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荣行机械
及时发布公告点评,新闻点评以及最新研究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急招制片助理/项目策划,直推进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荣行机械

【招商机械·8月策略报告】两条投资主线 精选价值标的

荣行机械  · 公众号  ·  · 2018-07-30 18:22

正文

摘要

我们总结两条投资主线,精选价值标的。主线一是 基建回升拉动 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归正常,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期有望反弹,虽然下半年行业增速有放缓的可能性,但是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不可比,明年工程机械仍有设备更新需求支撑。精选强烈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艾迪精密、日机密封。主线二是 美国经济走强拉动设备需求, 继续看好杰克股份、浙江鼎力,收入保持增长,汇兑收益增加,回调是买入机会。


工程机械: 业绩好估值低,政策面向好,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恢复,房地产一直都好于预期,明年还有设备更新需求支撑,行业微观业态远好于2011年,是下半年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考虑到季度因素、基数因素、金融去杠杆等影响预计下半年增速快速回落,在预期之中,全年业绩已大超预期。 继续强烈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艾迪精密、浙江鼎力。


工业机器人: 国内来看,6月产量1.4万台,同比增速7.2%,高基数效应下增速有所放缓,18年汽车、3C企业资本开支增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长尾企业将逐渐出清,龙头企业优势将愈发明显。国际来看,哈默纳科库卡2018年二季度下滑明显,发那科下调18年业绩目标,但安川、ABB在大中华区的增速仍然较为强劲。贸易战背景下, 继续推荐自主可控的国产机器人龙头埃斯顿。


纺服机械: 1-5月缝纫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5.6%,维持较高增长,18年行业有望持续复苏。缝制机械销售非常火爆,仍然一机难求,月出货16万台左右。现金收购VBM交易完成交割,海外布局再下一城,缝制产业的“杰克生态链”正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二季度在汇率作用下,业绩增速有望超预期!


轨道交通装备: 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强烈推荐中国中车!6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猛增千亿,下半年将完成超4000亿;货运超预期, 2020年货运量目标较2017年增长30%,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下,铁建三大央企项目恢复推进。“52号文”正式落地,新标准下13个城市约39个地铁标段约1000公里存在风险,2021年前预计不受影响有6656公里。 行业边际改善强烈推荐中车!


板式家具机械: 1-5月家具行业增速放缓至6.7%,但利润增长实现由负到正, 同时前六个月家具制造业累计投资同比大幅增长24.4%,增长约6个百分点。 草根调研反映定制家具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预计今年定制家具行业增速仍能保持20%左右,生产自动化是必然的大趋势,在经济性的标准下循序渐进,国产设备不断追赶进口设备,利好弘亚数控。


油气装备: 当优秀公司遇上行业拐点,四大逻辑看好杰瑞股份,14日杰瑞公告半年度净利润预期由同比310%-360%,上调到500%-550%(1.8-1.9亿元),高油价驱动下业绩改善明显。2018-2020年释放业绩弹性,周期股买趋势!建议关注油服设备板块,推荐杰瑞股份。


8月投资策略:反弹值得期待。继续强烈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艾迪精密、杰克股份、浙江鼎力、日机密封、埃斯顿、金卡智能、弘亚数控、杰瑞股份。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政府PPP清理。



程机械:销售增速明显放缓预期基建投资回升

【月度销量及进出口追踪】

6月份,纳入统计的国内25家主要装载机生产企业合计销售装载机10221台,同比增长18.9%。自3月份以来,装载机连续4个月销量过万台;1-6月累计销量达到51281万 台,同比增长13.84%。


6月份挖掘 机销售14188台,年同比增加58.8%,当月销量已超过2010年的1.17万台,创历史新高。行业处于健康状态拉长景气周期。今年1-6月份挖掘机销量已达到12.01万台,同比增长60.02%。


6月全国10家主要汽车起重机企业销量为2516台,同比增长52.4%,1-6月累计销售13871台,同比增长54.1%。


6月全国主要叉车企业销售叉车51534台,同比增长27.7%, 1-6月叉车累计销售量达262764 台,同比增长8.2%。


6月全国22家主要压路机企业销量1601台,同比下降6.2%,1-6月压路机累计销售达到10158台,同比增长21.2%。


考虑到季度因素、基数因素、金融去杠杆等影响预计下半年增速快速回落,在预期之中,全年业绩已超预期。



6月存量工程机械开工小时数略有回落

数据说明:(1)各家公司对开工率的计算范围不同,三一以每月开工30小时算开工,徐工以60小时来计,小松以0小时以上算,因此开工率和开小时不适合横向比较。(2)工程机械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不看环比。(3)随着设备保有量持续增长和工人安全要求,开工小时数长期有下降趋势。


