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爸妈
“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加入我们一起少走弯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孩子身高达标吗?多高算正常?2025 ...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第一批买学习机的妈妈,已经后悔了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DeepSeek大火!海淀牛校现在“卷”成这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C爸妈

我好恨!红绿灯一变天,我10年育儿观,碎了一地!

CC爸妈  · 公众号  ·  · 2024-11-27 11:31

正文





❤️ 开头吆喝一句:
比学习成绩更深远、更重要,影响孩子一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怎么培养?
新课标“发展孩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怎么锻炼?
本周对话大咖,会有一次非常 创新的「连麦」 ,娃有困扰,或者你养娃有困扰的,准备好问题来提问 哦~
无论是孩子社交困扰、上学困扰、亲子关系困扰,听听专业的解析,一定能让你思路打开~
明后天两场,提前预约不走丢哦。



01

这篇文,在我心里憋了好久好久,一直犹豫要不要写。

犹豫的原因嘛,怕挨骂!

这事儿的源头,得从好些年前说起了。

约么CC3、4岁的时候,我们家买了一辆两轮电动车,在此之前她还小,一般都是开车出行。

有一次,我骑小电驴带着CC等红绿灯。

走到一个4灯的大路口,CC看见左转灯绿了,路上的汽车纷纷左转了,CC着急地问: 妈妈,灯绿了,你怎么不转啊?

我当时想也没想,告诉她,那是机动车该看的灯。

人、自行车、电动车,只能横平、竖直着走。


所以,如果我们想去对角,就要先等完南北向的红灯,再等东西向的红灯。

虽然我当时是这么心不在焉地回孩子的,但我脑子里转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

我觉得我女儿说 十分有道理。

我认真观察了一下,如果确认右转也没车,那么此时,骑电动车跟着机动车一起走左转路线,确实是更快捷的方法,而且也没什么危险。

后来看到真的偶尔有勇士选择了这么走, 我总是在“勇一把”和“乖乖听话”之间无比纠结。 ‍‍‍

甚至经常为自己冒出这种想法愧疚: 哎,怎么能有这种没素质的想法呢?

这份愧疚,我就这么背了5、6年。


02

今年的某一天,我偶然又骑上了我的小电驴, 我还是需要去到斜对角。

当时,我正在规矩的等着 常规路线 (先等南北——再等东西) 的红灯,突然一个瞬间,我身边所有的小电驴,集体朝左前方冲了出去。

我吓坏了!

怎么了?怎么了?

这世界怎么癫了?

怎么大家都敢这么明目张胆集体不遵守交规了?

等看他们集体发完癫,我看着他们行进完的路线。

突然……轻轻的碎了~

我在那个十字路后,赫然发现了这样一条指示线!

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可以共享绿灯,一起左拐!被交规允许了!!!

这线什么时候画的?谁画的?

被遗留在原地的我,很想飙一句: 这么多年的“老实听话”、这么多年的“内疚”,终究是错付了啊!!

轻轻碎掉的不只是我,还有我多年的育儿观。

这么多年,我们总是简单粗暴 告诉孩子,遵守规定。

没什么为什么,这就是规定。

至于:

规则为什么会出现?

规则是在为谁服务?

眼下是不是最完美方案?

有没有可以进步的空间?

规则真的完全合理吗?与自己的需求冲突了,怎么办?

没人管!也没人教!

红绿灯真正的意义,是为了过马路时,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那么,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个简单口号,真的能做到吗?

毕竟有些路口没红绿灯,毕竟还有些人会闯红灯。

绿灯就“能”不管不顾地走吗? 红灯就“该”老老实实的停吗?

写到这儿,老姐妹能理解我为啥一直不敢写了吧?

这么离经叛道的话,还不得被键盘侠喷死?你们一定要速速去评论区保护我~

但你们一定知道,我真正想说的不是交规,交规无论何时都是要好好遵守的哈。

我真正想说的是,这就像一次又又一次在我们身边溜走的选择、机会。

每一个小小的选择面前,你选择了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选择了坚持自己还是跟随他人?

