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新经济新基建新健康——2020奇璞数字创新嘉年华在上海召开,会上,政府部门负责人、医管专家、医疗信息化领域领军医疗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医疗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小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如果说新冠疫情给中国医院管理带来的深远影响,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很可能是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加速进入医疗体系内部。11月26日,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新经济新基建新健康——2020奇璞数字创新嘉年华在上海召开,会上,政府部门负责人、医管专家、医疗信息化领域领军医疗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医疗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
蔡江南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
疫情加速人工智能爆发
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看来,数字和人工智能已经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和医学等很多领域中,而这一次的新冠疫情,让信息化、人工智能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定点医院、病房中,已经大量的使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设备,让院内感染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也极大地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劳动效率。
2014年,马云曾放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30年后医生可能找不到工作,然而,几年过去了,在医疗业人士看来,这一预判或许并不能成为现实,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会长朱耀传认为,哪怕是过了50年、100年,医生肯定都能找到工作,但是,现在的诊疗模式肯定会发生改变,以疫情期间为例,医院没有病人了,但是除了新冠重症病人死亡以外,其他人都活得好好的,对此,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耀传认为,现在医院方面的改革,尤其是新基建、DRG等等,如果没有信息技术企业参与,全国医院,至少民营医院会死掉一大批,“如果没有新技术助力精细化测算,医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DRG,DRG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企业技术应用之后进行培训,医生自然而然会知道,这个病超了,亏的是医院,最终亏的是自己。所以医院有刚需,信息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在这个领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医疗服务数字化的春天来了
“我觉得整个医疗服务数字化的春天现在是到来了。”普华永道合伙人张荣华分析,十年前更多关注的是,病人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聚焦在如何让病人看上病。到了两三年前,医保广覆盖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数字化建设,以及医疗服务效率提升等也不是热点话题。
张荣华 普华永道合伙人
而最近两三年来,国家的战略思想有了一定的变化,一手要抓医保控费,同时另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创新,包括原研药的创新,也包括医疗服务机构的创新。
因此,张荣华预测,在未来3-5年,数字化平台体系的构建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爆发期。如何让技术满足服务机构的需求,满足消费者、患者的需求,是摆在数字化创新面前最重要的事情。
在实践应用方面,微软大中华区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何磊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医院的信息科想利用作息技术提升患者体验,于是基于微软旗下的一款应用,开发了快速停车管理的应用,解决了医院停车难的问题。
“我们相信这种快速构建应用,对于动态维护医院的体系有值得探索的价值。”何磊表示。
信息化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望海康信研究院副院长程煜华认为,作为医疗服务当中最重要的主体,医院习惯了过去十多年的运营管理模式,医疗行为,新的医院如何高效运营,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看好病,这依然是摆在很多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面前非常突出的问题。
最近,医疗药品、耗材集采正在推向全国,这些问题会对医院内部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体经营结构变了,医院科室的收益来源变了,内部行为模式也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医院如何适应,如何建立新的行为模式,都至关重要。”程煜华认为。
具体到医疗行为方面,程煜华介绍,过去所有医疗证据都是单个点,一个药怎么用,一个耗材怎么用,指南上会告诉医生用什么方式来做,现在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构建知识图谱,构建预测模型,控制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用资源,哪些应用不合理,然后去监测医生在过程中的使用,不断帮助医院改善精益运营管理。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与信息部主任何萍认为,医院的精细化运作,涉及到成本核算方面,是非常难的一块。“因为做成本,人、财、物是大头,要落到每个病种、每个病区、每个医院水电煤的成本等,怎么管控好成本支出,才可以做集约运营。”
何萍透露,医院大部分都是大手大脚的。“比如说电,无所谓,用吧,2月份门诊,一个人都没有,空调开着,暖气供着、热水烧着,其实都是白烧,我觉得这一块不像企业,私营企业管得很细,医院水龙头一打开溅一身,而有的时候我们去某个企业,水龙头拧开都是细水长流。”
何萍认为,精细化管理在于医院管理者本身对成本的认识,不然的话很难做好,她乐观估计,没有四五年还做不到精细化,只能说在精细化的路上一直在努力。
医疗信息化挑战重重
在信息技术领域创新是生命力,何磊认为,未来很多创新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有没有培养非常好的医学和科学方面的人才,这对医疗服务体系来说是巨大挑战。”
而朱耀传介绍,尽管10年前国家就规定,公立医院床位数要控制,留出空间给社会办医。但以浙江为例,现在新造了不少医院,而这些新医院争先恐后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在全面实施DRGS的情况下,好的产品会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