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得福学盟
致力于为中国年轻父母传播华德福教育理念,将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13 小时前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13 小时前  
首都教育  ·  考研成绩马上可查!祝上岸! ·  23 小时前  
首都教育  ·  考研成绩马上可查!祝上岸! ·  23 小时前  
爱平度  ·  名单公布!平度这些中小学生获奖→ ·  3 天前  
FM1031济南交通广播  ·  山东大学停招土木工程等27个本科专业,撤销书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得福学盟

古诗不用背,读完自然会(爸妈请收藏)

华得福学盟  · 公众号  · 教育  · 2018-12-15 08:34

正文

从小到大最怕背诗,脑子里根本就记不住这些句子, 别的同学写作文总能引用一两句诗,格调一下子就上去了,我就从来不会。


除此之外,对古诗的理解也很让我头疼。


考试常常会出一句诗,让我选择哪个选项正确解读了作者的情感,我每次都能选错。


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一直都觉得这是写给恋人的,过了好多年才知道这是苏轼写给他弟弟的。



庆幸的是,我们上学时课本里的古诗还不算太多。


如今实行了“部编本”教材大换血,和以前的人教版相比,小学古诗古文 新增了8 0%; 初中的古诗文也提升至124篇,占 全部课文的51.7%。


可以说,现在是 得古诗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考试。


自从我们华德福商城推荐书籍以来,就有不少家长来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古诗词。


鉴于自己惨痛的经历, 我觉得 背诵最关键要靠“理解”。


想要让孩子喜欢古诗,学会古诗,一定不能死记硬背。


如果能用一种通俗有趣的方式,把古诗讲成故事,让孩子听完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记住,那就最好了。


最近,出版社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套书,让我惊喜不已,因为它几乎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


《古诗有故事》共3册

↓↓↓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诗人生平、经历、历史文化等融入到古诗故事中,简单来说,就是让 古诗不用背,看完自然会!


三本书按照从汉代到清代的历史顺序,重点讲了 75首中小学 必考古诗 都是教育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另外,故事中也穿插了多首其他的古诗, 加起来一共讲了 175首 古诗。


最吸引我的,是整套书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看目录感受一下↓↓↓



“有一种传统,叫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假如你的好朋友要移民火星了”、……


这些标题一听就觉得好有意思!!忍不住打开看看,结果一读就停不下来了。



有一章作者写到了诗人贾岛,他是一个对用字力求完美的诗人,总是反复琢磨每个字;相比之下,李白写诗却是全靠灵感,一气呵成,从不纠结。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想象了他俩的对话:


想象一下贾岛和李白如果见了面,李白肯定得笑死:“你这哪是写诗哦,简直比挖煤还费劲!瞧我,旅游胜地到处逛,随口一吟就是诗。”


贾岛肯定得哭死:“大神,您以为谁都像您这样有才啊!我这不是天分不够,勤奋来凑嘛!”


语言是这样有趣, 孩子们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对古诗有了很多兴趣, 对诗人的性格解读也更加深刻。


我把这本书寄给家里的侄女,以前最讨厌古诗的她,竟然看得津津有味,昨天给我打电话,还背了一首诗给我听,真是让我惊喜!



作者说起自己的创作初衷:“学习古诗,如果光是死记硬背,就太可惜了。”


“我们应该去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发生了什么,诗人是个什么脾气的家伙、经历了什么事,然后 才能站在诗人身边,陪着他高兴、难过,从而真正理解某首诗的心情。”


古诗不用背,看完自然会,这样一来, 不仅背诵问题解决了,诗文理解也不再是难事。




下面,我就带大家来走进这套书:



1



读懂诗之前,先读懂诗人


以唐代的刘禹锡为例,在讲他的诗之前,作者先讲了这个人。


刘禹锡原是一位深受重任的朝廷大臣,但是因为说话太直,得罪了太多人,三次被贬官到偏远地区。


一生大起大落,却从不抱怨气馁,反而用诗歌当武器,无情地嘲讽他的对手。


说起这个说话直接的人,作者幽默地称他为 “嘴痒手欠的人”。


他第一次被贬官是到了湖南, 一待就是10年。


十年后,皇帝想起他来,觉得“都晾了10年,臭毛病也该改了,把他召回来吧”。


于是他回到了长安当官,有人邀请他去玄都观赏桃花,他诧异地说:“我这个老长安人怎么不知道,玄都观有桃花?”别人说:“这是您出长安后才种的!”


