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GCS 2024)盛大召开,会议涉及四天学术活动,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会议首日及次日以线上直播形式展开,涵盖学术讲座、手术直播演示和专题讨论。会议内容紧凑有序,展示了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优势和封堵技巧,同时探讨了左心耳封堵领域的核心议题。最终旨在提升LAAC手术质量和安全性,推动LAAC术式的普及与发展,造福中国广大房颤患者。
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GCS 2024)为期四天,通过线上形式展开。会议首日及次日包含学术讲座、手术直播演示和专题讨论,内容丰富紧凑。
学术讲座涵盖了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的应用、适应症患者选择、术后抗凝抗栓管理、CT在LAAC中的应用等主题,由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探讨。
手术直播演示展示了使用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的过程,包括面对不同复杂心耳结构的应对策略和手术技巧。
论坛旨在提升LAAC手术质量和安全性,推动LAAC术式的普及与发展,最终为中国的房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2024年12月25日,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WCS 2024)在万众瞩目中如约而至,为期四天学术盛宴的帷幕就此开启!在大会首日及次日的线上直播活动中,我国数十位左心耳封堵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以学术讲座、手术直播演示及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的卓越临床应用优势及封堵技巧,同时深入研讨了一站式手术患者适应证选择、术后抗凝抗栓管理、ICE辅助下LAAC开展、CT在LAAC术后随访中的应用等核心议题,旨在提升LAAC手术质量及安全性,共同推动LAAC术式的普及与发展,最终造福中国广大房颤患者!首日议程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陶四明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幸世峰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于世勇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张春鹏教授担任主持及讨论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会议伊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自创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使更多介入医生汲取前沿学术进展、提升操作水平、促进我国西部左心耳封堵领域高质量发展,是历届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始终秉承的办会宗旨。本届论坛内容丰富紧凑,会议首日及次日将以线上直播形式,展现领域内最新学术进展和极具教育意义的手术直播演示,后续两天学术日程则将在古城西安以线下形式隆重召开,届时各位专家学者将汇聚一堂,面对面地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相信通过这为期四天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交流学习活动,每一位与会专家都能从中收获颇丰,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学术视野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璐教授:WATCHMAN FLX™在复杂心耳封堵中的应用浅心耳、早分叶心耳、反鸡翅心耳等是临床常见的复杂左心耳结构类型,何璐教授在讲座中结合病例,详细阐述了WATCHMAN FLX™应对不同复杂心耳的封堵难点及策略。就浅心耳而言,术中应保持鞘管与心耳的同轴性,如此可充分使用心耳实际深度。得益于WATCHMAN FLX™安全的FLX BALL和顺应性优异的骨架设计,可采用“毛毛虫”法或推伞法完成浅心耳的封堵。针对早分叶心耳,存在四边形法封堵共干区域、三角形法封堵主干分叶区域两种可行思路。再看反鸡翅型心耳,若为远端折角类(有一定深度可用),可使用退鞘四步法进行封堵,形成FLX BALL后可逆时针转动进入上叶分叶;若为口部折角类(深度有限),更推荐结合退鞘四步法+进伞法(“毛毛虫”法)进行封堵,在形成FLX BALL后可逆时针转动,尽量利用体部空间,以实现有效封堵。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源君教授: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证和患者选择
作为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有力武器,LAAC适应证及患者的选择范围始终是临床医生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孙源君教授在会议中基于指南共识,系统阐述了LAAC推荐等级的演化及适应证进展,并详细说明了左心耳封堵的患者选择(“不不高”,即不能服用抗凝药、不愿服用抗凝药和高出血风险群体)、需高度关注的患者(PARTS)和需要考虑进行LAAC的特殊人群。其中,“PARTS”原则可细分为:P(Post-PCI,PCI术后需要抗凝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A(Aged,高龄患者)、R(Renal insufficiency,肾功能不全患者)、T(Thrombus,左心耳内既存血栓或左心耳内呈重度泥沙样显影的患者)、S(Stroke history,有卒中史的患者)。历经探索期、发展期、积累与突破期等过程的演变,LAAC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通过对LAAC适应证与患者选择的明确,能够为临床医生在实施治疗时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使其在面对众多患者时,更具针对性地筛选出适宜的人群进行LAAC治疗,进而提升治疗效果。近年来左心耳封堵发展迅猛,开展例数不断增长,但关于术后抗凝抗栓方案的制定,不同中心及不同术者间却存在一定差异。以这一焦点话题为主线,王磊教授在讲座中先深入探讨了LAAC术后抗栓的目的及抗栓方案的由来,后对比分析了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间的优劣,最后则提出了关于LACC术后用药的新思考。整体而言,LAAC术后抗栓策略源于WATCHMAN早期RCT研究,虽久远但有效。