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为法治正义、社会和谐而努力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会努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益路同行丨已全部整改!“检察蓝”守护群众安全感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 公众号  ·  · 2025-04-11 19: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楼道里增加了灭火器,我们住得更安心了。”

“游泳池有安全员在,带孩子游泳更放心了。”

“新铺的红色道路做了防滑处理,出行更安全了……”

这是沧源县检察院对2024年以来办结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工作时周边群众的评价,也是该院以检察建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防患于未“燃”,拧紧消防“安全阀”

“居民楼高4层,但每栋单元楼仅配置3瓶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且均安放于楼层与楼层之间的楼梯通道上,存在未按规定足量规范放置消防器材的情形。”


“手提式灭火器系通过挂钩、托架固定在墙面上,但灭火器顶部距离地面高度超过1.50m,不便于取用。”


“手提式灭火器直接放置在走廊窗台边缘,未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摆放不够稳固,且窗台上有其他垃圾、杂物,影响取用。”



在开展“不合格消防灭火器危及消防安全”公益诉讼线索排查专项工作过程中,沧源县检察院经实地走访调查,发现辖区部分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线索。针对发现的问题,该院迅速固定证据后依法立案,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


“相关单位整改进度如何?”


“安全隐患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消除?”


检察建议发出后,办案检察官一直牵挂整改情况,多次主动跟进监督。经跟踪回访,涉及场所共新配置灭火器268具、灭火器箱44个,灭火器和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灯等灭火设施设备摆放规范,小区住户“家门口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铺就“平安路”,保障群众“安全行”


司岗里大道是沧源县城区主干道,人流量和车流量大,来往车辆行驶速度也相对较快。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相关行政机关对该路段进行了提质改造,使用油漆将道路两旁非机动车道地面刷成红色。


但因施工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等问题,改造后的红色非机动车道路面防滑性能低,路面潮湿时极易导致非机动车和行人滑倒、侧翻。改造初期正值雨季,该路段接连发生多起摩托车、电动车和行人滑倒、摔伤事故,有部分群众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网络平台反映问题,整改的呼声较为强烈。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网络平台发现这一线索后,沧源县检察院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立即开展调查,与部分群众及相关行政机关座谈了解情况。在充分掌握证据和事实后,迅速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按照城市道路维修、养护技术规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路段进行整改,确保道路防滑技术达标,并及时排查辖区内其他道路安全隐患问题,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检察建议制发后,相关行政机关积极整改,完成了对该路段的防滑技术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消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助力“泳”安全,筑牢防溺“安全网”


近年来,游泳成为群众避暑健身的热门运动之一,与此同时,公共游泳池的卫生和安全问题也引发关注。为保障群众游泳活动安全,推动经营性游泳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规范行业管理,沧源县检察院积极开展游泳场所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监督,聚焦游泳场馆安全与卫生问题,对包括相关证照的办理及公示、安全员和救生器材是否配备到位等内容进行了现场走访调查。


经调查发现,沧源县辖区内共有4家游泳场馆,但仅有1家获得高危险性体育经营许可证,且全部都未严格按照泳池开放相关条件和技术要求配置救生观察台、救生员等。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去游泳馆游泳的群众较多,其中不乏不了解水性的未成年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针对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沧源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行公共场所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游泳场所经营主体的持证情况、人员资质、场地设施设备、安全保障制度的排查力度,持续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玩得开心、游得放心。



目前,1家未办理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的游泳场馆已取得经营许可,2家主动停止营业,救生圈、救生绳等救生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已得到规范整改。


近年来,沧源县检察院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集中开展消防安全、道路安全等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22份,通过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优势,最大限度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护航公共安全。

图片


云南省检察院新媒体出品
编辑 | 字亚雪
校对 | 龚子芸
策划 | 杨云海
审核 | 杨健鸿
监制 | 王翠云
来源 | 沧源县检察院
联系(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