2018年1-6月小松挖掘机平均工作小时数119.95,同比下降4.65%,6月小松平均工作小时数130.5,同比下降2.4%。3、4月三一重工挖掘机开工率69%左右,6月环比小幅回落,开工小时数相对平稳。徐工6月开工率和小时数略有回落,7月销量开始环比大幅回落,但同比仍是正增长。 开工率因为每个月统计样本不同,并且非正式披露数据,所以只能做参考, 工程机械这轮复苏主要是更新需求,不完全是新增投资拉动。


【国际工程机械龙头销售跟踪】

卡特彼勒2018年一季度销售收入为129亿美元,而2017年第一季度为98亿美元,同比增长31.6%。 一季度每股盈利2.74美元,创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 基础建设行业公司预计2018年将在所有区域实现广泛的增长, 其中最大的驱动力继续来自北美建筑业的强势增长和中国基础设施发展。 从区域销售收入来看,一季度北美增长37%,亚太地区增长46%,拉美地区增长38%,增速 加快。


从小松全球各地区的建筑和采矿设备过去一年销售增长来看, 中国、东南亚、中东、北美地区表现都很强劲,尤其是受中国基建的提 振, 小松今年销售增长好于行业增速,北美以及全球范围矿山资本持续增长也功不可没。北美4月销量增长22%,保持高增长,中国销量增长70%左右,东南亚市场4月销量增速也提高到44%。


特雷克斯公司(NYSE:TEX)2018年5月1日公告,一季度净销售额12.6亿美元,增长25%左右,连续经营活动营业利润为4760万美元,增长7%,对应EPS为0.59美元/股。全年EPS预测从2.35-2.65美元/股,上调至2.7-3美元/股。一季度高空作业平台收入6.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2017年一季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智能装备:投资回暖加速自动化升级


【工业机器人:基数效应致 增速放缓,行业分化愈发明

2018年6月工业机器人增速放缓,基数效应是一大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工业机器人产量13777台,同比增长7.2%,同比增速明显下滑。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受汽车、3C行业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影响,更重要的是高基数效应,2017年6月工业机器人产量首次突破单月12000台。从环比数据来看,18年6月的13777台相较于5月仍有环比增长。通过与四大等外资机器人及国产机器人公司沟通,我们预计今年国内机器人市场的整体增速约10-25%,增速略有放缓,但趋势不改。 行业内各公司的分化也将更加明显,依赖政府补贴、低价无序竞争的长尾企业将逐渐出清,龙头企业优势将愈发明显。继续强烈推荐自主可控的国产机器人龙头——埃斯顿。


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量14.1万台,增速创历史新高,国产机器人市占率首次下滑,主要是由于外资2017年增速较快。 2018年7月3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简称CRIA)在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据CRIA与IFR初步统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14.1万台,同比增长58.1%,增速创历史新高。其中多关节机器人全年销售9.1万余台,同比增长66.6%。国产机器人销售3.78万台,同比增长29.8%;外资机器人销售10.3万台,同比增速71.9%。国产机器人市占率首次下滑。


多关节机器人首次成为国产机器人的主力机型。 2017全年销售9.1万余台,同比增长66.6%,与上年相比增速也明显加快,其中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量首次超越坐标型机器人,成为首要机型,全年累计销售1.6万台,同比增幅达到35.5%。但由于外资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国产多关节机器人在同类型机器人市场中的比重由2016年的21.5%回落至17.5%。坐标机器人销售总量超过2.12万台,销量同比增长15.4%,增速较上年加快。SCARA机器人在各类机型中增速最高,销量成倍增长。并联机器人销量自2013年来首次同比下降,降幅为3%。



搬运与上下料依然是推动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领域。 从应用领域看,搬运和上下料依然是中国市场的首要应用领域,2017年销量超过6.3万台,同比增长57.5%,增速较上年明显回升,在总销量中的与2016年持平。焊接与钎焊机器人销售3.5万台,同比增长56.5%,增速大幅度提高。装配及拆卸机器人销售2.8万台,同比增长71.2%。此外加工机器人销量实现成倍增长,但由于基数较小,对整体推动作用不明显。总体而言,2017年中国市场各结构的机器人销售均有提高,增长主要由搬运上下料机器人驱动。


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业成为首要应用行业。 从应用行业看,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成为中国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2017年销售近5万台,同比增长62.6%,占中国市场总销量的35.2%,占比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应用行业,2017年新增4.3万余台机器人,销量增长了61.1%,在中国市场总销量的比重微增至30.7%。此外金属加工业(含机械设备制造业)表现也比较抢眼,购置的机器人同比增长116.2%。其他各制造业门类也都表现出增长态势。从内外资结构看,2017年在主要行业中,汽车行业外资品牌机器人仍主导市场,占有率接近90%,占比增加了6.2个百分点;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行业中,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比28.4%,比上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在金属加工业中,国产机器人占市场总量的51.8%,比上年下降了4.44个百分点。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继续扩大,已涉及国民经济39个行业大类和110个行业中类,释放出更多的市场需求。



