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商零售头条
中国电商原创影响力第一媒体!由“知名电商专家张逸先生”主笔,专注农村电商、母婴电商、跨境电商、O2O电商、生鲜电商等新型电商领域研究,以及电商资讯、电商创业、电商案例等信息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9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9 小时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这里的“青甜”“首尔红”上市了…… ·  22 小时前  
济宁市公安局济东分局  ·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  3 天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0天在闲鱼上卖货,持续干,才是提高成功概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商零售头条

他才是中国最神秘的富豪:10元闯深圳,如今身家935亿,超越李彦宏,比王卫还低调!

电商零售头条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2-26 23:06

正文

关注后回复“ 电商 ”免费领取 《100份电商运营干货案例》

作者 | 李东阳

来源 | 首席营销官:(id:cmo1967)原创互联网营销第一媒体。


商场本身名利场,有名则有利,名气即财气。


所以,董小姐、东哥、王石各种出镜代言,赚足了眼球,也为企业做了最好的形象代言,他们是中国商界的中流砥柱。


然后,还有这样一种人: 专注事业、高瞻远瞩、行事果断、雷厉风行,是业界的老大哥,但却极度低调。 比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王卫,在王卫未被广泛报道之前,被称为 “中国最神秘的富豪”

然后,今天我们要讲的同样是这样一位商界领袖。 根据《福布斯》杂志网站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中国富豪排行榜, 身家13.8亿美金(折合人民币935亿),他名列第六, 超越李彦宏、许家印。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他的故事。但他确实业界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在世界同行也举足轻重。


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的世界500强,一位低调得过分的掌舵人。


他就是 中国的铜业大王, 王文银,正威集团创始人。


一位低调得过分的掌舵人,中国最神秘的富豪!




不甘平庸,10块钱闯深圳


王文银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的一个小镇,家境贫寒。


和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王文银相当长的时间里,尚在为生存而发愁。


彼时的王文银微不足道,却从小就有大志向。


小时候,他爸爸妈妈要把他的书本卖给农村里扎鞭炮的人,他说: “别给我卖了!万一将来我成了大人物呢!


现在看来,果然是一语成箴。如今,王文银的小学和中学课本还都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排得整整齐齐。


1990年,25岁的王文银从南京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月薪400元。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只是,对于从小就想出人头地的王文银来说,这样“朝九晚五”“饿不死撑不到”的生活,显然不是他想要的。


时值深圳淘金热。王文银熬了几个月就辞职,去了深圳。


当时,他的行李只有一个牛仔包,包里就装着衣服和一个梦。


到了深圳后,王文银 全身只剩下10块钱。 别说住旅店,就是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他找了个水泥管 子,就当做了住处。



聚众罢工,一年连升七级


王文银说:“直到现在我还认为, 要建立自己的事业,一定要从基层干起。”


所以,找工作的时候,王文银拿着的学历证书不是大学毕业证,而是高中毕业证,因为他要找最基层的工作。


果然,这很“王文银”。


王文银来到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灯泡厂担任 扣丝部部长 月薪3千,手下有800个女工。


当时,用于灯泡的钨丝极细,需要女工压接到灯泡里去,很多人眼睛劳累流血。


王文银后来实在看不下去,就带领工人罢工。


结果,参与罢工的都被开除了。王文银只好将自己的薪水分给众人,和工友们以捡拾废铜烂铁为生,流落街头。


王文银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叫恒都的港资企业,职务是 仓库保管员。


管理仓库,需要和各种物料打交道,所涉及的物料编码也就有几千种。


有点难以想象,王文银把这些编码全都记在了脑子里。不需要查阅资料,几千个物料编码张口就来。


很快,王文银在公司内名声大噪,成了香港总部和制造部门最受欢迎的仓库保管员。


并且,这位“最牛保管员”的升职速度简直令人咋舌,一年内连升七级,直至成为总经理助理,一年拿的奖金和提成有百万元之多。


之后, 从总经理助理到营业部主管、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王文银不过用了2年时间。



试验人心,人脉就是生意


此时的王文银,事业也算是小有所成。只是,他并没有忘记来深圳的初衷,他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很快,不甘于替别人打工的王文银开始了“单飞”。


拿着之前攒下来的积蓄, 1995年,王文银创办了携威实业有限公司 ,专做电源线买卖。


王文银一直认为, 人脉就是生意。 彼时自己的生意已经逐渐上道,如果想进一步做大的话,人脉是一个关键点。


自己的人脉究竟如何呢?


王文银想出来一个测试方法。


当时,正好王文银的孩子降生。于是他决定请所有供应商和客户来喝满月酒,借机检验一下自己和大家的关系。


结果,来的客人远远超出王文银的预料。于是,王文银当即决定要扩大生意,于是又创办了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


事实证明,王文银认为的人脉关系果然很有作用。有一次,王文银被跑了一笔货款,公司濒临破产,正是因为合作伙伴相信了他,才度过难关。


这也让王文银更为注重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王文银说,“我总结了很多企业成败的经验,结果是, 大部分企业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为了甄别哪些合作厂商可以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王文银出了一个怪招“怪招”:模拟失败试验。


他向外界宣称:下属的一个工厂将要倒闭了。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


消息传出后,各个供货商表现不一。有的立马翻脸,上门逼债;也有的表示可以缓缓。


通过这个试验,王文银筛选除了一些值得同舟共济的供货商,结成了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



喜欢“豪赌”,要做就做第一


王文银说, 做企业,就一定要做行业领袖。


“人世间、宇宙间有一个很神秘的原则,就是 没有人会记住第二名。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企业做成行业领袖,哪怕是细分领域的行业领袖。”他提醒员工,如果产品不能出现排队的情况,还不如不做。


秉着这样的理念,王文银的一些决策,也未免显得有些“大胆”。


2003年,非典爆发,各类资源价格大跌。王文银却认为这是一个巨大机会,要买下几座比较大的铜钨矿山。


自然,他这一决定遭到了激烈反对,毕竟,风险实在太大。


但王文银还是固执己见。


事实证明,王文银的决定是对的。非典过去后,铜钨矿价值翻番,正威获利丰厚。


2005年,王文银想要参加一个30万吨的铜线杆项目。


同样的,这也招到了股东的反对,因为这个项目投资资金太大,仅一期预算就要10亿元现金,而正威当年总销售额才50多亿元。


但在王文银力主下,这个项目还是落实了。


为解决资金问题,王文银变卖了两家工厂,最后还不得不向银行举债。公司的几个股东被吓跑,直接将股份全部转给了他,叹息而去,而他做财务的妻子甚至拒绝给他转账。


一时间,王文银似乎“众叛亲离”。原来的满头黑发,很快就变得稀稀疏疏,后来再也没有长出来。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王文银的决定。


项目建成后,正威的声名在业内一炮打响,年营收更是成倍增长:2011年营收破千亿,2013年营收破2000亿,2014年营收达到 3400多亿元。


不过十年时间,正威已经成长为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铜业公司之一。



白手起家到500亿,成功在于革自己的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