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A股版
作者:陈永谦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4月14日 ,《速度与激情8》在中国上映。一晃,“速激”系列已经高速驰骋了16年。
回想2001年“速激”系列首部面市时,大概连环球影业自己也没有想到,它能成为旗下最亮的一块招牌。毕竟,就剧本而言,“速激”系列的每一部不过都是略显俗套的警匪故事,支撑其火红16年的关键元素在于:赛车。编剧将流行于美国的地下赛车作为噱头加入了故事之中,惊险刺激的赛车场面看得人眼花缭乱,肾上腺素飚升。
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速度的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一周前,一年一度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大奖赛中国站再度开启,10多万观众涌入上海国际赛车场,体味时速300公里带来的快感,参与这场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盛宴。
自从2004年F1首次登陆上海站以来,这项全球最顶级的赛车比赛已连续多年在中国举行。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中国车手和车队能够出现在F1跑道上,中国的赛车运动依然处于起跑阶段。
而在A股市场的跑道上,中国赛车第一股力盛赛车(002858)却已于2017年3月24日闪亮登场,且自挂牌起已连续11个涨停板(4月11日-14日因之前连续10个涨停而停牌自查),股价从12.8元/股的发行价跃升至39.88元/股。截至4月14日收盘,力盛赛车的市值已高达到25.2亿元。
赛车运营“铁三角”
成立于2002年的力盛赛车是一家为客户提供汽车运动全产业链服务的体育服务企业,以赛事运营为核心,赛车场和赛车队为载体,汽车活动推广业务为延伸(图1)。收入构成主要由赛事运营、赛车场经营、赛车队经营和汽车活动推广组成,其中赛事运营和赛车场经营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而汽车活动推广则是最赚钱的业务(图2)。
图1:力盛赛车业务链
作为一家赛车公司,力盛赛车的核心业务是赛事运营,旗下拥有中国房车锦标赛、中国卡丁车锦标赛暨中国青少年卡丁车锦标赛、华夏赛车大奖赛等三个赛事的独家运营权(图2)。
图2:力盛赛车2016年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招股书
尤其是中国房车锦标赛,作为中国国内赛车运动的第一品牌,已成为力盛赛车赛事运营的主要来源,过去3年分别为其带来了5006.39万元、4201.04万元和4168.60万元的收入,占到力盛赛车赛事运营收入的61.5%、60.9%和57.7%。中国房车锦标赛赛程稳定,赛事内容丰富。2016 赛季,中国房车锦标赛全年举办分站赛 8 场,辅赛 11 场,包括 WTCC 世界房车锦标赛、韩国 Super Race 锦标赛等。
同时,力盛赛车还承办POLO CUP中国挑战赛、天马论驾、TMC房车大师挑战赛、风云战、超级耐力锦标赛等自主赛事,打造了自身的赛事阶梯。此外,其还促成了世界顶级赛事之一的世界房车锦标赛连续6年登陆中国,并与韩国 SuperRace 合作连续 3 年举办韩国分站赛。国际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房车锦标赛的国际影响力,还提升了力盛体育的赛事运营能力。
除了运营各类赛车比赛,力盛赛车还拥有稀缺的赛车场资源。目前中国通过国际汽联认证的赛车场仅有8个,其中力盛赛车旗下就占得两席。上海天马赛车场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辐射江浙沪;广东国际赛车场地处珠三角地区,辐射港澳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居民收入和人均汽车保有量均处于国内前列,汽车运动具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同时该区域内集中有中国最多的汽车巨头,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北京现代、北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这些厂商是汽车运动的主要客户。
另一方面,由于赛车场投资规模大、安全要求高,加上政策、经济、地理等条件限制,国内新建赛车场难度较大。现有的大型赛车场受益于前期规划和区域优势,成为稀缺资源,使得力盛赛车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构成力盛赛车全产业链运营的第三块业务是赛车队。力盛赛车旗下的上汽大众333车队,从2004参加赛车比赛以来,共获得66个车队分站冠军和61个车手分站冠军, 是获得分站冠军最多的车队。