国外机器人龙头跟踪——增速不一,哈默纳科库卡下滑

安川一季度营收增长19.3%,中国市场增长23.3%。 安川2018年一季度(由于公司将2017财年的会计期由3月20日改为2月最后一天,所以一季度为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营收1282亿日元,同比增长19.3%。分地区来看,除美国地区营收同比下降0.7%以外,日本本土,中国,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均显著增长,其中中国地区营收331亿日元,同比增长23.3%。分业务来看,安川工业机器人业务一季度收入439亿日元,同比增长23%,业务 营收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运动控制业务收入597亿日元,同比增长10%,营收占比下降3.7个百分点。


ABB亚、非、中东地区订单增长持续,中国地区增长达23%。 2018 Q2,ABB订单总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基础订单88亿美元,大型订单7亿美元。就基础订单而言,总体同比增长9%。美洲地区增长7%,其中加拿大增速最快达10%;亚、非、中东地区基础订单总额同比增长7%,中国地区增长最快达23%;欧洲地区订单同比增长12%,意大利增速最快达19%。



KUKA 2018上半年销售下滑较多。 KUKA 2018年一季度营收7.4亿欧元,相比2017年7.9亿欧元同比下降6%。二季度数据暂未公布,KUKA上半年销售情况下滑较多。根据我们了解,库卡下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3C汽车行业资本开支放缓,更多的是源于内部整合带来的调整。


FANUC Q1营收增长8.5%,2018业绩预期下调30%。 2018 Q1(4-6月),FANUC营业收入总计1828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上涨8.5%。分部门来看,FA部门销售额总计608.5亿日元,同比增长24.4%;机器人部门销售额总计585.4亿日元,同比增长7.3%;Robomachine部门销售额总计419.8亿日元,同比下降5.7%;服务部门销售额总计214.7亿日元,同比增长4.9%。分地区来看,FANUC一季度中国地区收入475亿日元,同比显著下降15.1%,在日本本土,欧洲,其他亚洲国家销售额有所增长。此外,按照FANUC公布的2018年全年业绩预测,销售额预期较2017年下调12.3%,营业利润、经常性利润预期分别下调30.6%,30.3%。


哈默纳克4-6月订单同、环比下滑明显。 2018年7月13日,Harmonic发布公告,公司一季度(2018年4-6月)订单95.46亿日元,同、环比均大幅下滑。Harmonic此次订单大幅下降存在一定扰动因素:一季度由于中国库存调整及部分客户生产计划变更,取消/推迟了24.23亿日元订单,如果剔除上述扰动因素,将取消订单数额加回,Harmonic一季度订单总金额119.69亿日元,同比、环比分别下滑33.45%、33.92%。从业务结构式看,Harmonic主要产品半导体制造装置、面板投资、工业机器人均有一定程度下滑。我们认为,哈默纳科订单的下滑与中国谐波减速器企业的进口替代也有较大关系,近年来,绿的、来福谐波等已经明显缩小了和哈默纳科的差距,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Nabtesco精密减速齿轮增长结束,齿轮、液压设备需求依然强劲。 Nabtesco尚未公布一季度(4-6月)数据,但根据彭博社的分析,Nabtesco精密减速齿轮的订单增长很可能在今年6月结束,齿轮和液压设备的收入增长可能依然强劲,这反映出中国对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和液压挖掘机的强劲需求。此外,如果中国高铁行业的订单减少,铁路设备收入可能会对利润率造成较大压力。


【3C自动化 —— 1-6月手机销量下滑大陆苹果供应商质、量双升】

6月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4%,国产手机出货量仍接近90%。 2018年6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在经历小幅上涨之后出现回落,同比下降12.4%;2018 年1-6月,国内手机市场累计出货量1.96亿部,同比下降17.8%。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产品进一步集中,上市新机型数量明显减少。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上市新机型397款,同比去年上半年下降30.0%。在国内外品牌构成方面,虽然国产品牌手机总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8.6%,总数为1.76亿部,但国产手机出货量占比依然高达89.6%。简单来看,上半年卖出10部手机中,就有9部都是国产手机。


国产智能手机称雄印度、俄罗斯市场。 Canaly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90万部,同比增长106%。其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30%,首次超过三星,排名首位。另外Vivo和Oppo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位,分别占据了11%和10%的市场份额,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2%和5%。根据俄罗斯手机零售商的数据,五月份华为荣耀9Lite超过传统的销量之王苹果,成为俄罗斯市场最畅销的智能机。


