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被人称为“膜法师”,他深耕隔膜产业10多年后,认为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其间商机非常大。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外都掀起了新能源汽车热潮,并刺激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扩产及技术创新。从上游矿产、中游隔膜、电解液、电池厂,到下游终端整车制造、充电设施企业,都备受投资者关注。资本市场也上演着鱼龙混杂的主题投资炒作热潮。
究竟行业景气度及前景如何,哪些公司具有较强竞争力?本期
星源材质
是锂电池产业链隔膜材料上市公司,本文将以其为样本,解读锂电隔膜市场。
星源材质99%以上产品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位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主要材料,隔膜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及安全。
今年上半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隔膜产品价格下滑等影响,星源材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9%,为2.47亿,净利润同比下滑23.74%,为7091.73万。
“短期受政策影响,行业难免出现波动,但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趋势不会变。随着政策逐渐明朗、市场需求回暖,三季度开始公司订单已快速回暖,下半年及全年业绩也比较乐观。”
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
显然对行业冷暖感触灵敏。
他认为,新能源产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如互联网改变生活般,改变全球,这是一个持续、长久的革命,未来最有价值的公司将是与能源有关的公司,包括能源的运营。
正基于此,星源材质近年在专注于锂电池隔膜领域的同时,也已开始了水处理膜、太阳能膜、透析膜等高端功能膜,尤其是一些进口替代功能膜领域的研究探索,未来将定位于功能膜领域不断发展,同时适时通过外延并购、合作等方式拓展隔膜下游储能营运及隔膜上游材料领域。
据了解,目前星源材质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主要从海外进口,若未来打通上游材料领域,依托公司稳固的龙头技术、客户优势,公司产品议价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0年11月,随着华南制造基地的投产,星源材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电池隔膜专业制造商。据介绍,该基地共有6条干法、1条湿法生产线,干、湿法产能分别为1.6亿平米、2600万平米。
由于湿法隔膜较干法隔膜在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和理化性能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高消费电池大多使用湿法隔膜,以及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尤其是三元电池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湿法隔膜的需求不断扩大。
“比如LG化学等客户,就主动要求我们在提供干法隔膜的同时,供应湿法隔膜产品,为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补齐短板,公司最近几年重点工作就是加大湿法生产线投资。”陈秀峰透露,公司在合肥规划有6条湿法生产线,其中2条在建并将于年内投产,另外常州8条湿法生产线也将相继于2018年、2019年投产。
对于未来干湿法隔膜市场格局,陈秀峰认为干湿各有适合应用领域,将平分秋色。
2016年隔膜国内消费量数据显示,虽然国内湿法隔膜的出货量已达到3亿平米以上,但中高端湿法隔膜大多仍然依赖进口,全球60%以上中高端市场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外隔膜厂商所占有。
“星源的目标是参与国际竞争,抢夺国外厂家的份额。”陈秀峰表示,星源的定位是技术型公司,把产品做到极致。
据陈秀峰介绍,由于隔膜行业高技术壁垒、长研发周期、长产品导入周期等特点,隔膜企业毛利率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毛利率较高的环节,以星源材质为例,公司2016年毛利率高达60.60%,但是由于规模效应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近年来隔膜企业平均毛利率正逐年下滑。
“隔膜价格及毛利率下滑是大势所趋,但公司主要生产中高端隔膜,且具备极强的技术、研发实力,隔膜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滑速度将低于同行。”陈秀峰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星源材质已累积取得专利技术43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同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锂离子电池隔膜关键技术和拥有多项技术储备,多个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深圳市重点工程项目”等。今年上半年,星源材质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6.59%。
“现在是干实业最好的时候,金融、地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提及当年从金融转投实业的创业经历,陈秀峰对当下形势如此判断。
1996年,先后从业于银行、投资公司等的陈秀峰,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邀四川老家胞兄陈良聚首深圳,一同干起了电子元器件、布匹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生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客户找到陈秀峰希望进口锂离子电池隔膜。打听情况后,陈秀峰如获至宝,很快他就决定集中精力搞锂离子电池隔膜进口。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