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南师兄
躬耕于清华的南方都市人,社会学播士、情感心理学砖家,青年人必读的活百科全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南师兄

高考能扶贫困孩子的贫吗?

清南师兄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8 22: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 清南-荒岛菌


我是贫困孩子

我的贫困,从高考前就开始了


我懂事早,当周围同学还玩着弹子、打着水枪,我就开始了自此以后漫长的并引以为傲的熬夜过程。 我准备了一本很厚很厚的本子做笔记,把老师上课讲到的、可能会考的都摘抄下来,为每次考试做足了准备。 这样的习惯让我加了光环。

“你知道他家孩子吗,是他们初中那个班的前三啊。”

“是啊,他们家奶奶葬的祖坟好!”

不管我的成绩和我的奶奶是否有关系,我完成了一个绚丽的转身,从大家看着 “他愣愣的,是不是脑瓜子不好”到“你看他愣的那样子,肯定在想着题”。 我成为了小镇里的好学生 变成了能每年在年终捧着好几张奖状的人,也变成了在下雨天坐着老师摩托车回家的人。

我的家虽然还住着下雨天会漏雨的房子,我的父亲母亲虽然还会在夏季收割稻穗累到忍不住发脾气。

但我很满足。

“只要努力点,你可以 和县城里,甚至是城市里孩子坐在同个高中教室的课桌上”。

这是当时我们老师跟我们说的, 我到现在也坚信不疑。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自己改变的。一年改变不了,那就两年,实在不行,就五年、十年,还不行,就一代、两代。 于是,我努力 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

照说,我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转折。 却没想到,自此我的贫困开始增长,逐渐变成 一种高考也改变不了的贫困 让我确信人是优越型动物。

在一个狭窄的、你能充分感受到优越的环境里,你不会有那么多碎碎念,你会无比的自信,你的头会抬得特别高,你的眼睛会望得特别远,但放到一个更大的盛着更多人的地方,你就有所畏惧了, 你就 不敢那么大声 说话了。 以中考全校第二的成绩考进来的我就是这样。

在初中成绩优秀的我,在高中却变成了排行榜最后的几个。 我想改变,却因为粗心或者理解力不够或者别人太厉害,对这格局回天乏力。

我恐惧这样的排名,巨大的落差感让我 感觉像走在悬崖边上。

我当时在想,为什么他们能这么优秀啊? 是不是只是因为我比较笨啊?!

我开始 怀疑 自己的刷题能力, 即便把自己淹没在题海,依然深陷在这种自我怀疑里,找不到出口。没有了鲜花和掌声, 我的自卑一点点上涨,到高三几乎徘徊在崩溃边缘了。

我的注意力越难越难以集中,做题时甚至风扇的声音都能干扰到我。



那时的我想,只要能逃脱高三,让我做什么都愿意。

最终逃脱了,虽然不那么光荣

我和一本录取线差六分

和父母多年的期望,也差了这6分。

然而我并没有多伤心。

我这些年增长的 “贫困”,已经比高考能给我的荣光更能挑起我心头的情绪了。

但我不埋怨,因为至少我上了大学。 我可以有四年的时间,去换取更多的进步,也终于可以逃离那些在分数上狂虐我的高中同学了。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回头想想,高中时的他们其实也没有我想得那么优秀,至少分数以外我们都在一个起跑线。 但也因为分数,我上的是一般院校,而 他们上的是比我 更好的学校,也因此 有了除了分数以外超越我的地方。

高考的残酷在这里也体现出来了。

残酷在分级,把优秀的放到一个更优秀的环境,不优秀的放在相对来说更弱的地方。

那般,优秀会更优秀,不优秀的,想再到优秀或更优秀的平台、或者阶层,就困难了。

也就更贫困了。

但这种贫困,已经不是性格上的贫困了。

你通过分数也实现了从长辈到你这辈的心愿了。 虽然这个 “命运的阶梯”是通向各处,有高有低, 你在的地方根本不算高

(图片来自网络)

这让我想起素质教育。

前些年,素质教育被提及的次数很多,每 当提起素质教育的时候,作为贫困孩子的我们既渴望又犹豫。

是不是不再以分数为唯一 衡量 标准以后,从小就没机会弹钢琴、上奥数的我们,就不能靠分数在别的同学面前,抬起昂扬的头呢?

我们清楚,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最终衡量和评价你的还是那一纸分数。

但我们怕在别人谈及我们所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我们只能在旁默默走过,我们怕看到表格上的农村户口时,别人递过来的同情眼神。

所以,贫困孩子凡是懂事一点或者自尊心强一点,都在心里告诫着自己,一定要努力,起跑线你已经输给别人,不能再输了。

你拼着命的努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偶尔时候还是会有些失常。

这也是一种贫困。

可还是有那么多地方贴着明显的标语: “高考是能让你改变命运的,特别是贫困孩子”。



所以,当你走近大学看到舍友中三分之二都是从农村来的,你心里感到欣慰。你会想,原来大家都差不多,而面对一两个生活 条件 优越的同学时,你也就没那么自卑了。

可是在心底深处,你蒙蔽不了自己,这种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所在的学校不是一流学校。

