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遇电影
电影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2024国庆档总票房20.97亿 ... ·  16 小时前  
张小北  ·  中气十足//@江波2084:这也叫洋气?这叫 ... ·  5 天前  
张小北  ·  //@xerosoul:转发微博-20241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奇遇电影

这个大妈可能是全纽约最贵摄影师之一,但名人们都乐意让她拍

奇遇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9-17 23:00

正文


作者_Sunny

编辑_鲸鱼




大妈的清单



1个易装癖,2个普利策奖得主,3个哈佛大学全职教授,5个摇滚明星,11个有纹身的人, 426个戴棒球帽的,437个穿T恤的,5只猫……


猜猜这是啥?


猜不到吧,这是一张摄影清单,由摄影师亲手统计出她拍过的所有人/动物。


清单的主人的自拍,下书「我和我的照相机,2003年5月28日」


开列清单的人,叫艾尔莎·多夫曼(Elsa Dorfman)。上面这张照片里她的穿搭,差不多能给你最直观的第一印象。


带鲜艳波点或条纹的长裙,休闲好穿的鞋子,外加万年不变的粗框眼镜。


艾尔莎就像她的清单一样,有着漫不经心的幽默感,同时她也极其普通,是你不会多看的路人大妈。


但就是这位年际80的奶奶,居然成了著名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新作中的主角。


她在电影中讲述的故事,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B面:艾尔莎·多夫曼的肖像摄影》(2016),讲述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小故事


这部电影已于今年6月在纽约电影节上映,烂番茄上的新鲜度却达到了96%,足以说明人们对主人公的好奇



异常摄影师



艾尔莎·多夫曼是个很反常的摄影师。


她拍社会名流、边缘人物,也拍普通人和小猫小狗。


但无论合作对象是谁,只要出现在她的镜头里,都会表现出某种相同的气质。


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是她的常客


著名的法国大厨茱莉亚·查尔德也经常出现在她的镜头里


现在的明星未必能接受艾尔莎的拍照风格。


她不会用复杂的修图技术打造出零毛孔的皮肤,或神一样的身材。相反,看上面,查尔德的驼背和大肚子都清楚地暴露在她拍的照片里。


但这也是她最神奇的地方。哪怕是面对那些特别难搞的巨星,她也能挖掘出他们身上最人性、最可爱的一面,再记录在相纸上。


和其他资深摄影师相比,她其实没什么名气,没出过几本摄影集。在1974年的《艾尔莎手记》中,艾尔莎强调了标题上的 「女人」二字,毕竟这概括了她最明显的特质。


金斯堡出现在艾尔莎的影集正中,影集名叫《Elsa’s Housebook:A Woman’s photography》


细腻、敏感、包容,女性的力量让「她的生活和工作照亮了一种媒介的本质」,也打动了无数与她合作过的人。


她记得照片背后的每一个故事,也喜欢将这些故事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埃罗尔·莫里斯就是听众之一。


于是,就在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已经认识艾尔莎25年的莫里斯突然发现,艾尔莎那里藏着一部电影。


「This is a movie!」一声惊呼之后,一个新的纪录片计划应运而生。


埃罗尔·莫里斯,代表作有《天堂之门》(1978)、《细细的蓝线》(1988)、《时间简史》(1991),他的《战争的雾:罗伯特生活11课》获得了200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也是美国60年代「直接电影」浪潮的代表人物



犹太女孩与垮掉派



莫里斯会选这个题材毫不令人意外。


1978年,他的第一部电影《天堂之门》,就从普通人的讲述中,梳理出了美国两所宠物公墓的现状,以至整个70年代美国的社会背景。


「你的狗就在那儿,它已经死了。曾经使他能跑能跳的那种东西,如今到哪儿去了?总得有那么一种东西存在,不是吗?」


莫里斯处女作里的这句话,在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看来,比所有哲学家的思辨都要好。


一个普通人有感而发的时候,完全可能「凭寥寥数语道破生命中最重大的谜团。」


而到了艾尔莎这里,金句就更多了。


早年的艾尔莎接受电视台采访


「艾尔莎,你觉得照相机能讲述真相吗?」


绝对不能!你在两分钟内拍下20张照片,它们都非常不同,这就是我喜欢拍照的原因,它完全不真实。


关于影像与真实的讨论在学者那里可以写出几十万字的议论,而年轻的艾尔莎早就凭直觉确信,拍照给不了人真实。


而且,她真心热爱着这种「虚构」。


1937年,艾尔莎出生在美国一个犹太家庭。二十几岁的时候,她拿着照相机出去闯世界。


当时,同龄人中还没有哪个「守规矩的」犹太女孩不跟家人住在一起。「我妈总说我不可理喻。」


50年代的艾尔莎,刚入行不久,拍照风格却已经形成


到了纽约以后,艾尔莎在格罗夫出版公司(Grove Press)找到了一份秘书工作。


这让她见到了很多「不敢想」的人,艾伦·金斯堡、劳伦斯·弗尔林西提(美国诗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鲍勃·迪伦……个个都是大名鼎鼎的大名人。


艾尔莎在出版社,Grove Press以出版垮掉派作品闻名


艾尔莎拍摄的博尔赫斯


艾尔莎拍摄的鲍勃·迪伦


艾尔莎拍摄的鲍勃·迪伦和艾伦·金斯堡


这些名人的肖像照让艾尔莎和很多垮掉派作者成了朋友,比如金斯堡。



朋友金斯堡



艾伦·金斯堡是个会拍照的人,他可以把各种小细节协调起来,制造出展现个人气质的氛围。一只小佛像、一朵花、一本书、一张明信片和一条合适的领带,不仅构成了金斯堡的肖像,也道尽了他的文学。