目前关于口服抗凝治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究竟孰优孰劣,尚未形成定论,临床中需充分考量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定制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因口服抗凝治疗在预防器械相关血栓方面更加有效,其应作为高危患者的首选方案。展望未来,相信在WATCHMAN FLX™、WATCHMAN FLX PRO等优秀器械的有力支持下,LAAC术后的抗栓方案会趋向简化和优化,长期半剂量DOAC、左心耳封堵术后单药抗凝治疗3个月等是颇具前景的发展方向,有望为患者带来更佳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学刚教授:ICE在LAAC术中单中心应用经验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凭借自身优势,已逐渐成为LAAC领域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谢学刚教授从超声基础知识、X线+ICE指导房间隔穿刺、X线+ICE指导心耳各角度评估、ICE下监测心包等多角度入手,分享了关于ICE在LAAC术中应用的单中心经验。就术中X线与ICE联合指导房间隔穿刺这一环节而言,其操作主要可细分为三个步骤:ICE暴露卵圆窝、X线下指引穿刺针鞘下拉至卵圆窝、ICE直视下房间隔穿刺。当成功将导管送入左房内后,需多角度、多扇面逐层评估左心耳的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这一步骤对于准确选择和放置封堵器至关重要。完成封堵术后,同样需要利用ICE从多个角度评估封堵器的稳定性,并排查残余分流,以确保手术达到理想效果。总体而言,ICE的应用可为术中操作提供更为清晰、精准的影像引导,有助于提升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但对手术实操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相信随着ICE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预计未来将可为更多临床术者及患者带来更优的手术体验。
实践出真知!在大会首日的手术演示环节中,邀请到了来自西部地区多家中心的手术团队进行演示,数台精彩纷呈的手术直播让所有观众大饱眼福。其中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团队、河南省胸科医院袁义强教授团队、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市第三医院廉诚教授团队、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毅宁教授团队、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团队、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李世军教授团队、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文亮教授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明教授团队带来的七台颇具难度的手术演示更是引发了诸多热议,术者们借助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成功应对了象鼻型心耳、菜花型心耳、反鸡翅型心耳等各类复杂结构的左心耳挑战,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封堵效果,每一次精准有效的封堵,都彰显了术者对于手术细节的追求与把控,也展现了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的卓越性能。
【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团队】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毅宁教授团队】
次日议程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丁建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孙鸣宇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研究所宋俊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学刚教授担任主持及讨论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会议伊始,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致辞表示,延续首日精彩,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WCS 2024)次日的日程安排同样紧凑而充实,依旧以手术实操为主,穿插多场精彩学术讲座,旨在分享左心耳封堵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深入解读该领域的关键临床要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各位同仁能够在学术交流中获得实质性的收获,不仅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推动我国左心耳封堵领域的发展,为房颤患者谋求更多临床获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肖培林教授:FARAPULSE临床数据概览FARAPULSE作为心律失常领域全球首款获批的PFA产品,迄今在全球范围内治疗超过70,000例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肖培林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对FARAPULSE相关临床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中,ADVENT作为PFA领域首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有力证实了通过FARAPULSE PFA治疗阵发性房颤的1年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传统热消融,尽管透视时间更长,但总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更短。