苹果公司200大供应商出炉,中国企业“质”、“量”双升。 苹果公司近期公布了2018年版的200大供应商名单,其中大陆及香港地区的企业数量上升到34家(中国大陆27家,香港7家),比2017年增加了7家,排名全球第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台湾、日本和美国。在这份榜单中,中国企业亮点颇多。其中新上榜的京东方成为苹果公司Mac笔记本电脑屏幕的供应商;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生产商北京豪威科技成为榜单中首家中国芯片公司;我国半导体封测领域的龙头企业长电科技也首次进入了苹果公司200大供应商,实现巨大突破。


OLED整体销售数据公布,维信诺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三 。DSCC发布数据称,2018年第一季度,OLED整体销售额达59亿美元,同比增长39%,预计全年收入达到269.5亿美元。在应用方面,智能手机仍是OLED面板的最主要应用方向,智能手机OLED面板收入占OLED面板收入的88%,OLED电视占7%,智能手表占2.3%。值得注意的是,国内OLED面板企业维信诺在2018年一季度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三,同比增长425%,紧随三星和LG之后,占据国内面板厂商排名第一的位置。


全面屏、3D玻璃崛起,手机显示模组单价翻倍。 目前全面屏在中国国产品牌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过半,3D盖板玻璃在国产品牌手机产品上的应用也正接近20%。而采用全面屏和3D盖板玻璃的手机显示模组产品单价,一般都在原来同规格普通产品的一倍以上,因此即便是2018年上半年出货量不及往年的情况下,手机显示模组加工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会好于往年。


进入苹果产业链,推荐关注智云股份。 OLED设备包括激光结晶设备、蒸镀设备和封装检测设备。其中,激光和蒸镀等关键设备基本被韩国和日本企业垄断,但模块设备难度较低,也是当前国内设备厂寻求突破的重点领域。智云股份与联得装备等多家模组设备企业已获得苹果、三星等知名企业认可。智云股份鑫三力目前在手订单约8亿元,自2017年成功通过TPK为苹果产业链提供5亿订单以来,公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整个显示产业链中,几乎除LG外的其他全部企业均是鑫三力的客户,包括TPK、JDI、京东方等国际知名企业,目前鑫三力拥有客户数量约30家。预计全年新接订单总额还将维持在14亿元以上,利润率有望保持稳定。

纺服机械:增长趋势延续,贸易战影响有限

【缝制机械——上半年增长趋势延续】

2018年7月16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公布前5月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缝制机械行业生产整体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进入二季度以后行业销售量值环比连续下滑,企业月末库存量持续增长,市场局面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需”转变。


生产: 1-5月协会统计的行业百家整机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6.21亿元,同比增长31.83%,累计生产缝制机械产品276.48万台,同比增长22.70%。其中,工业缝纫机累计产量208.60万台,同比增长31.52%。5月,行业百家整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0.43亿元,同比增长27.30%,环比增长2.01%;生产缝制机械产品65.50万台,同比增长23.91%,环比增长0.85%,其中工业缝纫机产量50.42万台,同比增长35.10%,环比增长2.45%,生产指标同环比仍保持稳定增长。


销售: 1-5月协会统计的行业百家整机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2.82亿元,同比增长28.54%,累计销售缝制机械产品282.65万台,同比增长20.27%,产销率102.2%;其中,工业缝纫机累计销量217.36万台,同比增长30.68%,产销率104.2%。5月,行业百家整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15亿元,同比增长18.36%,环比下降6.55%,销售缝制机械产品56.92台,同比增长14.34%,环比下降9.34,产销率86.96%;其中,工业缝纫机销量43.74万台,同比增长30.89%,环比下降6.79%,产销率86.7%。5月行业市场热度持续稍减,企业销售较上月持续下滑。


库存: 截止至5月底,协会统计的行业百家整机企业缝制机械产品库存51.17万台,同比增长16.02%,环比增长13.64%,其中工业缝纫机库存量同比增长11.97%,环比增长11.74%,月末行业库存持续增长。


效益: 1-5月行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8.47亿元,同比增长22.17%;实现利润总额7.44亿元,同比增长11.67%;毛利率为17.92%,同比下降0.51%,较上月增长0.7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79%,同比下降8.60%,较上月增长0.4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量32家,同比增长10.34%,亏损金额7152万元,同比增长72.54%,较上月略有下滑。



出口增长明显。 2018年1-5月我国累计出口工业缝纫机159万台,出口额4.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和15.6%。家用缝纫机出口260万台,同比增长0.3 %,出口额0.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家用缝纫机价格出现明显提升。


杰克股份7月4日公告,现金收购VBM交易完成交割,海外布局再下一城。 经营方面,1)普通机(平包绷)出货量依然非常火爆,月出货16万台左右;2)裁床在欧盟地区的销量较为低迷,不过国内增速很不错,裁床整体增速接近30%;3)模板机由于淡季和促销活动结束等原因,销量基本环比持平。业绩方面,预计中报收入、利润增速均将在40%以上,从目前销售需求形势来看,对19年相对乐观, 杰克有望最快在19年之前超越日本重机,成为全球缝制机械领域收入最大的企业。我们预计杰克股份2018年净利润4.6亿元,对应PE 26倍,继续强烈推荐!


