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享年40岁的天才数学家
不仅是“数学界诺贝尔” 78年来的唯一女性获得者
还打破了伊朗近30年的禁忌 — —
不戴头巾登上各大媒体
伊朗女数学家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因患乳腺癌在美国去世,年仅40岁。
她是素有“数学界诺贝尔”之称的菲尔兹奖唯一女性获得者,而这个奖项此前只颁给过56个人,都是男性。
更难得的是,她还是个伊朗人。
当年她上的高中没有女学生学奥数,整个伊朗也没有女性参加国际奥赛。
而这位“伊朗天才少女”不仅是伊朗第一个参加国际奥赛的女性,还连续2年夺冠。
她的逝世让伊朗陷入了举国哀伤。这几天,伊朗不仅打破了近30年来的禁忌——不包头巾让她登上媒体头条,还为她紧急修改婚姻法律。
可以说,她的成就远不止在全球的数学史,还是对全球女性的一种鼓励,更是对伊朗女性束缚的一种抗争。
BBC引用了斯坦福校长对她的评价称,
“
她
很年轻就获得巨大的成就,
证明了女性也能征服数学和科学
。”
数学不是男人的专利
2014年,37岁的米尔扎哈尼获得了菲尔兹奖。国际数学联盟的副主席克里斯蒂安·卢梭颁奖时激动地表示,
她是第2个居里夫人
。
“20世纪初,玛丽·居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而现在是第一次有女性获得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这是一场女性的庆典。”
四年一度的菲尔兹奖,专门用来表彰40岁以下的杰出数学家。从1936年创立至今81年,菲尔兹奖先后评出了57名数学家,而
米尔扎哈尼
是
其中唯一的女性。
米尔扎哈尼凭借着对“黎曼曲面和及其模空间的动力学和几何学”的突出研究获得了菲尔兹奖
戏剧性的是,当年颁奖给她的正好是
朴信惠
——韩国第一个女总统。而当时菲尔兹奖的现任主席恰好也是一位女士。颁奖时,这3位女性站到一起的经典一幕,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女性时刻。
但要迎来这一刻,作为女性的米尔扎哈尼颇有感慨。“数学系是男性主宰,有时会令年轻女性心存畏惧。虽然女性也能够胜任,但期限是不一样的,因为男性为工作牺牲相对来说会更容易。”
尤其是在伊朗的穆斯林文化背景下,女性想要在理工科出人头地很难。
此前不仅没有女性代
表伊朗参加国际奥数,她所上的高中也没有女孩学奥数,米尔扎哈尼只好向校长争取名额。这位“伊朗天才少女”不负期望地连续2年斩获国际奥赛的冠军。
但即便远赴哈佛大学读博,她也没能逃离数学系
“
男强女弱
”的
局面。
因为女性在美国的数学和科学界占比也同样很少。在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中,主修数学的女性只占10%。
但她还是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征服了美国数学界的一些权威人士。在哈佛大学读博时,米尔扎哈尼
师从数学大师柯蒂斯·麦克马伦,并于2004年交出一份极为出色的博士论文。
芝加哥大学数学家本森·法布更是评价称,“
大部分数学家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研究高度。
”
在哈佛大学时,米尔扎哈尼师从柯蒂斯·麦克马伦
对于这样的成就,她只是淡然地说,“我想为女性争取到更多进入数学领域的机会。”
斯坦福校长说,她做到了。
“
米尔扎哈尼
很年轻就获得巨大的成就,
证明了女性也能征服数学和科学
。”
不戴头巾也能上头条的伊朗女人
如果说米尔扎哈尼的获奖是对全世界女性的鼓励,那她的存在对伊朗女性来说也是福音。她打破了伊朗近30年来的女性禁忌——不戴头巾登上媒体。
虽然伊朗是中东最开明的国家,但自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
伊朗女性从进学校就要开始包头巾
(hijab),包括电视、报刊、杂志上出现的女性公众形象,都不能裸露出身体皮肤与头发。
进入职场后,即使不穿黑袍,头巾也必须是常规的黑色、深棕色和墨蓝色
即便是在2014年,她赢得了“费尔兹奖的第一个女性获得者
”
这份殊荣,也不能“光明正大
”
地上伊朗头条,甚至连真人图片都没有。
伊朗报纸只是刊登了一张她脸部特写的手绘图,不愿意让她的头发露出来,因为会“有碍风化”。
米尔扎哈尼被处理后的照
片
如今米尔扎哈尼离世,
伊朗官方在吊唁时,还是选用了她早期的照片——用头巾包裹住头发的照片。
但她不戴头巾的照片流传更广,迅速登上了伊朗的
各大
媒体。
就连伊朗总统鲁哈尼在INS上写下悼文“全球闻名的伊朗数学家米尔扎哈尼的逝世令人非常悲恸”,并配图时,她也没戴头巾。
这是伊朗女性第一次没戴头巾却又能如此“大方”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上周日伊朗报纸的头版几乎全是米尔扎哈尼,不少报社发布的是其没戴头巾的人像照
打破的禁忌可不止这一条,还有伊朗的“穆斯林婚姻政策
”
。
伊朗的法律规定,女性与
非穆斯林人之间的婚姻不会被承认。换言之,子女也无法获得伊朗国籍,甚至严苛到不能轻易踏入境内。
而米尔扎哈尼在美国留学时,和捷克的一名计算机科学家结婚,并育有一个女儿。也就是说,他丈夫不仅是非穆斯林,还是个欧洲白人。
本来米尔扎哈尼会受到祖国谴责,但由于贡献太大,伊朗还准备为她改写法律了。
上周日,60 名伊朗议员紧急推进法律的修改,允许与外国人结婚的伊朗女性的子女获得伊朗国籍,以便让米尔扎哈尼的女儿将来访问伊朗。
数学不好的文艺少女
在4年前,米尔扎哈尼就已经被诊断患了癌症,但前不久还坚持和同事一起写了一篇200多页的论文,真的是拿生命在研究数学。
但其实,她不是天生就擅长数学,甚至还厌烦过。
米尔扎哈尼1977年出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后,碰上了两伊战争爆发,生活并不稳定。
好在她的父母并不是怪兽家长,很鼓励她。“我家有3个孩子,父母一向很支持和鼓励我们。他们不太关心成功,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份有意义的职业。”
而这位大数学家,童年却是个文艺少女,最大的爱好是看小说。
“最令我兴奋的娱乐是看小说,我会读所有能找得到的书,因为想成为作家。” 她也很爱看电视,尤其是人物专题,比如居里夫人、海伦·凯勒。
当时,数学也是米尔扎哈尼的痛,她很在意别人对比成绩。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爱上数学。
“我的中学生涯有几年数学成绩很差。老师的评语让我很沮丧,我就是没有兴趣学。”
米尔扎哈尼曾
在《卫报》上“诉苦
”
。
而让她对数学感兴趣的,是她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