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致力于打造为兰州大学师生服务的线上平台,做有温度的校园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给力!川大科研持续取得新进展! ·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给力!川大科研持续取得新进展!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图集|2024年“新生篮球赛”落幕! ·  3 天前  
武汉大学  ·  被暖到!武大每年宠我8760小时! ·  6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名师大咖进中学 | 石碧院士在泸州高中谈求学与创新 ·  5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名师大咖进中学 | 石碧院士在泸州高中谈求学与创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走红 | 自力更生创奇迹 军民奋斗谱赞歌——南泥湾革命纪念地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10-26 16:40

正文



南泥湾地映红光 革命根据铸英魂

“细水淘沙骨,惊飚转路尘。今朝见烽火,白首太平人。”这是司马光笔下的延安。千年轮转,引英雄豪杰无数,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坡上的城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者,更是中国革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万里长征入陕甘,红都北徙设延安。”这是毛主席诗里的革命圣地。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遵义会议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延安的一方小小窑洞见证了华夏大地上诞生的太多奇迹和神话,朴素的黄土哺育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家遍地是牛羊。”歌里的好地方曾经只是延安城边的一处荒地,随着大生产运动来开帷幕,延安谱写了革命时期的又一传奇。


南泥湾党徽广场 



南泥湾垦地兴农事 陕北儿女写辉煌

南泥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方圆百里。1940年,朱德总司令在南泥湾的发现者乐天宇的带领下,赴陕北勘探考察,给这片适合农垦的丘陵命名为“南泥湾”。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内,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之后南泥湾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和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如今,南泥湾景区形成了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旅游参观、文化开发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包括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等众多革命旧址,1978年,南泥湾开始对公众开放。



收割机在延安市南泥湾镇收割水稻 


昔日南泥湾:清代荒凉满目荆 抗战困境百业艰

南泥湾曾经是一个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然而,到了清朝中期,由于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导致互相残杀,加之历届旧政府失于治理,南泥湾逐渐变成了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清朝末年,南泥湾及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苦难。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而偏远,南泥湾成为了苦难和战乱的见证地。那个时候,一首传唱歌谣道尽它的不堪:“南泥湾呀烂泥湾,黄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豺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而后,船坚炮利轰开华夏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从1939年开始侵占琼崖,进行了残酷的军事行动和经济掠夺,实施了“三光”政策,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整个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上碰到了极大的困难,解放区的生活几乎到了“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用、没有菜吃、没有鞋袜穿、冬天没有棉被盖”的地步。

然而就在这时,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调集23个师几十万大军,天天对边区进行蚕食和挑衅活动。为加强边区防务,保障中央安全,朱德回延安后不久就下令从晋西北调一个主力旅回到陕甘宁边区,以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这样一来,由于人数的增加,农民的公粮负担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1941年的20万担,连年加重的负担日益引起百姓的不满。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面对这种情况,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号召:“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根据地军民开垦荒地 



南泥湾变奏:烽火连天大生产 荒原披绿谱新篇

1941年春节刚过,朱德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就先后奔赴边区各地考察战备资源。朱总司令来到南泥湾进行考察,当他发现荒草覆盖的是黑油油的土地时,激动地说:“南泥湾是个好地方!”

南泥湾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地处延安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心由三条河川构成,土地肥沃,全区可耕地面积达100余万亩,适合大规模垦荒造田。朱德将考察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同时提出了军垦屯田的想法,并提议由王震率359旅屯垦南泥湾,提议得到毛主席的赞同。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1941年6月20日,朱德给八路军120师359旅的718和717两个团的领导人写了一封长信,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要求部队在农闲时建立起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和商业。按朱总司令的指示行事,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突破了农业单方面发展的局限,实现多行业协调发展。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生产 



南泥湾华章:革命精神铸辉煌 丰功伟绩耀中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是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广大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双手和汗水将“烂泥湾”变成南泥湾。经过几年努力,南泥湾的生产自给率大幅提高,不仅保障了军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改变了南泥湾的面貌,更培育了南泥湾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成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象征。从陕北的好江南,到建设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区,南泥湾精神激励着无数后辈继往开来。南泥湾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中国军民农垦史上的一段传奇延续至今。


南泥湾新章:绿色发展续辉煌 历史铭记励今朝



从满目疮痍到革命粮仓,南泥湾的转变源于一代人的辛勤。而如今,这片土地的传奇还在续写。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当初野兽漫山,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已成为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通过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党徽广场等景点的建设,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南泥湾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纪念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南泥湾革命纪念地不仅是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圣地,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勇于担当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学习,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前辈的艰辛与付出,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新时代南泥湾 


走红网络工作室

本工作室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西北地区(集中于甘青宁三省)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延续红色文化与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先行整合、传播交流、资源共享的作用。





供稿 | 走红网络文化工作室

制作 | 高紫姣 杨帆 程莉莉 王雅菲

图片 | 张掖日报、兰州新闻网

甘肃省文物局、 延安文明网

新华网、 光明网

校对 | 朱林轻灵 周健

审核 | 丁家雪 薛莲

主编 | 朱佳君



向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