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原产于中国,一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早在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
人类与动植物相生相伴,就像神农第一个发现了“茶叶”,今天的我们也发现了
可饮的“千年野生茶”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千年野生古茶树。
- 野生茶是什么?-
丨 特点:长于深山,叶片深绿,少锯齿无茸毛 丨
“野生茶”,即长在原始森林中,
历经几千年成长,没有经过人为栽培驯化、管理,与其他树木共生。
其叶片多呈深绿色,锯齿和茸毛都极少,甚至没有茸毛,而且野生茶很难揉捻成条索,对于制茶工艺要求极高。
野生茶,
锯齿和茸毛极少
- 野生茶茶性如何?-
丨 茶性多样,少量适饮 丨
野生茶种类多样。有的茶菁苦而不化,有的有微毒,有的会锁喉,有的还会麻嘴,
有的通过工艺宜饮且香韵非常
,还有的至今仍未被探索。
- 什么样的野生茶才能喝?-
丨 部分树种+特殊制作工艺可饮用 丨
因为基因内含物原因,
并非所有的野生茶都能饮用。
在云南现存的野生茶中,有部分是经过专家鉴定能够安全饮用的品种。
比如:
勐库大雪山的野生古树茶
。2002年,经中科院植物学专家和茶叶专家考察鉴定: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所属的大理茶种比现在栽培型大叶种还要原始,
其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功能性成份
(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
可以制茶饮用
,这
堪称“可以饮用的茶叶活化石”
。
即
便
工艺是“可以喝、且品质极好”的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它的茶性也会偏寒。
但通过
特殊的
红
茶
“去寒留韵”
,这样做出的野生红茶,
不但茶性温和,而且会是口感绝美的、对身体有益的上好野生茶
。
栽培型古茶树
千年野生古茶树
- 野生茶与栽培型古树茶的不同 -
丨 外观有无茸毛和锯齿;口感香韵不同 丨
栽培型古树茶,是指
人工驯化栽培
但长时期处于自由生长,甚至很久没有人采摘的茶树。
栽培型古树茶叶片色泽较深,但柔韧性极佳,嫩叶多毫毛,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显眼。
很多优质古树茶都是野放的栽培型古树茶
,因为它的生长的环境原始,茶农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没有过度采摘,茶叶叶片的内含物质比起经常采摘的茶树更为丰富,但产量较少。
人工驯化的野放茶,叶片背面茸毛密布
以制成红茶来说,看干茶,
野生古树茶条索硬朗有力,紧秀乌润,光洁无毫,野性十足,辨识度高
;栽培型古树红茶则
条索肥硕,褐红油润,金毫显露
。两者外形区别明显。
千年野生古树晒红
栽培型古树晒红
从口感上来说,
野生茶茶性较强,内含物质多样,山韵明显,香气丰富,耐泡程度高
;栽培型古树茶香气沉稳,与野生茶起来相对纯粹高扬,喉韵虽不如野生茶内敛,但有汤质细腻饱满的特点。
- 宜饮的千年野生古茶树生长在哪里? -
丨 勐库大雪山面积最广、保存最完整 丨
1997年,一场大旱给云南临沧的勐库大雪山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由于严重缺水,深山竹林逐渐干枯死亡,大雪山原本密集的植被也慢慢出现了空隙,周边的村民开始更为自由地在山上活动。
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除了单株的古茶树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大量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到了1.2万亩,这个重大的发现很快传遍全球。
2002年12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野生古茶树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考察鉴定为:
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野生古树群落。
这对进一步论证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对于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植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誉为
“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
。
- 大雪山树龄最大的古茶树 -
丨 2700岁的“壹号古茶树” 丨
在发现的古茶树中,树龄为
2700年
的
“壹号古茶树”
最为抢眼。这棵古茶树位于海拔2720米处,树高25米,基围3.5米。要知道,一棵茶树正常生长500年,才能长到与成年人一样的高度。
在海拔2640米和2670米处,分别还有被保护起来的“贰号古茶树”和“叁号古茶树”。除此之外,
在这一海拔带还有不少分布稀疏的千年古茶树
。它们与世隔绝,未经驯化,保留着最原始最野性的状态。
- 千年野生古茶树的价值 -
丨 科研价值、品饮价值、收藏价值 丨
这个野生古茶树群,以其神秘的生存环境,
在研究上,
作为一种宝贵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研究,能够丰富茶类遗传基因。
因此十余年间也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调研。
目前,这些千年野生茶之中,仅有部分为可食用。而掌握加工工艺的茶企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除了上面说到的
“野韵不凡”的品饮价值,其还有收藏价值
。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茶历千年生长,茶文化也积千年厚韵,爱茶人在对千年野生古树茶的了解之上,如果一品其“野韵”,那是何等幸事。
近期,
津乔首款野生古树红茶“仟载”
,历精心准备,即将隆重呈现。
相约千年奇美之韵,一品“茶叶活化石”之味——仟载
,敬请期待!
图文:津乔普洱
【热点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