你感谢高考 ,高考让你成了一名大学生,你有了充分的时间去享受未来四年的时光,憧憬未来。

你感谢高考 ,让你一个贫困孩子有机会第一次出省,能让你的父母饱含激动热切的目光。

你感谢高考 ,让你有机会参加社团,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

但若你跳出看,你就会知道,你有多渺小,高考把你送去和把别人送去的其实是天差地别的两个地方。

你不愿承受,你趋向和同类人一起玩,这样你就能时不时地展现自己的优越感,这样你就能收获别人羡慕的目光。你在吃饭时拍着胸脯大方地说我来付钱,但除了你没人知道这钱对于你自己来说,是用啃一个星期馒头为代价换来的。

在你的身体和灵魂深处满溢着更大的贫困, 这种贫困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你用努力营造的优越感填实它, 因为你知道,如果高考都不能扶你的贫,其他就更难了。

可是你终有一天会长大。

当你意识到是不是把自己囚禁死了的时候,你就会想突围出去看看周围那群比你优异的人,欣赏他们的谈吐,审视他们接受到的教育,你终于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 是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 发现其实高考并没有能扶你这样一个贫困孩子的贫。

高考把你送到了光鲜的城市里,但并不负责你的精神脱贫。 相反,你性格里自带的贫困因子,被高考进一步放大了。

当然,高考也不应被一棍打死,毕竟它以分数考量你,这个看似公平的衡量标准。

等工作后,考量你的不仅仅是分数,当你满身疲倦,想躺下来好好休息,却被一个电话催起,你眼泛泪花想着:如果当年更努力一点,现在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累? 是不是就可以更自由一点?

但不行。

高考都没能让你脱贫,以后只会越来越困难。

这也是让全中国父母在高考那几天过于疯狂的原因吧。

他们都知道:高考不能扶贫困孩子的贫,但高考能让他们从 贫困 走出来 让他们到达另一个河岸。

至于精神上的,谁又去操心呢?



你从大学出来后遇到的辛苦,或许只是通往另一个河岸。 只是这条路上,再也没有高考这样略显粗暴的能让你跨越到另一个层次上的 “扶贫办法”了。

你工作后,打电话回家,想告诉你妈:“ 妈,我好累。

“孩子,你好好工作,让领导看好你,知道吗?”

“妈,我……”

你想把心里遭受到的委屈和你妈诉说,可已经没了话语。

贫困父母有多不容易,我想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知道。

他们种田或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回家一次,辛苦了半辈子当看到孩子拿到一张小小的活动奖状,或者是在第一次工作时,都会忍不住地和旁人说, 你看我家孩子,是不是特别有出息! 当旁人给于赞许的眼光 ,他们才会感觉这么多年为你的操劳是值得的。

你遭受到的委屈又怎么忍心和还在家里的父母说!

于是,你偷偷在半夜哭。

你再次想,如果当年高考我考的多一点,再上一个台阶,是不是可以走到更高的阶层?是不是就不用这么辛苦?

生活或者是精神上的。

我想不是的。

高考给了你即便是一千一万条鱼,你要是没有学会打渔的本领,你还是会贫困的, 不论你走到哪个台阶。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从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拼命地看书,从莱蒙托夫到到屠格列夫到惠特曼,从张爱玲到海子顾城到莫言;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从 贫困家庭 出来的孩子,他们背的车牌和认识的衣服名牌比身边的人都多;

所以,我们看到,不断发着好似进入优雅生活的朋友圈的,往往是我们这些刚从高考中脱贫的。

你企望你的谈吐能优雅,你企望你的穿着能入流。

可是,在深夜当你卸下裹装,当你想起别人是自然而你是刻意,你就会发觉,你进入他们的圈子是多么的困难。

高考没有将我脱贫。

至少我的精神世界,还未优雅或走在优雅的路上。

高考能让贫困孩子走出来,拿着稳定的薪酬,能伪装的改变,我们已经很感谢。

但要真正脱贫,我们还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我无数次看到一部部电视机站在一个已脱贫的高度揭开我们经历高考也未能脱的 “贫困伤疤”。 “凤凰”、“ 贫困 ”“有目的”“土鳖”, 太多太多从我们身上蔓延的词汇。当中弥漫的情感人忍不住在听到时打个哆嗦。

我感谢高考,作为从 贫困家庭中 出来的孩子,我被高考扶到了一个对岸,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以后,扶自己孩子,让他走到另一个对岸。 而不用再等到另一个高考去扶。 因为,不管能扶或不能扶,都不止一代。

还是那句话,我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自己改变的。

一年改变不了,那就两年,实在不行,就五年,十年。

一代,两代。

不管是你们,还是我们,我们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

最后,

高考扶不了我们贫困孩子的贫,那么我们就 自己孩子的贫。


清南说:

戳二维码加小编个人微信,聊一聊对这种现象你的看法。

↓↓↓↓↓↓↓↓↓


(本文系 清南 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公众号 ID:qinghuanandu

作者简介: 荒岛菌, “荒岛读书”创始人,用一本书,沟通你我的孤独。

回复日期:如 201 70607 ,可查阅最近200天 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