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康德先验论的精髓之一:
当关于扳手的记忆没有遇到先验的坐标系时,我们是无法得知它在空间中的属性的。所以在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先验与后验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科学家的回答与哲学家的回答类似吗?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其他较为低等的动物(猿猴)进化而来,如果某个能力是先于经验存在的(与“先天”的概念接近),那么这个能力不仅在小婴儿身上会出现,也回在其他动物身上出现。
Mody和Carey等人在2016和2018年做了一个小研究,考察了2岁半到5岁儿童与一只灰鹦鹉可否进行
选言三段论
(disjunctive syllogism)。简单来说,选言三段论为:“
不是A就是B,如果不是A,则是B
”。其中,这只灰色的鹦鹉叫做Griffin,雄性,品种为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已经20岁了。
a:四个不同外表杯子
b:在A和B中藏一个鹦鹉喜欢的坚果
c:在C和D中藏一个鹦鹉喜欢的坚果
d:掀开A,不在A当中
e:让鹦鹉去做出选择
这个时候各个杯子中有奖励的概率为:
A:0%
B:100%
C:50%
D:50%
所以选择B就是正确,选择其他就是错误的。
我们来看看儿童和鹦鹉的表现如何。
1,
两岁半儿童
的选择B的概率没有超过几率水平(33%)
2,
三岁到五岁儿童
的选择B超过了几率水平,大约分别是:60%,65%和83%
3,
Griffin
选择正确杯子B的概率达到了94%
这两个研究表明了:
1, 人类在生命早期(3岁)就可以进行选言三段论,要记得,3岁的小宝宝却没有经过这种专业的“选言三段论训练”哦!
2, Griffin也可以使用选言三段论这种推论。说明了也许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也可以使用这种逻辑
通过这些研究表明,选言三段论推理的能力很可能并不是通过训练(经验)而获得的,这些逻辑很可能早就已经写进人类和其他的基因当中,一旦有适宜的刺激出现,便开始发挥它的用途(找坚果吃)。
让我们问一个更加大胆的问题:
这种推理能力是先天获得的吗?
相应地,在Susan Carey(也是这两篇研究的作者)的《概念的起源》这本书的结尾中,她将进化分为三个时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