大豪科技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发布2017-2018年(第24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大豪科技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大豪科技技术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


纺织业外需市场回暖,受贸易摩擦影响有限

2018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形势向好,纺织物价格稳中有升 。根据海关发布统计数据,1-6月,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735.9亿元,同比增长2.6%,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435.3亿元,同比下降8.8%。不仅对外销售市场保持增长水平,内销情况也处于良好态势。自2018年1月至今,纺织价格呈现稳中上涨,虽然近期稍有回落,但仍高于1月份起点水平。目前,C32S纱线价格在24150元/吨左右,较年初上涨1150元/吨左右;JC40S纱线价格27250元/吨左右,较年初上涨800元/吨左右;T/C45S纱线价格19730元/吨左右,较年初上涨350元/吨左右;OE10S纱线价格14580元/吨左右,较年初上涨150元/吨。


2018年1-6月纺织服装出口持续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275.24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58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服装累计出口额为691.92亿美元,同比下降2.03%。2018年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54.77亿美元,环比增长8.67%,同比增长4.61%。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10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8%;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为147.94亿美元,同比增长0.69%。


2018年1-6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 按消费类型分,6月,商品零售27441亿元,增长8.9%,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100亿元,同比增长10.0%。1~6月,商品零售16056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6651亿元,同比增长9.2%。


2018年6月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49.54,与5月相比下降0.67,符合预期。 6月,市场淡季特点凸显,企业接单速度减缓,但在前期订单的支撑下,维持刚需出货。在储备棉轮出政策调整及发改委增发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的影响下,棉花价格开始回落,棉纱价格随之回调。7月,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市场信心面临考验。随着天气转热,下游订单减少,部分纱厂可能出现减产,预计7月棉纺织景气指数下降。


美对华纺织服装商品加征关税变化梳理。 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称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但未发布相关商品清单;4月3日USTR发布据301调查结果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其中包括编号8446、8447 开头的织物、织袜等行业相关产品;6月15日USTR公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1102种商品、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清单较4月移除了844编号开头的机织织物产品;7月6日,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开始加征25%关税,同日USTR发布豁免征收惩罚性关税办法;7月10日USTR再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部分纺织品服装类产品列入清单。


纺织服装出口受贸易摩擦影响有限。 此次对华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主要列入蚕丝、动物毛纱线及其织物、棉花、针织钩织物、帽类、装饰品和皮制品类等产品,并且未将服装成品及鞋成品列入清单。从行业层面来看,所列产品2017年出口销售额占比整体出口比例较小,同时我们认为即便美方执行现有加税清单,出口也可实现部分转移,贸易摩擦对纺织服装出口影响有限。列入产品蚕丝(0.4%)、动物毛纱线及其机织物(0.7%)、毛皮及其制品(1.3%)、帽类及零件(1.6%)、羽绒及人发制品(2.2%)17年占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比重均在2.5%以下,棉花(5.5%)、针织钩织物(6.0%)、皮革制品(10.5%)占比出口总额也基本在10%以下。


印度上调 20% 纺织品服装进口关税。 近日印度政府上调了若干纺织品和服装的基本关税,包括纤维、地毯、针织品、针织品、某些特制纺织纤维和织物。关税上调幅度为 20% 。该项措施将从 2018 7 16 日开始生效。印度所面临的来自孟加拉国、越南等低价产品的竞争压力,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协会已经向纺织部提交联名白皮书,详细说明印度纺织业所面临的威胁、出口压力等困境,这一措施将有助于保护印度国内纺织服装行业以及就业。


卓郎智能一季度收入稳步增长,预计2018产能大幅提升。 卓郎智能2018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2.86亿,同比增长28.75%。实现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30.41%。公司与瑞士立达公司分列全球纺机设备前两名,2017年,凭借在中国等地区的深度布局,卓郎的收入以及利润水平已全面超越瑞士立达。随着卓郎乌鲁木齐工厂将于2018年下半年实现投产,预计公司产能届时有望实现大幅提升,中国业务的比重也将进一步加大。 我们预计,在一带一路(哈萨克等中亚国家)、纺机设备高端化等催化因素带动下,卓郎18年净利润有望达8.5亿元,对应18年PE仅20倍。

