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ater8848
水环境产业最有影响力的卓越综合平台。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给水、排水、污泥,海绵城市,黑臭水体,综合管廊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水业专题研究、资讯报告,论坛会展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研究和咨询,企业推广服务,提供优秀论文、重点企业名录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water8848

城镇污水系统中病毒特性和规律相关研究分析/最狠复工文件出台: 各类审批手续取消! 员工返岗不用隔离! (全文)

water8848  · 公众号  ·  · 2020-02-23 00:01

正文

城镇污水系统中病毒特性和规律相关研究分析

来源 : 王连杰,等 中国给水排水

本文作者
王连杰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金河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郑兴灿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刘智晓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殿海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将刊登于《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第6期,敬请关注!


导语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了病毒在水体中的赋存状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污水处理中病毒的相关研究,认为污水处理厂只要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就能够有效降低污水中病毒的浓度,可阻断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通过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传播。对比分析了污水处理消毒过程中的臭氧消毒、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工艺,再生水处理过程的多级屏障作用可以有效去除病毒,结合工艺控制可以保障出水安全。此外,指出了污水处理工艺中可能产生气溶胶风险的位置,给出了相应的防护建议。这对新冠肺炎期间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传播扩散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2019年12月,武汉暴发了一种以肺炎为特征的新型呼吸系统疾病,经分离鉴定,确认病原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速。2020年2月1日我国研究人员在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核酸阳性,2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在患者排泄物中检测到了活体病毒。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污水处理行业的极大关注,生态环境部紧急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必须加强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的监管工作,避免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

0 1

病毒在污水中的赋存状态

1.1 污水中的病毒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可能通过污水排放、化粪池系统渗滤液和农业区径流进入水环境。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致病菌的研究较多,对病毒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病毒的发生、存活和衰变与致病菌有很大不同 [1] 。目前在生活污水中已经发现了 150多种肠道病毒 [2] ,当人类通过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接触到这些病毒时,理论上就存在一定的被感染风险。 绝大多数关于城市水循环中病毒赋存状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病毒上,而包膜病毒在结构上不同于肠病毒,因此一般认为包膜病毒在水中表现出的特性也有所不同。近年来,污水中的病毒宏基因组显示了人类病毒的多样性,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包膜病毒 [3]
目前人类已知的五种冠状病毒粒子( MERS-CoV,HKU1-CoV,HCoVNL63,HCoV-OC43,HCoV-229E)在人体排泄物中都已经被检测到,综合国内外研究结论,可以认为冠状病毒不太可能对城市水循环卫生系统构成重大威胁 [4]
病毒感染人类需要同时具备 4个必要条件: a. 病毒的存在;b. 一定量的病毒浓度;c. 易感染人员接触病毒;d. 病毒与易感染体表面受体结合。目前尚未见到污水厂进水中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报道,排泄物存在病毒不能简单推断为市政综合污水一定会感染人,污水的净化处理仍然是人类控制疫情传播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从业人员的暴露风险确实增大。
关于 COVID-19在污水系统中生命周期特征、规律的研究还较为有限,但COVID-19作为病毒的一种,其在污水中表现出的特征应该与其他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本次疫情期间污水厂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扩散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1.2污水中的病毒浓度
污水中的病毒浓度取决于受感染人数和受感染个人传播病毒的速度。大多数污水中病毒数据是关于肠道病毒和 qPCR法测量的,污水厂进水中基因组浓度高达10 8 10 9 拷贝 /L ,受限于细胞培养技术和病毒提取方法,污水中病毒粒子数量的报道很少,只能由人体粪便或尿液样本中的病毒量大致推测。比如, Noroviru病毒在人类粪便样本中的基因组浓度可以达到 10 1 0 拷贝 /L [5-6] ,而在非疫情期间,该数值为 10 9 拷贝 /L [7] JCPyV病毒和BKPyV 病毒 在人类尿液中 的基因组浓度为10 10 拷贝 /L ,在污水中的浓度为 10 8 拷贝 /L [8] SARS病毒在患者腹泻排泄物中的基因组浓度为 10 10 拷贝 /L ,而患者尿液中的基因组浓度为 2.5×10 7 拷贝 /L [9] 。综合分析已有研究信息,疫情期间人类排泄物中病毒浓度可能提高 1个数量级,而污水中病毒浓度比排泄物中约低1~2个数量级。
1.3病毒在污水中的存活时间
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后能够存活一定时间,具体存活时间的长短跟病毒种类和环境条件有关,包括温度、有机物和微生物,其中温度是病毒存活的关键影响因素。病毒在污水中一般会吸附在泥砂、粘土、矿物等悬浮固体表面,这些物质可以为病毒提供保护,使病毒具有一定的逆境抗性从而延长其存活时间 [10] 。但同时如果这些固体沉淀下来,也可以成为去除病 毒的一种机制 [11] 。需要注意的是,当病毒颗粒以聚集状态存在时,可以提高其在不利环境因素下的存活几率,这也同时提醒污水厂要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环节。
病毒在生物体外表现出一系列对环境因 素的敏 感性, 其中T90值 (即在水环境中达到90%失活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年不等。污水管网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少于半天,因此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有可能存在病毒。通常认为带有脂膜的病毒在水环境中很容易丧失感染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包膜病毒都能迅速失去传染性。病毒失活率受温度和基质影响较大,温度和盐度越高,病毒的失活率也越高 [12-13] 。在两项有关水中人类冠状病毒的研究中发现,温度对病毒的活性有显著影响,室温条件下的病毒样本的失活率比 4℃条件下高出一个数量级 [14] 。研究表明,病毒存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由病毒外壳蛋白变性和环境中降解蛋白质的胞外酶活性增加引起的 [10]
污水的成分(有机氮组分、细菌病毒)和处理过程对病毒的生存影响较大,经过灭菌的污水中病毒的失活速率大于未灭菌的污水,污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提高了病毒在水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但是污水中的某些物质也能导致病毒加速失活,如冠状病毒在巴氏消毒的污水的 T90远低于蒸馏水培养基 [12]
冠状病毒在未经过滤的初级污水中的存活时间比在过滤的初级污水中更长 [14] 。一项关于冠状病毒在水中存活时间的研究表明, TGEV和MHV两种冠状病毒在水(试剂纯)、地表水和巴氏杀菌的污水中可以长期存活,但传染性都很低,而且温度越高病毒的活性越低 [11] 。另外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在水环境中的传播要比肠道病毒少,因为冠状病毒在废水中会更快地失活,病毒粒子可在 2~3天内减少99.9%,这与SARS-CoV存活数据相当 [14-15] 。可见,污水组分对病毒失活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且不同的病毒和环境样本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但污水处理过程对病毒去除作用无疑是正向的。

