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丨民生丨文化
丨历史
有深度丨有思想丨有节操......
来源 | 儒风大家(rufengdajia)
1.阅兵
明朝大将戚继光经常被老婆打骂。
部下看不下去给他出主意说:“
将军好歹也是当世名将,整日被一个妇人欺辱成何体统,明日我等众将士各执兵器列于两旁,将军请她来军营训话,震慑震慑她,以后日子也好过些。”
戚继光大喜,依计从之。
第二日营帐中寒光四射,杀气腾腾。
夫人进帐看到这种情况,厉声问道:“你摆出这幅样子,想要干嘛?”
戚继光双膝一软扑通跪地:“别无他意,专请奶奶前来阅兵。”
评:天大地大,老婆最大。
2.王阳明的帽子
王守仁受封新建伯,入朝谢恩,所戴冠冕上垂下来的丝帛遮住了耳朵。
有人问他,你是耳朵冷吗?
王守仁答:“是你眼热了”。
评:不是幡动,是尔心动。
3.话多话少
前秦的苻郎投降晋朝,来到江南。
王素之非常喜欢管闲事,经常向苻郎询问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一问起来就唠叨个没完没了,苻郎非常讨厌。
有一次,王素之又问:中原地区的奴婢价格如何?
苻郎说:话少的十万,话多的一千。
评:勿多言,多言多败,话多的在哪儿都不受待见。
4.鹿与獐
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王安石有个宝贝儿子叫王雱(字元泽),自幼聪慧,才高志远,被王安石认为有安邦治国之才。
在王雱很小的时候,有位客人去拜访王安石,客人把一獐一鹿放在笼子中,问王元泽:何者是鹿?何者是獐?
王元泽并不认识,看了一会儿说: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客人十分赞叹。
评:不懂装懂的经典示范。
5.侍郎是狗
话说纪晓岚当礼部侍郎的时候,一天尚书和御史联袂来访。
聊着聊着,突然外头跑来一只狗。尚书心中突生一计要取笑纪晓岚,便道:咦,你们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纪晓岚知道尚书在捉弄他,当下也不动声色的说:要分辨狗或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哈哈,我还不知道那是狼是狗呢,原来上竖是狗,哈哈……(尚书是狗)
此时纪晓岚不慌不忙的接着又说道:另一种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它吃什麽。狼是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御史吃屎)
这下子连御史也噤声无言了。
评:铁齿铜牙,名不虚传。
6.汉语四声
众所周知,古汉语有四声:平、上、去、入。
南朝时的沈约
最早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并写了专著《四声谱》。
但梁武帝对他的这一学术成果很是瞧不上,总觉得他是在扯淡。
于是有一次,梁武帝问另一个音韵学家周舍:“何谓四声?”
周舍应声回答:“天子圣哲是也。”
按:“天子圣哲”四字,天为平声,子为上声,圣为去声,哲为入声。
评:今有寓教于乐,古有寓教于“谀”。
7.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
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
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
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
众人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
他插话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众人听了,一齐拍手。曾国藩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曾氏问:“此是何人?”
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
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评:老曾每每都在怵惕着马屁,却挡不住无形中“马屁”的力量。
8.这豺真懂事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曾禁止屠杀。
娄师德到陕地出差,厨子端来羊肉,娄师德问哪来的肉,厨子说是豺咬死的羊。
娄师德说,好,这豺可真懂事。
过会厨子又端来鱼,说这也是豺咬死的鱼。
娄师德说,你个傻瓜,为啥不说是獭咬死的?
评:
豺真懂事,就是人不懂事。
9.天地为屋,以屋为衣裤
刘伶为人放达,经常在家赤身裸体喝酒。
有人来了就笑话他。
刘伶说,我以天地为屋,以屋为衣裤,你们几个怎么钻到我裤衩子里来了?
评: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行为艺术了
10.爹只有一个
春秋时候,郑国的大夫祭仲专权。
郑伯联络了朝中大臣雍纠要杀他。
雍纠正是祭仲的女婿,这人又大嘴巴,回家就跟自己媳妇说了。
雍姬听说他老公要杀死他老爹,不知道站谁好,就回家问他妈,老公和老爹哪个亲。
他妈说,爹只有一个,老公谁都可以是。(
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评:人尽可夫,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11.钟氏兄弟
钟毓、钟会少年时就名声在外。钟繇引见他们两个去见魏文帝曹丕,钟毓紧张地全身是汗,钟会呢好像没事儿一样,从容的很。
曹丕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
钟毓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
曹丕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
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曹丕哈哈大笑。
评:人有两片嘴,反正都是理。
12.哥哥你错了
据说清朝某年科考,试题有一句为“昧昧我思之”。(我暗暗地想)
一考生未读过《尚书·秦誓》,将“昧昧”错认为了“妹妹”。
然后整篇都按“妹妹我思之”的思路来写,极尽缠绵绮丽之语。
考官看了卷子后哭笑不得,于是提笔在旁批了五个字:
哥哥你错了。
评:妹妹你坐船头啊,哥哥我岸上走~
13.怎样爬出深坑
隋朝,杨素跟侯白扯淡。
杨素: 假设我挖了一个几百尺的深坑,让你跳进去,你怎么出来?
侯白: 我用针出来。
杨素: 扯淡!
侯白: 真的,我用针把脑袋扎个洞,把脑子里的水放出来,我就浮起来了。
杨素: 你脑子里有水?
侯白: 我脑子里没水怎么可能跳这么深的坑?
评:侯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脑子进水的人。
14.打理胡子
寇莱公最引以为傲的是他的大胡子。
一次与参知政事丁渭同桌吃饭,饭粒不慎落入胡须中。
丁渭感觉拍马的机会来了: “让卑职给您捋捋胡子吧!”
寇准: “您这个参政大臣就是给上司打理胡子的?”
评:本想拍马屁,奈何拍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