轨道交通设备: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6月固定资产投资猛增千亿,下半年将完成超4000亿

固定资产投资猛增超千亿。 1-5月统计数据,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仅为1993.43亿元,同比下降8.5%,1-6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3127.12亿元,同比增长0.1%。 这意味着仅6月份一个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金额就高达1133亿元,同比增长也由负转正。 铁路投资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往往下半年远多于上半年,按照1.2号铁总工作会议的指标,2018年全国铁路行业投资计划投资7320亿元,则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至少为4193亿元。


6月全国铁路客货运双丰收,同比增长均超10%。 6月份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27834万人,同比大幅增长15.6%。与此同时,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32950万吨,同比增长10.1%,创今年以来次新高。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累计161818万人,同比增长8.0%,货运总发送量累计达195751万吨,同比增长7.7%。


车辆设备采购大概率启动200亿机动额度! 根据年初的铁路设备投资会议的内容,2018年计划铁路设备采购量控制在800亿左右,大概包括机车360台,客车300辆,货车30000辆,动车组320组,CR200J30组,但留有200亿备用车辆采购额。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铁总原定的机车采购360台,但现在已经采购了480台;货车年初定的计划3万辆,实际已经招标了33338辆,超出了11.12%。6.15号为今年动车首次招标,分别招复兴号长编组50列和短编组45列,合计145标准列;7.20号采购CRH6A-A型城际动车组(含配套电务车载设备)共10列,目前仍在计划采购范围。 2017年实际采购的额度920亿,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还有追加采购的可能性,因而200亿的机动额度很可能动用,因此我们对大铁维持谨慎乐观的一个判断。


【客运稳中有升,轨交行业边际有所改善】

客运增速继续创4年来新高,6月铁路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8%。 6月铁路客运周转量为1120.9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去年同期旅客周转量为1033.15亿人公里。旅客周转量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保持高位增长的势态,连续五个月同比增速达到4年来新高。


货运增速5-6月有所提振,5月和6月增速分别为11%和10%。 自16年6月开始,铁路货运止跌回稳,今年以来货运好转态势持续,前6个月铁路货运累计周转量为1388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5%(去年前6个月铁路货运累计周转量为13153.7亿吨公里)。


2018年上半年日均装车量超过了32万辆,创2016年以来最好水平, 13/14年的低潮时期每天平均的装车量只有9万多辆,最低甚至达到8万多辆,货运的好转是铁总今年机车及货车采购超预期的根源。


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实施《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 ,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产品供给,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将达到47.9亿吨,较2017年增长30%,大宗货物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7.27号据财新网新闻,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为配合三年货运增量行动,中铁总计划未来三年新购置货车21.6万辆、机车3756台,预计采购金额将超千亿元。过去五年,中铁总货车采购量总计12.55万辆,机车招标量不到2000台。这意味着,未来三年货车和机车采购量将是过去五年总量的近2倍。



年初国有重点煤矿煤炭铁路总运量较2017年有些许回落,二季度则有所回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5-6月国有重点煤矿煤炭铁路日均装车量为47957车/天、48970车/天,5月和6月同比上升5%和4%;5-6月国有重点煤矿煤炭铁路总运量分别为9743万吨、9656万吨,5月和6月均同比上升5%。由于第二季度日均装车量与运量有所回升,今年上半年煤炭铁路日均装车辆和总运量水平略高于2017年。


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下“铁建”三大央企项目恢复推进

2018年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历史总有相似之处,目前的情况很容易联想到2008年的“4万亿”政策, 这个积极的政策信号打响了反弹的第一枪,但是从根本上说是不同于“4万亿”政策,不会采取“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从基本面来说,我们预计基础设施建设有望结束一段时间以来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回归到比较正常的水平,铁路投资也会明显受益。


今年一季度,“铁建”三大央企在手订单量出现了回升。

1)中国中铁 2018年一季报,公司一季度新签订单总额 3123.4亿 元, 同比增长21.3% ,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按业务分类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 2145.4亿 元,同比增长 21.6% ;其中, 铁路工程新签订单529.9亿元,增幅高达89%,相比2017年同期订单数额有显著增长。


2)中国铁建 2018年一季报,公司一季度新签订单总额 2798.57亿 元,同比 增长7% ,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按业务分类来看, 铁路工程新签订单272.14亿元,增幅为26%,高于订单总额的增速,相比2017年同期订单数额有一定的回升。