赛事运营、赛车场和赛车队构成了力盛赛车商业模式的“铁三角”,由于打通了产业链,由此形成的合力让汽车活动推广成为其最赚钱的业务(图3)。汽车活动推广业务是赛车场、赛车队、赛事资源的自然延伸和有效整合,赛道是展示汽车性能的最佳场所,赛事平台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营销价值,而由韩寒领军的车手阵容更是力盛赛车的金字招牌。
明星光环抵万金
力盛赛车旗下的上汽大众333车队,拥有韩寒、王睿等明星赛车手。虽然有评论曾指出,没有出版人路金波,就没有作家韩寒;而没有力盛赛车创始人夏青,就没有车手韩寒。但事实是,从知名度而言,“韩寒”这两个字要远高于力盛赛车这个招牌,而韩寒正是力盛赛车旗下上汽大众333车队的签约车手。
2000年,年仅18岁的韩寒从高中退学,凭借个人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在国内走红,与正职作家相比,赛车仅属于他的业余爱好。
起初,怀有一腔热血的韩寒的车手生涯并不顺利,遭遇过车队解散、自己拉赞助比赛等窘况。直到2004年,韩寒正式加盟夏青的333车队,出战中国房车锦标赛,他的赛车职业才步入正轨。2006年,韩寒先后获得CCC场地赛季军、CRC上海站分站赛冠军。2007年,韩寒拿下了个人第一个全国赛车冠军——CCC场地赛1600组的年度总冠军,其作为车手的身价飙升至百万元以上。韩寒走上其赛车生涯巅峰的同时,也成为力盛赛车的“金字招牌”。
作为力盛赛车的明星赛车手,韩寒成为力盛赛车大力宣传的重点。根据力盛赛车的招股书,融资将分别用于天马赛车场建设(约需8436万元)、赛事推广(约需1.28亿元)与赛车培训(约需2376万元)三个项目,官网上赛车培训的项目已经直接挂上了教官韩寒的照片。据估算,这三个项目将为力盛赛车带来1.5亿元的新增年收入,实现净利润4078.31万元。
无疑,韩寒的明星光环俨然成为力盛赛车的最大卖点。2016年中国房车锦标赛整体收入效果不如预期,除了专业观众较少和赛道问题外,韩寒等明星车手的缺席也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
加速起跑
早在2014年11月,力盛赛车就向证监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招股说明书的申报稿。无奈排队上市的公司过多,加上彼时IPO市场并不活跃,及至2015年IPO市场停摆4个月,力盛赛车的上市梦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事隔3年,IPO提速,而整个赛车市场的发展也在同期提速。
早在2013年,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颁布《汽车运动未来10年发展规划(2013-2022年)》,明确指出要完善汽车赛事体系,把影响力大、组织和管理水平高、竞技和推广水平高的赛事,打造成为汽车运动标杆。
及至2016年6月,赛车被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列为积极培育、有消费者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之一,等待多时的力盛赛车终于搭上了头班车。排队上市的3年期间,力盛赛车的营收和净利润总体上稳中有升,从2011年到2016年,力盛赛车的营收从1.23亿元增至2016年的2.4亿元,净利润更是有大幅增长,从545.6万元大幅增长至3404.6万元(附表)。
随着力盛赛车作为国内第一家赛车公司上市,资本的推动,加上政策的呵护,以及多年来F1在中国市场的培育,在国内沉寂多年的赛车行业或将有望迎来一个发展的机遇。
赛车运动起源于对汽车性能的检验,在欧美国家,它早已成为促进汽车工业发展和壮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不断做强梆大,赛车运动对它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销售超过2800万辆,连续8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达到1050万辆,首次突破千万量级。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厂商赞助赛车热情低迷,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上的不足。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如果能够真正在赛车运动上投入技术,赛道将成为最好的实验室,外加品牌展示窗口。
以过去三个赛季的F1总冠军梅赛德斯车队为例,奔驰持有车队60%的股份。尽管F1是项极度烧钱的运动,但其收获仍然不言而喻。作为全球最受欢迎和瞩目的赛事之一,高曝光率让奔驰借机很好地打了广告。如果奔驰想通过电视广告达到同样的效果,至少需要花费30亿美元。此外,参加F1比赛乃至赢得冠军,对车队汽车制造商而言,将会刺激人们对这一汽车品牌的需求,这也是为何众多汽车制造商不惜重金投入到F1赛场的原因之一。
赞助商“陷阱”?