“原来如此!”赏花归来,他就挥笔写了首诗: “玄都观中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其实是借诗句讽刺那些新官员:“你们算老几,我扛枪上战场时,你们还穿着开裆裤呢!” 别人一看,不得了了,老刘毛病又犯了,肯定要挨揍。


果不其然,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又怒了,刘的屁股还没坐热,又被贬到更远的广东去了。


一去十三年,再次回到长安时刘禹锡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他又要去玄都观,别人就提醒他:“这次可千万别再乱说话了,诗就别写了啊!”


没想到这次去,桃花一棵都不剩了,他“嘴欠”的毛病又犯了,再次作诗一首: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意思是:看你们还有啥得意的,打不死且坚持不懈的我又回来啦!)


于是,又得罪了人。



刘禹锡就是这么个心直口快的人,但是他从不后悔,一生坦荡无畏、豁达洒脱,只要觉得自己对,哪怕是被贬官,也要说诚实话,做正直人。


被贬官那么多次,他也从没有怨天怨地,而是在小地方好好地做事,好好地生活。


认识了刘禹锡的性格,再来读他的诗,就能读出更多的内涵来了。


比如这首 《浪淘沙》, 是他在被贬官的路上,经过黄河时写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果只是把它当做纯粹写景的诗,只是理解了一半。其实刘禹锡做了九首《浪淘沙》,另外有一首说的是:


不要看别人的坏话像波涛一样汹涌,被贬官的我呢,就像金沙一样沉到了水底。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总有一天我会露出水面,让你们看到我的光芒。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两首结合在一起,我们就懂了,这些“沙”啊“浪”啊都是有比喻意义的:虽然我现在不得不去天涯,但终究会一飞冲天!


作者正是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在故事中讲人物,在人物中再讲古诗。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每首诗的意义,对每个句子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不仅成功背了诗, 还能学到许多历史人文知识,一举两得。





2



还原历史真相,才能懂诗的情感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但是如果不懂当时李白写这首诗经历的事,可能会以为这只是一首写景、或者叙事的事。


实际上,当时历史上的李白刚牵连上一件政治官司,被流放到偏远的南方去了。他背上小包包,垂头丧气地走到四川时,没想到皇上突然大赦天下……


“啊!”李白接到命令,乐得一蹦三尺高,:“太好啦,不用去那鬼地方了,回家回家,马上回家!”


了解了李白当时的这个历史背景,我们才了解了诗人的心情,此时再来读诗,感受到的情绪就截然不同了:


他立刻乘船,顺流而下,心情好到连吃黄连都是甜的,猿猴的啼叫声在别人耳朵里常常是凄惨的,但是开心的李白听起来却是在愉快地唱歌。


伴着猿猴的动听歌声,小船嗖嗖嗖,跟电影蒙太奇镜头一眼,转眼过了一万座山……


学习古诗背后的这些故事,一方面是拓宽了孩子们的历史人文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能 让孩子真正通过“阅读理解”这一关。


读完这本书的孩子,考试中再遇到“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这一类的题目,就再也难不倒了!





3



解读一首古诗,学会多种技能


首先,这本书会在讲故事的同时教给孩子们很多写作技巧。


例如在 《跟难兄难弟学一手》一章中,作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例子,讲述了 “用配角衬托主角“ 的写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从头到尾,这位“隐者”的一根头发、一片衣角都没出现,但是通过松树、童子、山峦和云雾的衬托,我们的脑海里自动浮现了一位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



我们平常写作也完全可以这样写,写一个人时,先写写他房里的摆设,写他的朋友,写他爱吃的东西……他的性格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另外,这套书还是一套极棒的写作素材。


就像我前文所说的,孩子们写作文时,如果能引用一些好诗好句,是非常好的加分项。


但是引用诗句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结合诗句的情感、历史、意义来引用,才能真正给作文加分。


这套书中涉及了很丰富的人文知识,把每首诗的作者背景、历史背景都讲得很透, 孩子们看完印象深刻,对诗的情感把握也更加准确,写作文时自然而然就能用得上了。


《古诗有故事》共3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