0 2

污水处理对病毒的去除作用

一旦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它们就会暴露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因素中,如同生物大分子一样存在,在这些环境因素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推进,病毒数量呈显著的降低趋势,最终出水中病毒的分布呈现对数正态关系 [16] 。表 1列举了一些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和出水中病毒的分布情况 [17-20]

1 病毒在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
病毒种类
进水基因组浓度(拷贝/L)
深度处理出水基因组浓度 (拷贝/L)
MBR出水基因组浓度(拷贝/L)
Enteroviruses
2.2×10 3 7.9×10 3
6.8 250
1.5 53
Adenoviruses
10 6 10 7

10 3 10 4
Rotavirus
10 6 8.9 ×10 6
9.3×10 4 2×10 5
1.9 49
Noroviruses
5.6×10 2 ~8.3×10 3
6.9 250

Astroviruses
10 6 10 8
10 5


2.1污水常规处理
研究表明,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市政污水过程中病毒的去除率为 0.65lg~2.85lg [21] 。一些病毒经过超细格栅就可实现 0.1lg~1.0lg 的去除率,经过生物段处理病毒浓度可进一步降低 1.4lg~1.7lg [17] 。有研究表明,砂滤通常可以去除 10% 98%的病毒,如果在砂滤之前加入混凝工艺,病毒的去除率可提高到3lg [22]
活性污泥可以去除很大一部分病毒,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生物池和二沉池中,生物池中的活性污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生物池中的病毒粒子可以吸附活性污泥的表面,最后和活性污泥一起进入二沉池,通过固液分离富集到二沉池底部污泥中,吸附在剩余污泥上的病毒逐渐失去活性。不同规模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过程可使感染性肠病毒减少约 0 2lg,使感染性腺病 毒减少2lg~3lg 。一项针对 5座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调查发现,污水处理厂从进水到消毒后的病毒浓度降低幅度可以达到1.9lg 5.0lg [23]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较长水力停留时间和较低 MLSS可以提高病毒的去除效果 [24] 。由于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也是物理过程,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后续的消毒工艺对于减少出水中病毒的数量至关重要。
MBR 法是活性污泥法和膜过滤的集成。 MBR法去除病毒的原理可归因于四种机制,即病毒附着在混合固体颗粒上拦截、 病毒粒子被膜截留、病毒粒子被膜上附着层截留以及活性污泥细菌对病毒的捕食和酶分解失活 [25] 。仅从安全和消毒效果角度看 MBR工艺优势明显,经过膜截留后降低了水的浊度,可以大幅度提升消毒效果,降低了出水暴露风险。据报道,在单一MBR法(出水未做进一步消毒处理)去除污水中的病毒效率在 3.0lg~6.0lg 之间 [1] MBR工艺的运行参数也会影响病毒的去除率。有报道表明,较长水力停留时间和较短的污泥泥龄可以提高病毒的去除效果 [26] ,分析认为可能与污泥吸附病毒并快速排除有关。
不同处理工艺生物池混合液中病毒含量以及病毒在液相和固相中的分布未见相关研究,但是,由于存在剩余污泥的排放过程, MBR工艺不会无限浓缩富集病毒,水处理系统很快就可以达到稳态。另外,从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以及病毒在污泥中宜于存活来看,固相浓度理论上应该高于液相,由于相同进水条件下不同工艺生物池污泥总量基本相同,在完全混合的状态下,只要控制好气体和污泥处理环节,不同工艺病毒暴露风险应该差别不大。尽管如此,即使MBR工艺滤液中仍然可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1] ,为了保证出水病毒的去除率,疫情期间需要高度重视污水消毒工作,建议采用紫外消毒的污水处理厂,补充次氯酸钠消毒。
