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刘守英:顺应城乡融合,变革土地制度 ·  19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国金证券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启动! ·  22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围猎英特尔 ·  3 天前  
哲学王  ·  三联的猛料,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放弃幻想,这次和08年不同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0-04-10 20:11

正文

最近,在银粉圈子里突然冒出一种论点这次经济危机对银行的影响可能和08-09年相似,最终银行的业绩会受益于央行的大放水,银行的业绩非但不会下降还会大涨。甚至有人说09年民生银行净利润增速接近50%,今年就算放水少点也能有20%的增速吧。我们先不着急对这个论调下结论,让我们以史为鉴,看看2009年4家股份行(招浦民兴)的年报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我先给大家铺垫一下09年银行的经营环境。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欧美陷入金融危机,海外需求暴跌。当时,国内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像现在这样大,外向导向型经济特征明显。面对海外订单的断崖式暴跌。我国政府选择启动了4万亿基建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在金融市场方面央行快速大幅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同时对于银行体系注入充足的流动性。当时,大名鼎鼎的巴III还没有出台,所以银行通过基建贷款派生存款快速催大资产负债表而不需要考虑核心充足率的问题。

由于央行的大幅降息动作发生在08年第四季度,所以09年元旦大批高息贷款重定价。而存款大多数并未重定价,结果就造成了银行的净息差大幅萎缩。而为了应对净息差的大幅收窄,所有银行都采取了以量补价的策略。所以,其结果就如同表1所显示的,多数银行的总资产增速高达接近30%,但是净利息收入普遍增幅不大。08年4万亿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V型反转,企业的景气程度一下子从谷底爬上山头。随之而来的是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大幅提升,银行自然就降低了减值损失。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只有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报表了,其它几家股份行的净利润增速很一般。如果你愿意多花3分钟去看一下民生银行2009年的年报损益表就会发现民生银行156亿的税前利润中有将近49亿来自于卖出海通证券的股权。如果刨除这块非经常性损益后,民生银行在2009年的净利润几乎是0增长。

十一年后的今天,经济危机卷土重来,但是这一次和08年真的不一样。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量补价只是传说。

首先,今时今日中国的经济体量单靠投资拉动已经无法摆脱经济下行的趋势。货币的放水也不可能再像2009年那样动辄30%的资产负债表增长。根据最新发布的3月M2看,同比增速不过是10.1%而已。更何况巴III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也不可能支持30%的资产增速。

其次,净息差下行的空间不大。2008年中国刚刚从经济过热中醒过来,当时的存贷款基准利率都在高位。所以,央行在2008年底进行了快速连续的降息。但是今年,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基本都在历史低位。为了保持银行的盈利空间,央行不得不通过释放流动性压低银行的负债成本。

最后,由于这一次央行的放水不是大水漫灌,国家有对地产价格抱有戒心。最终,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可能像上一次的一样大幅好转,这也就决定了在今年和明年很多贷款减值准备不足的银行需要加大资产减值计提力度。

综上所述,基本的判断就是这一次既没有爆量也没有价跌;既没有银行利润的大幅下降也没有之后业绩的大幅反弹。短期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会在流动性充裕中更加受益,但是长期看最终能够杀出重围的一定是风险定价能力强,创新能力强,风控文化好的银行。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