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婴幼儿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婴幼儿心理实验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原油海运市场2025年展望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文化产业2024十大特征+2025十大趋势预测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宁德时代与国际物流巨头签约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上华国际,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婴幼儿心理

非洲灰鹦鹉比5岁儿童更聪明吗?

婴幼儿心理  · 公众号  ·  · 2018-12-15 16:00

正文

文:M & 冬冬

编辑:M

抽象,组合和命题是人类独有的思维吗?

一个极端的经验主义者很可能走向怀疑主义, 休谟 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但由于人类经验的不稳定性,知识也终究不可靠了。这种极端强调经验的说法,被一些哲学家们巧妙地反对了,并认为 人类的某些能力是先 验的(先于经验就可以存在的), 经验并不是我们形成知识的根据,而只是提 供知识的质料,如康德的先验论哲学。 康德 的先验思想在人对空间关系的把握中尤其突出,在对空间进行形而上学的描述中,康德说:

“空间不是从外在经验抽引出来的经验概念,因为把感觉归于某种外界事物时已经假定了空间,而外界经验只有通过空间表象才有可能。”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我们要在车库中去寻找一个扳手为例。

首先, 我们会使用一个以自己作为参考的一个坐标系(先验的)。

接着, 接着,我们获得当前收集到的视觉经验(后验的),将这个扳手对应到先验的坐标系当中去。

最后, 我们做出判断:扳手在我三点方向,距离我两米。


这就是康德先验论的精髓之一: 当关于扳手的记忆没有遇到先验的坐标系时,我们是无法得知它在空间中的属性的。所以在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先验与后验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科学家的回答与哲学家的回答类似吗?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其他较为低等的动物(猿猴)进化而来,如果某个能力是先于经验存在的(与“先天”的概念接近),那么这个能力不仅在小婴儿身上会出现,也回在其他动物身上出现。

Mody和Carey等人在2016和2018年做了一个小研究,考察了2岁半到5岁儿童与一只灰鹦鹉可否进行 选言三段论 (disjunctive syllogism)。简单来说,选言三段论为:“ 不是A就是B,如果不是A,则是B ”。其中,这只灰色的鹦鹉叫做Griffin,雄性,品种为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已经20岁了。

a:四个不同外表杯子

b:在A和B中藏一个鹦鹉喜欢的坚果

c:在C和D中藏一个鹦鹉喜欢的坚果

d:掀开A,不在A当中

e:让鹦鹉去做出选择

这个时候各个杯子中有奖励的概率为:

A:0%

B:100%

C:50%

D:50%

所以选择B就是正确,选择其他就是错误的。

我们来看看儿童和鹦鹉的表现如何。

1, 两岁半儿童 的选择B的概率没有超过几率水平(33%)

2, 三岁到五岁儿童 的选择B超过了几率水平,大约分别是:60%,65%和83%

3, Griffin 选择正确杯子B的概率达到了94%

这两个研究表明了:

1, 人类在生命早期(3岁)就可以进行选言三段论,要记得,3岁的小宝宝却没有经过这种专业的“选言三段论训练”哦!

2, Griffin也可以使用选言三段论这种推论。说明了也许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也可以使用这种逻辑

通过这些研究表明,选言三段论推理的能力很可能并不是通过训练(经验)而获得的,这些逻辑很可能早就已经写进人类和其他的基因当中,一旦有适宜的刺激出现,便开始发挥它的用途(找坚果吃)。

让我们问一个更加大胆的问题: 这种推理能力是先天获得的吗?

相应地,在Susan Carey(也是这两篇研究的作者)的《概念的起源》这本书的结尾中,她将进化分为三个时间进程:

1, 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人们获得了某种内在表征的能力(如,将空间转变为以自己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

2,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在文化背景下获得了新的表征资源:把前面所涉及的表征能力“固定”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中

3, 在几年的时间里,每个孩子通过学习来获得更加复杂的表征能力,并且超越了他们从基因中获得那些能力


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结论类似: 也许大自然早已赋予我们许多能力,只是这些能力需要在特定的经验条件下才能够被激发,而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善加利用它们。也许人类之所以比一般的动物要“聪明”,是因为人类更会善加利用与生俱来的某些能力。

本文参考资料:

[1] 罗素. (2011). 西方哲学史.下卷 . 商务印书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