3)中国通号 作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2018年上半年累计签订外部合同总额为 323.1亿元 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 4.9%


a):铁路领域,签订的外部合同总额126.5亿元,同期增长60.3%。 在该领域,中国通号签订了京津城际铁路综合检测调试合同,以及广清城际、黔张常铁路、郑万高铁河南段、鲁南高铁、徐淮盐铁路、拉林铁路等中大铁路四电集成项目。


b):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签订的合同总额 60.6亿元 ,同期增长 19.1% 。在该领域,中国通号签订北京房山北延线、无锡1号线南延线、长春地铁2号线、郑州2号线、成都9号线一期、成都17号线一期、成都18号线一期及二期、深圳2号线三期、深圳5号线二期、武汉蔡甸线、合肥3号线信号系统集成项目,中标北京八通线、济南R3线、呼和浩特2号线、北京地铁12号线和杭海城际信号系统项目,其中合肥3号线、北京12号线、杭海城际、呼和浩特2号线均采用中国通号自主知识产权CBTC系统,同时签订深圳地铁三期工程6号线一期及二期通信系统集成合同、深圳地铁6号线及二期工程系统设备安装总承包合同。

结合“国常会”提出的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及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我们预计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速将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国通号三大“铁建”企业在铁路领域、城轨领域的订单项目推进恢复到正常状态。


【门槛“52号文”正式落地促进城轨规划结构更加合理

(1)“52号文”受影响城市分析

2018年7月13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 ,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及申报审核要求。相比“81号文”,“52号文”的主要变动如下:

1)“人口”的绝对数量没有变化,但是把“城区人口”变为“市区常住人口”。


2) GDP,地铁的门槛由≥1000亿元,变为 ≥3000亿元 ;轻轨的门槛由≥600亿元,变为 ≥1500亿元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铁的门槛由≥100亿元,变为 ≥300亿元 ;轻轨的门槛由≥60亿元,变为 ≥150亿元


4)初期客流负荷强度,“81号文”未提及,“52号文”要求 地铁≥7000人/日/公里,轻轨≥4000人/日/公里。


5)资本金比例,“52号文”明确了政府财政性资金比例:除规划明确采用特许经营项目外,财政资金不低于40%, 严禁以各类债务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


6)需要编制建设规划调整情况,“81号文”要求 变化15% ,“52号文” 要求增幅20%。


7)新编建设规划要求的条件,“81号文”无要求,“52号文”要求实施 最后一年或完成投资70%。


8)地方政府债务,“81号文”无要求,“52号文”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以PPP等名义违规变相举债,列入政府债务风险的城市,暂缓审批新项目。


参考2017年数据,根据以上标准,目前有已批复的43个地铁城市中存在13个城市有一定风险。其中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不达标的为太原市;地方GDP不达标的是乌鲁木齐市;关于“市区常住人口”,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城镇常住人口”作为替代,共有兰州、呼和浩特、洛阳和包头未达标;政府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共有大连、西安、昆明、贵阳、长春、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和包头共9市政府负债率超过120%,52号文未明文规定预警线,但超过120%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有被叫停风险,涉及里程1068.5公里,而2021年前预计不受影响的工程共有里程数6656公里。


(2)受影响城市及其地铁线路最新建设情况

下表中列明了不符合“52号文”申报新一轮建设规划条件的城市及其地铁线路建设情况,其中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 全线 尚未获得批复, 昆明、沈阳、兰州、太原、呼和浩特及洛阳等城市 ,有部分线路尚未获得批复; 包头市 情况比较严重,目前全线工程暂停。


(3)促进城轨规划结构更加合理

“52号文”的发布,正面回应了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内外的议论, 不是不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是要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于准入“门槛”的规定,也客观体现了“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部分城市已经在建的城市轨道工程并没有遭到“一刀切”的叫停,受影响比较大的是尚未动工或者尚未获得批复的新路线,同时号召各地政府选择更合适自己的交通制式,全面多方位地发展有轨电车、磁悬浮、跨座式单轨等多种制式。


中国中车2017年城轨增长23.72%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方面是全国范围内地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2017年实际上招标49个地铁项目,合计招标地铁车辆超过9000辆,未来几年地铁列车需求预计每年都将突破8000辆。由于资金等因素,目前在建地铁线路的地区仍然以北上广深和天津为主,国内大部分二级城市资金相对并不充裕,与目前北上广深8-10辆/公里的配比相比,其他线路仅为5-6辆/公里左右。这些城市对于地铁建设的接纳需要过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的需求培养后,二级城市也将逐渐出现地铁需求放量。另一方面, 2017年我国各地合计投产有轨电车56公里、市域快轨89.62公里、磁悬浮10.2公里,未来随着各地城轨建设理性开展,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等多制式轨道交通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中国城轨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16年新增超500公里,17年新增超880公里,17年年底已建成5022公里。 中车18Q1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52.5亿元,同比下降4.63%,但在手订单为1465亿元。 城轨订单在手订单比较充沛,但城轨交付时间是按照客户订单签订的要求,在某一个城市开通的时间节点要求来交货的。所以今年一季度交付量和上年相比偏少。 全年来看维持两位数增长判断,乐观判断或将出现18%增长。