都决定着你将会过怎样的一生。

所以那一刻,我很后悔!

我真不该在我女儿当初提出那么有预见性的方案时,想都没想,就用传统“规则”让她服从了。

比起死板的教孩子看信号灯走路,教会她过马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引导她思考有没有更人性化、更高效的可能,不才是更重要的?

传统养育模式,把孩子身上很重要的一个东西,丢掉了。

所有人都在告诉孩子,你要听话、遵守规则,但从没人告诉他, 你也可以质疑和审视规则的。

当你觉得它不够公平、不够美好时,你是可以去沟通、去争取、去改变的。


03

前几天,跟从美国回来的表妹聊天。

她说中西方教育差别太大了。

中国的留学生在英国或美国工作之后,明明已经很努力、很用功、付出很多了, 但绝大部分人都只能停留在技术岗。

管理岗、甚至CEO级别的华人太少了。

很吃亏的一点,就是太听话。

沟通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一到综合底层能力这一趴,就……感觉思维都是被禁锢的。

所以我也会经常反思。

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留住孩子质疑的勇气?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东西学校是不教的,有些学校只在乎你听不听话、听懂了没?

这些东西家长是教不了的,因为大多时候,我们自己都被禁锢住了。

开放的环境,是土壤。

质疑的自由,是空气。

有理有据的辩论过程,是水分。

铿锵有力 表达出来,是养料。

一应俱全,才有机会让它们生根发芽。

所以这些年,我努力让自己跳出思维定势。告诉自己拒绝养一个听话的孩子。

1、我会允许孩子顶嘴, 鼓励孩子们可以说服我,为自己争取更多权益:

多吃一块糖、多看一集动画、多玩10分钟,只要你的理由够充分,能够说服我,我就会让步。

3、身边的社交小事、社会的舆论大事,都拿来跟孩子讨论:

社交:《 学校最容易被欺负的孩子,身上都有这个特点!老师不会教,但家长必须要知道!

霸凌:《 16名女孩儿集体欺凌同学?在这群7岁“霸凌者”身上,我看到了最脆弱的教育洼地

也在努力尝试碰撞出更多的价值观:

▼譬如社交:

哪怕真的不在乎,也不能忍气吞声,所有的恶意都要回应。

因为恶,总是会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

譬如校规:

消失的课间10分钟,规则因何而来?是否合理?规则下,谁是受益者?或打破规则,谁是受害者? 与自己的需求冲突了,怎么办?

最后CC确认 #不太合理,可以适当打破#。

消失的课后10分钟,对眼睛和社交都不友好。学校不让打闹、自己又不想闷在教室,可以每节课以打水、上厕所的名义,出去走几圈透透气。

有些规则,哪怕我不认同,以我的能力又不够去改变,我可以先遵守,但是我心里也要留下一颗质疑的种子。

其实现在教改已经朝这个方向来了。

前几天CC还吐槽语文老师压作文一个都没压对。😂😂

什么《对我最重要的人》、《给XX写一封信》这些常规单元学的范文类型,都没有中!

考试考的完全是课本没教的: 说一句你最喜欢的名人名言,以及辨析你为什么喜欢它?

政策已经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校内目前跟得上吗?

后来给DD找幼儿园,我也思路打开,选择鼓励孩子思考的:

所以DD常常也会小大人一样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还是觉得不太合适。

我觉得,因为……

至于CC,后来遇到专业的团队,更是觉得庆幸。

▼暑假去草原,也会放弃玩耍、不会耽误课的存在

有专业的人整合出 更适合孩子的辩论材料和话题

有专业人用 专业的思维工具和表达框架 帮娃打开思路。

一群“有想法”的孩子 ,热火朝天的讨论,彼此切磋观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