另值得一提的是,MANIFEST-17K注册登记研究汇集了来自106家中心、共计17,642名患者的数据信息,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使用FARAPULSE行PFA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并未出现永久性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或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这从侧面有力地证明了运用FARAPULSE开展PFA手术所具备的较高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而AVANT GUARD TRIAL则是FARAPULSE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与药物治疗对比),该项试验聚焦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期待后续研究结果的公布,以进一步扩展FARAPULSE治疗房颤相关证据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万继业教授:CT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CT影像学技术在LAAC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更好地应用CT指导LAAC开展,万继业教授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病例,全面分享了关于CT在左心耳封堵中的应用经验。利用CT行LAAC术前评估,可减少术前TEE检查优化检查流程,提供更快捷和更安全的手术体验。术前CT评估需重点关注两大方面,一是排除左心耳及左心房血栓,双期扫描可提高左心耳血栓检出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二是通过术前重建,帮助医生对房间隔穿刺点、术中工作角度选择、器械类型及大小尺寸、释放策略等进行预判,做到心中有数,可有效降低术中风险。术中,CT的应用可提供直观的解剖结构视图,有助于精确地执行房间隔穿刺、体位调整、封堵器释放等关键步骤,可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黔南州人民医院曾安宁教授:左心耳封堵术后心包积液的预防与治疗
从临床现状及临床影响、到原因及预测因素、再到预防与治疗策略,曾安宁教授在讲座中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心包积液(PE)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PE是左心耳封堵术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根据大型回顾性研究数据,PE发生率总体约为2.5%。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急性PE事件具有临床相关性,与较高的1年死亡率相关。这提示临床医生对于发生PE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及术后1周内管理。大多数PE发生在LAAC术后6小时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双闭合装置的使用、女性、基线OAC和高龄。在预防层面,通过规范术后操作流程、积极采取计算机建模技术辅助,以及合理运用新一代封堵器等多种举措,对于降低PE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需强调的是,尽管需重视PE但不必过度担心,一旦发现PE应进行充分评估,积极干预以避免心包填塞的发生。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李传伟教授:CT在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比,CT具有分辨高、无需镇静和非侵入性的优势,李传伟教授围绕CT在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中的应用带来了精彩分享。其指出,CT在左心耳封堵中有其独特优势,对于不能耐受TEE或者超声医生经验不足的情况,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及补充作用。术后随访中应用CT能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对于封堵器位置、内皮化程度、残余分流等方面能做到充分地评估,同时也更加容易发现一些晚期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做好患者管理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CT对残余分流具有极高的敏感度,无论是何种形式或多大的分流,绝大部分都可以被检测到;通过CT分析软件,还可以模拟食道超声切面,寻找到存在残余分流的扇面并进行精确测量。总而言之,CT是一种可用于替代术后TEE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会议次日的手术直播环节中,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团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凌智瑜教授团队、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郎明健教授团队、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厉菁教授团队、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王洪涛教授团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白明教授团队、北部战区总医院金志清教授团队带来了八场精彩的左心耳封堵手术演示,术者们利用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的强顺应性和高安全性,成功应对了菜花、鸡翅型等各类复杂结构的左心耳挑战。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各类左心耳结构类型封堵术中的每一步操作均进行了详尽讲解,生动展现了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的独特优势及团队精湛的手术技巧与丰富的LAAC临床经验。伴随最后一台手术演示的结束,在诸位专家激烈的讨论声中,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首日及次日的线上学术活动也正式落下帷幕。回顾这为期两日的线上学术活动,内容安排紧凑有序,8场学术讲座干货满满、10余台手术直播演示全程贯穿,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全面展现了LAAC领域最新进展及左心耳封堵的操作流程与术中技巧。而在专题讨论环节,各位专家进一步围绕房颤患者管理路径、LAAC适应证如何把握、术中如何调整轴向、术后停抗凝药时机等焦点热点话题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不断深化对这些重要问题的认知,进一步明晰实践方向。技术的完美发挥离不开优秀器械的加持,WATCHMAN FLX™作为一款凝聚着临床智慧与创新理念的优秀器械,凭借其设计优势,为国内众多房颤患者带来了更优的治疗选择,相信未来在器械力量的支持下,我国LAAC领域将迈向新的发展台阶,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