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STOC思道未来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可以确认的是,当下对领导者来说,所管辖的团队就是最关键的朋友之一。新时期,特别是艰难时期,怎么带队伍成了每一个领导者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到:
一保障、一减少、三增加。
今天我们结合人民军队的历史,一起谈谈。
01
这里的“薪酬”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一切已承诺的物质保障。
在这一方面,人民军队做得其实比我们想象得都要好。
在影视剧的描绘里,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是极其艰苦的形象,甚至有点类似苦行僧的生活。可为什么,就是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参加呢?
实际上,红军苦日子过得不少,但正常日子也不是没有过,甚至对比“友军”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淮海战役的纪录片有一个镜头,山东一个县委书记回忆说,为了让部队吃上肉,有力气打胜仗,当时把全县大大小小所有牲畜全部杀了送往前线。这样的结果是:
解放好几年了,这个县都没有驴这样的大牲口。
这就是党为战士们提供的基础保障。
而当我们把视线拉回早期人民军队年代,也会发现在“基本工资”方面的保障也是极其有力的。其实很多人都误会了,觉得红军战士是没有军饷、不拿军饷的,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刚开始的时候,每个参加红军的人都会得到20元和一些土地。同时期其他军队的普通士兵就发6元,还经常被克扣,有时一拖几个月、几年不发。
红军发的饷不像其他军队那样被克扣,而且家里还能得到各种便利优惠,如子女读书免费。
在团队管理上,薪若在,人就在,心就在。
实现了温饱,不必四处奔波,不至于毫无生活秩序可言,团队才能朝着一致的目标前进。
02
减少无效工作
1949年底,淮海地区渐入冬季,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也即将打响。
当时面临第一场大仗是打黄维兵团。
黄维兵团是国民党的嫡系精锐部队之一,有11个师外加1个快速纵队,装备精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战前,邓小平给第九纵队的司令员秦基伟打电话,大致意思就是,九纵哪怕打到只有一人一枪,也要拼到底。他还说了一句西南地区的俗话:
叫花子烧铺草。
什么意思?烧铺草是西南一带丧葬的礼仪,意思是人去世之后将其生前睡过的草席烧掉。当乞丐/叫花子,都把自己的草席都烧了,那就意味着绝对不留后路了。
形势确实很严峻。
虽然几经波折,但大约20天后,解放军在冰天雪地中围歼了黄维兵团。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在胜利之后,邓小平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他做了什么动作呢?
据《邓小平传》记载,当时邓小平来到政治部,先是从口袋里拿出一只苹果,用小刀分成三瓣跟大家分享,然后又从另一只口袋里拿出一张长长的纸条。
这张纸条上写的是什么?
只见邓小平对副政委张际春说:
这张单子上中央来的二十几个电报,都是同作战没有直接关系的,请你一个一个起草复报。
如果完全按照工作原则,中央来的电报就应当及时回复。但是,邓小平分了个轻重缓急,“同作战没有直接关系的”,就直接揣进了自己的包包里,谁也不告诉,也不让谁分心,等到大事落定,再解决口袋里的电报。
艰难时期就没有“富裕的仗”可打,资源是紧缺的,人手是紧缺的,团队的精力也是紧缺的。
这个时候的领导者,就要学会
持续减少无效事务工作和管理动作,让留下的员工精力聚焦,找回工作的控制感。
可做可不做的,都不做;
可缓做可早做的,都缓做;
可复杂做可简单做的,都简单做。
03
增加安全感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带领队伍掩护撤离。
起初,这支部队还有3000多人,但是经过几次战斗,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了800多人,前途一片暗淡,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希望。
疲惫之师整天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起义的红旗被包裹起来。部队除了找生路,还要隐蔽行踪。
面对无粮草、无寒衣和无营房的问题,部队又
出现了开小差的情况,遇到岔路就有人溜走。
——许多人上个厕所就不见了。
负责政治工作的陈毅,整天跑前跑后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不料被一些落后军官拉着想一起离队。
当年10月7日,朱德在茂芝镇召开全体军官会议。为了挽救这支南昌起义幸存下来的孤军,也为
了保存革命的火种,朱德把当时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大家:
革命暂时失败了,
我们与上级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
敌人正在向我们袭来。
为了革命,为了保住铁军的荣誉,
我们必须高举南昌起义这面武装斗争的光辉旗帜。
现在,我们是几支合在一起的部队,
大家没有长官了。
我只是第9军的军长,
算不上你们的长官,
只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研究,
我们下一步怎
么办?
朱德的表态很诚恳,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在很大程度上稳住了军心。
艰难时期,领导者仍然要保障团队的
信息知情权,坚持做好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坚持定期、常态化管理工作。
有时候,队伍的信心是个玄之又玄的事情,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事,如果领导者不站出来说话,一切信息都停止了,员工就感受不到信心,就没有安全感。
如果队伍感受不到安全感,其心智阵地就会被各类负能量占领。
很多年后,当时在场的粟裕回忆说:“朱老总的讲话如拨云见日,让大家阴沉沉的心一下子明朗起来。”
04
增加认同感
有一位网友曾分享过父亲的故事。
1948年,父亲在太原上师范学校时,以满腔的报国热情参军入伍,随即参加了淮海战役。
但是他父亲对于自己在淮海战役中的任何经历,从来没有详细提及,而其母亲也知之甚少。建国后,网友父亲在当地教育系统干到离休,1987年冬,因病去世。
直到2014年夏天,网友回老家收拾老宅,在整理父亲的书箱时,才发现父亲当年在淮海战役中火线入党时颁发的“喜报”。
当年,父亲作战勇敢,组织能力强,担任机枪班长。
在一次突围中,敌人的弹片射入父亲的
右腿。直到去世,那个弹片也一直“藏”在他的右腿里。
有人说,电影《大决战》拍得好不仅在于动用了数以万计战士的武戏,也在于文戏。在紧张的战斗之外,电影还用了很多镜头描绘了指战员的生活状态,其中就有火线入党的情节。
火线入党,其实是增加认同感的一种实打实措施。对于战士的优秀行为及时认可,精神激励乃至“晋升”通道适时放宽。
有时候,适当的认同感,也抵得上千军万马。
05
增加公平感
说完柔软的措施,最后还是得说一个严肃的话题。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在攻打锦州时丢失了牛郎山(实为小紫荆山)阵地,但没有及时报告。
参谋长刘亚楼,是从截获的敌人电台报告那里得知这个信息的。
这在我军的纪律要求之下,算是极其严重的工作失误了。
刘
亚楼得知以后大怒,直接在电话里大骂:“什么,丢了?怎么搞的,你们高粱米白吃了?为什么不报告?少啰嗦,我问你为什么不报告?”
此时一旁的林彪也发话了,让刘亚楼去处理:“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下面要追究,首先是他们的司令员跑不了。”
刘亚楼出门前表情非常凝重,政委罗荣桓预估到脾气火爆的“雷公”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按住了这位参谋长,亲自出马。
罗荣桓见了一线纵队司令员后,说的就更有意思:
“我知道不止一个人建议你,先夺回阵地再向上报告,那样就好说了,是不是?
但如果全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凭侥幸心理办事,仗还怎么打?”
所以该如何理解公平感,
领导者要如何坚持公平感?
其实不外乎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明确岗位任职标准与要求;
第二,坚持工作标准不躺平;
第三,坚持员工绩效排序与岗位排序。
《大决战》出动了无数飞机坦克和演员,拍摄了无数宏大的大场面。毋庸置疑,这些大场面是最能吸引人大家最爱看的。但他们依然把这个镜头加入到了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