【行业边际改善 政策放松加持推荐中国中车】

2018-2020年铁路总投资维持7000到7300亿将是常态,前期基建占比较大,后期设备投资额占比将会提高。同时,铁总将明显向高铁倾斜,目前中长期规划中高铁通车目标都非常保守,新建普铁已经有部分直接改制为高速铁路,而且目前高铁客座率70%以上,四纵四横通车路段客座率更是在80到85%之间,未来高铁将承担更多的客运任务,路网建成之后加密需求也会逐渐释放。我们维持大铁领域“十三五增量与十二五不变 存在明显结构变化及大小年”的判断不变,16-17是低点,18年是行业拐点,财政政策放松促进边际改善。而“十三五”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是毋庸置疑,尽管52号文出台、PPP项目清理、各地政府去杠杆只是影响年度建设进度的波动因素,长期仍是为了推进城轨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强烈推荐中国中车!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 是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是中国“先进制造”的核心名片之一,看好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的增量开拓 货运三年增量计划带动货车及机车2019年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按中车2017的情况,机车业务收入 234.37 亿元,交付量1531台,机车单价约1530.8万元;货车业务收入220.10 亿元,交付51473台,货车单价约42.76万元。今年受铁总控制负债率等指标影响车辆采购总额下降,但城轨业务表现较好,预计收入端8%左右的增长,全年预计净利润122亿;预计明年净利超150亿,对应14.7倍,强烈推荐!


【行业边际改善 静待催化剂带动关注度】

2018-2020年铁路总投资维持7000到7300亿将是常态,前期基建占比较大,后期设备投资额占比将会提高。同时,铁总将明显向高铁倾斜,目前中长期规划中高铁通车目标都非常保守,新建普铁已经有部分直接改制为高速铁路,而且目前高铁客座率70%以上,四纵四横通车路段客座率更是在80到85%之间,未来高铁将承担更多的客运任务,路网建成之后加密需求也会逐渐释放。我们维持大铁领域“十三五增量与十二五不变 存在明显结构变化及大小年”的判断不变,16-17是低点,18年是行业拐点,短期有压制,静待行业催化剂。


推荐关注中国中车、康尼机电和中铁工业。 1)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是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是中国“先进制造”的核心名片之一,看好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的增量开拓。2) 康尼机电为轨交标的中城轨弹性最大的标的,同时在高铁动车外门的市占率持续提升(标动的主力供应商),受益面最为确定。 比通号收入确认晚2年,比中车收入确认早3个月到半年。17年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12%,收入占比58.16%。今年全年轨交门10%以上增长预期,地铁比动车增长快。另外18年维保增长超50%是大概率事件。2005年开始动车就开始进入维修,2007-2017年自己的存量门已经很快,过去10年大概是30%左右,加上今年下决心要吃到动车门维修的份额,总的增长达50%是有可能的,而且毛利率超过50%。维修基本还是原门价格30%左右。行业景气度向上,明年增长基本确定。 3)中铁工业目前为桥梁钢结构、道岔与隧道挖掘设备的龙头企业,属于高端制造装备, 净利增长大幅超过收入增速主要系产品结构持续高端化(盾构机+道岔比例提升),同时良好的成本传导机制+规模效应较充分消化原材料上涨压力。公司在手订单充沛,2018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为16亿元,大国重器平步青云。


板式家具机械:发展的黄金五年

【家具行业增速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

18年前5个月家具制造业收入累计达到3216亿元,同比增长6.7%,自2017年7月以来连续10个月增速放缓。2017年前五个月增速为13.4%,2018年相比下降了6.7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家具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183.3亿元,同比上升5%,2018年前半年实现了同比又负到正的过程。 (统计局注:上述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的计算,所发布营业总收入和总利润考虑的是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的企业,每年企业列表变动,不具备可比性,故而所提供的是当年份范围内企业与去年自身情况比较的相对增速,故而会有两年总额比较结果与所提供同比增速不一致现象。)


2018年5家具制造业企业单位数达到6202家,累计同比增长7.06%,亏损企业数也在增加。 2018年5月亏损企业累计为1020家,同比增加了42.46%。


2018年前六个月家具制造业累计投资达到 1616亿元,同比增长24.4%,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个百分点。


今年前6个月家具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881.3亿元,同比增长1.8% ,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5.2pct,家具制造业的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贸易战影响。


草根调研反映定制家具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有利于国产设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