不过,一个客观事实是,在中国市场,F1进入已有10余年,虽然日趋成熟但一直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据罗兰贝格咨询的调查显示,60%的中国人认为赛车是一项充满刺激的非主流运动。在这样的认知下,国内一直无法树立真正的赛车文化,各类赛车运动依然处于培育市场阶段。作为全球第二大私家车拥有量的国家,中国的赛车运动发展状况与庞大的消费规模完全不匹配。在前行的赛道上,力盛赛车似乎还无法加足马力,全速前行。
与此同时,力盛赛车也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指出,客户集中度高是其的潜在风险之一,重要客户流失将会对其业务造成较大影响。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自2001年开始冠名公司赛车队,已经持续十余年,来自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08%、17.08%和8.74%。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力盛赛车前五大客户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54%、35.06%和30.87%,客户集中度较高,如果重要客户流失,将对公司业务产生较大影响。2016年度由于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取消对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的商业赞助,力盛赛车停止运营该支车队,此前一年,来自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的运营收入占到了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7.56%。显然,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的停止运营,将会对力盛赛车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过于依赖厂商赞助的单一盈利模式,不仅是力盛赛车持续发展的最大风险,也是目前国内赛车行业的普遍问题。而在世界赛车道上,一场变革也正在酝酿之中。
以极限速度称著的F1是赛车中最顶级的赛事,也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成为与世界杯、奥运会并列的是三大赛事之一,鼎盛时期的F1年全球转播收视率高达600亿人次。
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前后,是F1的“黄金时代”。以烟草、酒品、金融机构为主的大财团豪掷千金地投入到这项赛事中,法拉利等豪门车队一年就能卖出数千万美元的冠名价格。在F1赛场传奇车手迈克尔·舒马赫完成五连冠并七度封王后,F1的全球影响力达到顶峰,商业运作如火如荼,连车手的帽子、手臂上都贴满密密麻麻的广告品牌。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皇家银行和安联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取消对F1赛事的赞助,加上烟酒行业的金主广告不得出现在赛场,极度依赖赞助模式生存的F1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行业持续增长遭遇瓶颈。
2016年一些知名车队几乎入不敷出,曾经辉煌无比的索伯车队甚至陷入破产的危机。2016年9月,自由媒体集团(LibertyMedia)宣布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F1,期望改善F1赛事目前的窘况。在过去40年把F1商业化并推向颠覆的伯尼·埃克莱斯顿也退位让贤,F1的商业大变革正在酝酿当中。
延伸阅读:《烧钱的F1》
在世界范围内,赛车都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最早的赛车比赛是在城市间的公路上进行的,其历史迄今超过100多年,在全球各地拥有大量的车迷。F1、WRC(世界拉力锦标赛)、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是最受车迷关注的赛车比赛。尽管F1运动告别黄金时代,但依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赞助商以及数以亿计的粉丝。
在F1赛事中,FOM作为赛事管理公司,掌握其商业开发权,其收入来源主要是电商转播版权费、赛道交纳的承办费和出售赛道广告,每年FOM都会根据协议给所有参赛车队分红。国际汽联FIA作为赛事管理机构,负责规则制定等,其收入则来自新车队缴纳的报名费、车队每年缴纳的注册费和管理费等。作为比赛主体的F1车队的收入除了来自FOM的分红外,主要就是各种赞助费用。
F1比赛被誉为是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和勇气的结合体,同时是一项吸金能力极强的运动,但在此之前它首先也是最烧钱的运动。
一辆可以参赛的F1赛车价格不菲,据英国媒体披露其造价高达93万英镑,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如果这辆赛车参加一整年的比赛,需要大量的配件,全年参赛总费用高达662万英镑,而这还不包括科研、设计、试车等费用。
不仅如此,雇佣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也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据国际汽联的规定,每年全世界有资格驾驶F1赛车的车手不超过100名,所有驾驶F1赛车的选手,都必须持有国际汽联签发的“超级驾驶执照”方可参加比赛。2017赛季的车手中,年薪最高的是迈凯伦车队的阿隆索,作为两届F1世界冠军得主其收入高达4000万美元(含奖金),梅赛德斯车队的汉密尔顿和法拉利车队的维特尔以3100万美元(不含奖金)和3000万美元(不含奖金)位居二三。
不过,舍得下血本的F1赛车也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据悉,F1的管理机构FOM在2015年的收入为19亿美元,其中给予十支参赛车队的奖金分成总额高达9.65亿美元,在F1赛车中最负盛名的法拉利车队得到最高的1.92亿美元(图3)。
图3:F1参赛车队在2015年的奖金分成
资料来源:《赛车运动》(AUTOSPORT)
过去三个赛季的F1总冠军梅赛德斯车队,除了获得1.71美元的奖金分成外,加上各种赞助收入,其在2015年的总收入高达3.2亿美元。可惜的是,由于F1赛车的烧钱指数过高,梅赛德斯车队的花费远超收入,全年净亏损33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