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和债务的乾坤大挪移,叹为观止
文/ 向小田 (微信公众号xiangxt1984)
几前天与人讨论电解铝,问会涨到多少,答曰
20000
。铝价已经高位运行有一段时间了,还能涨这么多?我疑问到。今年以来,各种大宗商品涨价,带动各种原材料上涨。供应短缺,有价无市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然你可以说是限产或者环保核查,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现象。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
16
年初到今年
7
月,煤炭采选行业的毛利率提高了
41%
,黑金冶炼提高
25%
,油气开采
10%
,有色冶炼
9%
,黑金采选
7%
。但是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除了医药、专用设备、化学、造纸等极个别提高外,其它基本都在下降,电力和热力生产首当其冲,降幅高达
32%
,印刷业降幅
6%
,仪器仪表、木材加工和燃气生产均降
5%
,金属制品
3%
,家具制造
2%
,运输设备
1%
,通用设备、食品制造毛利率也有下降。所以涨价的结果是上游经营状况改善,但中下游经营状况却在转差。
高善文博士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定量计算显示,如果没有供给侧等政策对生产和需求的抑制,纯粹由于经济需求的恢复,
2017
年
1-7
月,真实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大约为
9.3%
,真实的
PPI
同比增速的高点大约在
1.5%-2%
。这也表明,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大约压低了工业生产增速
2.5
个百分点,推升了
PPI
同比的高点近
6
个百分点。
换句通俗一点的话说,
通过供给侧改革,全产业链的利润格局重新进行了划分。以前得利较多的中下游行业企业,利润转移给了上游企业。整个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被压缩了。蛋糕增量部分有所减少,存量部分分蛋糕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上游企业大多是国有龙头企业,中下游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我们可以比较上市公司中报即可发现端倪。比如中国石化,今年中报净利润
361
亿,比去年多出
100
亿。比如神华,今年中报
285
亿,比去年同期
135
亿已经翻倍还多。又比如陕西煤业,去年中报才
5
亿利润,今年已经
80
亿。煤炭企业我就不举例了,赚得盆满钵满。好多煤炭企业都说,虽然过去亏了几年,但是今年一年赚得比过去几十年还多。
就连运输煤炭的大秦铁路,今年中报也有
75
亿利润,比去年同期
36
亿也翻番了!
不仅煤炭如此,其他几个产能过剩行业也是如此。比如海螺水泥,中报净利润
70
亿,比去年同期
34
亿接近翻倍。宝钢股份,中报
67
亿净利润,比去年年中
36
亿也是翻倍。紫金矿业,今年中报
17
亿净利润,去年同期不到
6
亿。水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等,全行业景气。
这种腾挪,大大降低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让他们重回盈利轨道。再通过商业银行债转股,成功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国有企业员工发不出工资的问题也都解决了。只能说,太高明了。
然而还有比这个更加高明的
。
如果你们现在再去二三线城市看一圈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地方房价大涨,地价大涨,库存降至历史低位。这怎么理解呢?
在此轮房价上涨之前,地方债务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否则,就不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整顿了。但是,整顿完成之后,没有后续融资,存量债务怎么解决呢?只有靠卖地,而且是要高价卖地。在涨价去库存的背景之下,很多地方政府成功把地高价卖了出去,降低了自己的负债率。以前房子卖不掉的开发商因祸得福,大赚特赚(当然他们运气好,搭上了顺风车而已,并非自己的原因)。而购房者则成功接过了房子,背上了债务。就在他们接过这批债务时,各地又纷纷出台规定,五年之内不许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