Seyhun)构建的内部交易模型发现,2月份前半个月,美国公司内部人士卖出的股票为10年来最多。
和A股市场一样,美股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行情也呈现“冰火两重天”。去年底,美股遭受大萧条以来表现最糟糕的12月,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一度遁入技术性熊市。但进入2019年,美股一扫此前阴霾,创出近30年来最佳1月表现。目前美股基准标普500指数已经自12月低点反弹近20%。
(标普500指数走势图 来源:Investing)
公司内部人士卖出股票往往对公司股价或者股市未来走向有着更大的参考意义。内部人士是指公司的高管、董事和大股东,显然相较于“局外人”,他们对公司状况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就在“股神”沃伦·巴菲特在其最新年度信中感叹拥有良好长期前景的公司价格“高得离谱”的几天之后,学术界关于内部交易的“领导专家”之一Seyhun构建的内部交易模型预测标普500指数将在一年后下跌3.9%,原因正是近期内部人士卖出量激增。近期巴伦周刊(Barron's)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他的交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