之所以这么会拍,是因为金斯堡自己也是摄影师。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都与相机形影不离。


摄影师金斯堡


他和艾尔莎曾经联合举办过一个展览,主题是金斯堡定的,叫做「家庭生活可以继续存在」——这句话取自美国作家/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也归纳了艾尔莎和金斯堡的共通之处。


70年代的美国,正经历嬉皮士运动的热潮,在这个时候强调「无聊」的「家庭生活」,是一种与主流价值观相反的表达。


由此可见,「垮掉派」并不是「垮」,只是没有选择加入嬉皮士花花绿绿的人浪里,他们保持了一种在当时有些「Loser」的审慎


这本质上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叛逆,正是The Beat Generation代表的意义。


金斯堡参与的文化活动,讽刺了风靡全美年轻人的大麻沉溺


和「垮掉派」的合作,让艾尔莎获得了一点名气。


她出了影集,上了节目,但直到1967年,她才有足够的钱,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照相机。


这之前,为了生计,她还做过小学老师,教五年级。


成为「摄影师」之后,艾尔莎非常兴奋,她连接受访谈的时候都要挂着照相机,在她看来,摄影师的身份是最好的,不需要任何前缀去画蛇添足。


艾尔莎带着照相机上电视节目



B面肖像的趣味



时至今日,拍摄肖像仍然是艾尔莎的最大兴趣点,「人们的表层(surfaces of people)让她深深着迷。


你在我的镜头里是什么样子,由你自己决定。你给我什么,我就还给你什么。


正因此,她拍过很多让客户不满意的照片。


她把这些没人要的照片都洗了出来,加以保存, 「它们可能比客户选走的那些好,怎么没有人想要呢?」


所谓的「B面」(B side)就是指这些「拍错」的照片,它们往往比被买走的「A面」更有趣


艾尔莎用过很多款胶卷相机,在从事摄影15年之后,她锁定了自己的代表性器具——超大尺寸的Polaroid 20X24相机。


艾尔莎找到了「一生挚爱」


这款相机不仅体型庞大,相纸面积也是摄影史上前所未有的20X24尺寸。


艾尔莎在工作间里看照片,这些相纸太大了,需要放在左侧的柜子里保存


选择Polaroid 20X24相机,当然不单纯是为了追求「大」——它能在60秒钟内拍摄完成20×24(英寸)的彩色照片,而且成像色调饱和、丰满,画质均匀,极富影像质感。


对艾尔莎而言,「60秒」是见证神奇的关键。这个成像过程是不可控的,它将拍照和成片明确划分为两个步骤,这也正符合艾尔莎的摄影理念。


此外,大尺幅的照片也放大了人物不易察觉的细小表情和动作,让人有机会看到一些「不可见」的东西。


巨兽一般的Polaroid 20X24


1977年—1978年,宝丽来一共只生产了5台Polaroid 20X24。现存于世,并且还在拍摄使用的,则仅剩三台。


为了得到这台相机,艾尔莎软磨硬泡,终于说服宝丽来将自己列上租赁人选。


她为此专门租了一个工作室,放置一系列拍摄、冲洗和放大照片的设备。


除此之外,操作这台巨兽也很复杂。艾尔莎必须身体力行。虽然有摄影师说,「拍一天片子下来浑身胳膊腿疼,像打了一场拳击比赛」,她倒是乐在其中,没有怨言。


艾尔莎的Polaroid 20X24,看得出来,已经用了很多年


时至今日,Polaroid 20X24已经成了艾尔莎的代号。但有一个惨淡的现实,她不得不面对——宝丽来公司2008年已经停止生产胶片,20X24型相机的相纸也数量有限,现在买一张,大概需要一万元。



自我延伸的未来



影片里,莫里斯问她,「你知道自己未来买不到胶片的时候,做了什么?」


「我尽力否认事实。突然之间这些相机都变成了烟灰缸,他们(宝丽来公司)扔掉了最宝贵的东西。」


废弃的宝丽来胶片工厂


从这里开始,一部关于摄影的传记片,开始了人生观的哲学探讨。


艾尔莎说自己的一生都在尽量保持积极。即使知道自己钟爱的Polaroid 20X24已经无以为继,她还是毫无顾忌地接订单,花费越来越宝贵的相纸,拍普通的家庭照。


「我不喜欢给悲伤的人拍照。」如果客人带着糟糕的心情走进艾尔莎的工作间,她会在干活之前先让他们高兴起来。「我觉得我有责任让人们感觉好一点。」


艾尔莎在个人网站上贴出的照片价格,一张肖像的价格是3000美金(约合人民币19,000),复印一张需要500美金(约合人民币3300),这价格不低,但考虑到相纸和人工成本,我觉得艾尔莎并没赚到多少钱


艾尔莎终究是一名地道的「大妈」。


她有足够的活力和温度,想让周围的人生活的更好,让弱者得到帮助。跟我们社区那些爱唠嗑,爱跳舞的大妈拥有同样热枕的精神性。


她给人们拍高兴的照片,让他们即使在最难过的日子,也能看到自己曾经那样自然地笑过。


她保留所有「拍废」的相纸,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普通人身上的灵晕。


艾尔莎拍摄的家庭照


莫里斯问她,为什么有名之后不去给画廊和艺术展览拍照,还要留在工作室里?


她说,为人们的需求拍照,会让她有「自我延伸感」,「如果有人因此认识我,那么我做的每件事都有意义。」


这种偶然的赞许,在艾尔莎看来,显然好过名声远播带来的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