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诗词赏读
诗词名作赏读,小众诗歌解析,原创投稿展示,诗词格律学习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古诗词赏读

晏殊的一首词,全篇都是爱情金句,美到心坎上!

古诗词赏读  · 公众号  ·  · 2024-05-09 06:00

正文


一首诗词出一两个佳句,并不算太难,

可句句皆佳,就十分考验作者的笔力了。

晏殊作为填词高手、婉约词领袖、

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想作这样的一首词,想来也不是难事,

比如以下这首《玉楼春》:


名作解读

@古诗词赏读






玉楼春·春恨


宋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题曰“春恨”,即春日里的愁与怨、遗憾与失落。古人云:“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岁月更迭,季节变化,易引起诗人内心世界的“震荡”,“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便成了诗篇。


古诗词中的“春女”之思,基本上都是因为 “年少抛人容易去” ,爱情不如意,相思自泛滥。所以,词一开始勾画的就是离别的场景—— “绿杨芳草长亭路” 。绿杨,就是绿柳,离别的意象;芳草,即春草,亦与送别有关;长亭,更不用说了,离别的代名词。这一连串的离别词,无不诉说着一种浓浓的离愁别绪。


在如此美丽的时节、美丽的地点,却上演着一场“年少抛人”的悲剧。年少,即少年,风一样的男子,自当有拏云之志,爱情又算得了什么?抛开又何妨?闺中人应也懂得此理,因此,她最痛心的不是少年弃她而去,而是“容易”二字。容易,即轻易,没有留恋,不带眼泪,“事了拂衣去”,干脆得就好像爱情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薄幸至此,怎不令人心生怨恨?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二句,是以景衬情的佳句。少年走后,女子便陷入了深深的相思。在每一个春夜,她都辗转难眠,有时刚入梦,却被楼头的钟声惊醒;春三月,多雨的季节,雨脚如麻,淋湿每一片花瓣。假如离愁有形,大概就是三月春雨的模样:又细又密,绵绵不绝。这两句的妙处,不仅体现在典雅的字词上、工巧的对仗上、细腻的情感上,更来自于它幽咽婉转的意境之美。



过片直接抒写离愁。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二句,亦是写情名句,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将多情之苦呈现出来。“无情”指“年少”,“多情”则指闺中思妇,无情之人当然没有多情之人承受的痛苦多。这苦痛到底有多少呢?作者再以夸张的手法补充道:“一寸还成千万缕”。一寸,谓方寸之小的心,但就是在这点大的心上,却缠绕了千丝万缕的愁情。


到这里,相思已被刻画得十分深入人心,但晏殊还不满足,又拈出一个金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将天涯地角之“有穷”与相思之“无尽”作对比,从而突出相思之长久。这里颇像乐天《长恨歌》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相思,故长恨,正点出此题之“春恨”。


总体上,全词婉转缠绵,深挚感人,是难得的写情佳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