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很想要达到某种预期时,过程往往无比艰难,有时还不尽人意;
当你放轻松去对待、不在乎结果时,反而有无限动力,更容易做好。
曾仕强老师在解读《道德经》时提到一个观点:无心生大用。
这句话或许能揭开前面问题的“疑惑”——
无心于事,方能成事;无心于果,方得善果。
很多时候,不妨转换心境,享受做事的过程。
情况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无心于事,花自开
庄子说: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的杂念所蒙蔽。
老想着控制全场,却没料到其实把手放开,把心收回,反而是更高效的法子。
当内心不被外界的种种杂念束缚时,人的自然能量就能蓬勃地生发出来。
我国著名男高音石倚洁,凭借其穿透云霄的高音蜚声中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石倚洁在高音的探寻中也曾走过弯路。
年轻时,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唱出漂亮的高音,但很长一段时间,他唱出来的声音质量,却常常不如预期。
这样困境让他非常头疼,直到后来,石倚洁发现了一个真相。
那就是,演唱高音的过程中,不能够过于偏执地想去抓住某一个音。
因为这种想法会导致你的肌肉紧绷。
即使能唱上去,音色也不好。
也就是,你越想要高音,越是得不到。
偏偏当你很放松,心无杂念的时候,好声音出来了。
自此,石倚洁先生悟到了高音的窍门,后来他还将这个方法教给了他的学生。
很多时候,无心于事,花自开。
不要过分地去抓住、去控制、去追求,反而会有更好的结果。
心无杂念,规律、机运自然会发挥其功效。
相反,如果你很执着,很纠结于某事,往往就会事与愿违。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虽都是武将之后,但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一个真正掌握武功秘籍,成为大侠;另一个则心怀杂念,陷入失败的漩涡。
杨康一心想练就绝世武功,但在这愿望背后,掺杂了太多杂念和外在利益。
在追寻武功的道路上,总是急功近利,每当听闻有武功秘籍现世,便不择手段据为己有。
每一次拜师学武都充满了算计,也正因这样,一次次被师父看破、拒绝,甚至反感。
郭靖则截然不同,他质朴老实,心中没有过多的弯弯绕绕,只想踏实学武功。
不管是在蒙古大漠,还是在日常放牧,他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也不在乎师父是否有名气。
正因为如此,郭靖获得了很多机缘。
先是跟随江南七怪学习武功,后遇到洪七公传授降龙十八掌。
一路走来,不断有高人相助,终成一代大侠。
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对一件事过度在意结果时,往往会弄巧成拙。
无心于事,花自开。
当执念消散,我们才能敏锐地捕捉每一次机缘,于无声处听惊雷,看云卷云舒。
无心于人,情自安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 ,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
很多时候,别人的评价会湮没我们,影响我们,让我们的情绪陷入低谷。
如果你受困于人,那可以预见的是,你的心态不会平静自由。
网友Lily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的亲身经历。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她没有背景,学习成绩也一般,拼尽全力,最终上了一所普通本科。
入学后,她满心期待,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得到认可和接纳。
她努力表现自己,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却因紧张发挥失常,闹了一场笑话。
听到台下同学们的窃笑和小声议论,她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
小组作业时,因为害怕表现的不好拖后腿,一直小心翼翼,可越是在意,越容易出错。
同组同学的抱怨,让敏感的她在夜里睡不着觉,一直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没用。
甚至在微信发朋友圈,都要反复编辑、修改,生怕被别人说“不精致”“土气”。
长期处于这种过度在意别人评价的状态下,她的情绪特别不稳定,经常莫名地崩溃,最终被确诊为抑郁症。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生是不断与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下。”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而是为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不被旁人的评论影响时,也许会不经意发现,那些未曾触及的渴望,正在悄悄靠近,甚至超乎我们的预期。
《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都是贾玲亲自执导的作品,前者虽是她的处女座,却拿到了多个大奖。
但自从她减重成功、逐渐转为导演后,很多网友似乎并不是很“满意”。
“好怀念之前的贾玲。”
“果然,瘦下去都不带喜感了。”
“减肥之后,好像变老了。”
面对质疑和不解,贾玲没有急于自辩。
相反,她在采访中坦然说:
曾经她被观众贴为“搞笑女”的标签,如今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活成了自己的大女主。
村上春树曾说: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是手持自己专属地图的旅行者,千万不要因他人的评判,毁掉我们自己的小确幸。
无心于人,心态才能稳定,才能坚守自我,勇敢前行。
无心于物,心自盈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七尺。
纵使有万顷肥沃的田地,一天也不过吃一升米;
即使拥有上千间宽敞的房屋,晚上睡觉也只需占七尺的地方。
不管是身处高位,还是平凡普通,当我们不再刻意追求于物质,以“无心”对待万物,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白晓荷与黄振华约会在大学食堂。
两人买好饭菜,各自端着回来后,晓荷随意地将十几万的名牌包放在了饭桌上。
黄振华看见了,心里一惊。
因为桌子上沾着不干净的油渍,便贴心将包拿起小心擦拭,嘴里还不忘念叨着:
晓荷却不以为然,坦言说:
“东西就是拿来用的 ,在意的多了,人不就成为了东西的奴隶了!”
黄振华愣了一下,直呼有道理,也让他打心底觉得这个女孩难能可贵。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要因外物的好坏而影响自己,当你不想拥有任何东西的时候,你已经拥有了一切。
内心丰盈的人,会道斯是陋室,为吾德馨。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
“如果对财富的欲望没有餍足的限度,这就变得比极端的贫穷还更难堪。”
早期香港电影《最爱女人购物狂》中的主人公方芳芳,就是在物欲没有牵制时,陷入消费主义的怪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