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精神还乡的途中| 第1489期
摄影,阿巴斯[伊]
▾ 点击收听 ▾
一只狼在放哨(节选)
作者:阿巴斯 [伊朗]
为你读诗:吴晓波|财经作家
当我回到出生地
父亲的屋子
和母亲的声音
都消逝了。
当我回到出生地
河流已变成小溪
没有儿童
在水里游泳。
当我回到出生地
童年的游乐场
覆盖着
废金属和生石灰。
唉
当我回到出生地
没人跟我打招呼。
在我的出生地
童年的理发师
认不出我,
随随便便地
给我剃头。
在我的出生地
如今大家都很不耐烦。
排队时
向前扭来
拐去。
我徒劳地问候她。
她的反应表明
她
认不出我。
当我回到出生地
榅桲树
没结果
而白桑葚
被买卖。
我出生地那个
年轻面包师傅
如今老了,为他不认识的顾客
烤未发酵的面包。
我出生地那棵大西克莫槭树
在我眼里似乎变小了。
官员海达里
也似乎不那么可怕了。
我出生地那个卖酒的男人
有一间破敝的旧货商店
满是
空酒瓶。
当我回到出生地,
学童们
在工作和做买卖。
老师们
是贫困的顾客。
当我回到出生地
一棵棵桑树
正被相识的人
砍掉。
黄灿然 译
选自《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中信出版社
- 关于作者 -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Abbas Kiarostami,1940-2016)
著名诗人、电影导演,伊朗新潮电影开创者。 一生拍摄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电影大师的一致推崇。代表作有《樱桃的滋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随风而逝》等。
特约撰稿 | 黄灿然
阿巴斯的诗,主要是印象式的、片断式的。有些是常见的场面,因为太常见,所以必须动用心灵能量提炼它们,把它们精细化;有些是罕见的场面,因为罕见,所以须在刹那间抓住它们。《还乡记》则是他诗集中若干具有连贯性的系列式作品之一,可以当作组诗;也可以当作一首有主题的诗,尤其是不断重复的“当我回到出生地”完全可以当作每节诗的起首。因此,我给这组诗起了《还乡记》这个总标题。
这组诗开头就说父亲的屋子和母亲的声音都消逝了。这两者都代表着传统和亲情。它们没有了。然后我们看到更具体的:环境改变了,河流变成不能游泳的小溪。这可能是自然变迁,但更有可能是人为变迁,因为工业进入我们的视野:废金属和生石灰。还有商业:诗中两次提到买卖,一是桑葚,二是更瞩目的,学童工作和做买卖,包括卖东西给穷老师。还有生态:榲桲树没结果、桑树被砍。还有行为:排队的人显得散漫和不耐烦。诗中另一条主线是当我回到出生地,没人认出我:在我童年时认认真真帮我剃头的理发师,现在草草地给我理发;那个“她”(也许年少时爱慕的对象?)没认出我;面包师老了,同样没认出我;官员海达里也许是不再可怕,也许是我不再怕他了──显然,他也没认出我。我们能感到,所有这些“没认出”的背后,都包含需要我们自己去补充的故事。至于那个卖酒的男人,店里那么多空酒瓶,也许暗示喝酒的人多了,也许暗示他也散漫和不耐烦,尤其是他的店子也是破旧的。
《还乡记》的场面,对经历巨变的当代中国读者来说,应该是熟悉而微不足道的。但阿巴斯作为诗人的敏锐和过人之处,正是“见微知著”,并达致“言微旨远”。
- 诗歌音乐 -
配乐剪辑自意大利著名大提琴演奏家Antonio Janigro的作品Andante,出自专辑Cello Favourites。
●
●
●
▎诗意的人
吴晓波
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
▎特别推荐
童年的时光如此短暂
点击上方图片二维码
让妈妈的歌声成为孩子独特的童年
◆ ◆ ◆
订阅提示
售价78元,共12期
从2017年8月16日至2017年11月1日
每周三晚八点更新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8月17日),演员郭晓婷为你读丹麦诗人本尼·安徒生的作品《夏夜》。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 「为你读诗」制作团队 |
出 品 人 :潘杰客
总 编 辑 :张 炫 首席语言艺术指导:卫 东 本期责编:王 鹏 音乐编辑:汤 纯 本期校对:晓 悦 |
|
|
|
策划出品:Be My Guest「为你读诗」
知识产权法律顾问:金杜律师事务所 史玉生律师 郑绩律师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李亚律师 王维维律师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为你读诗」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 点击 阅读原文 用歌声回应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