2.2 消毒处理
2.2.1 臭氧消毒
与氯相比,臭氧消毒效率更高,但是需要更高的运行成本。杀灭病毒时臭氧初始剂量一般为 3~10 mg/L,接触时间约为10 min。有研究表明,臭氧和紫外线协同杀灭SARS CoV的速度比有效氯快数百倍,而且可杀死对氯消毒剂有高度抵抗力的微生物 [27] 。水中臭氧含量为 27.73mg/L,作用4min可完全灭活SARS病毒;臭氧含量为17.82mg/L作用4min和4.86mg/L作用10min,均可使SARS病毒的灭活率达100% [28] 。这些参数可以为使用臭氧消毒的污水厂提供参考。
2.2.2 氯消毒
化学消毒剂如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氯胺对病毒蛋白质外壳的损伤较大,足够高剂量的化学消毒剂还可以破坏病毒的核酸。 王新为等考察了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对医院污水的消毒效果,结果发现, SARS CoV 在污水中对含氯消毒剂的抵抗力比大肠杆菌低,当污水中游离余氯量保持在 0.5 mg/L氯或2.19 mg/L二氧化氯以上时可以保证完全灭活污水中的 SARS CoV [29]
一般市政污水深度处理消毒氯的使用剂量为 5~20mg /L,接触时间为30~60min。当氯的投加量﹥10 mg/L,接触时间为60 min时可以杀灭水体中的全部轮状病毒 [8] 。氯剂量为 16和8 mg/L,接触时间为30 min,可分别杀灭污水中 1.2lg和0.35lg 的肠病毒。增加氯剂量或延长接触时间,即提高 CT值可以有效提高病毒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氯胺也是替代的消毒剂,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去除设备和管道上附着的污泥 [30] 。含有效氯为 200、400、600 mg /L的次氯酸钠溶液分别在20、20、10 min 对腺病毒灭活效果﹥4lg,600 mg /L的次氯酸钠作用20 min 灭活效果达到100% [31] 。也有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去除病毒的效果比氯更好,而氯胺杀灭病毒的效果较差。需要指出的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各种水中氮形态和有机物的含量对消毒效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32]
2.2.3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主要破坏病毒的核酸,也会对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产生一定破坏。徐丽梅研究了紫外线对 Polioviru病毒的杀灭作用,低剂量的紫外光线能透过病毒蛋白质外壳导致病毒RNA的损伤 [33] 波长为 254 nm的紫外线照射5 min时,病毒数量明显减少,254 nm紫外线照射30 min时,感染细胞内检测不到病毒粒子。波长为254 nm的紫外线比365 nm的紫外线照射灭活腺病毒气溶胶的效果更显著, 254 nm紫外线和65 ℃热力对一些病毒有不同程度的灭活作用,紫外线照射可作为室内空间整体消毒的一种方法。不同病毒需要的紫外线消毒剂量见表2。

2 不同病毒需要的紫外线消毒剂量 mJ·cm -2
病毒种类
紫外线剂量
Coxsackievirus
20 27
Hepatitis A virus
12 20
Echovirus
16 25
Poliovirus
14 24
Adenovirus
125 167
Calicivirus
16 31
Rotavirus
23 44

Ansaldi等人研究了紫外线对 SARS CoV 、甲型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灭活效果。紫外线( 40 mW/cm 2 )下,分别作用 2 min即可破坏病毒的核酸,使病毒失去全部活性 [34]

2.3 膜过滤
膜过滤工艺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少水中病毒的数量,膜过滤法去除病毒是一个单纯的物理过程,即利用膜孔隙通道截留水中的病毒粒子。由于大多数病毒颗粒( 10~300 nm)通常比 微滤膜 的孔径( 100~1000 nm)小,因此过滤起始阶段病毒去除率较低,微滤膜的去除效果不到1 lg,但随着膜上污染物的积累过滤效率有所增加,即使膜上污染物在水力反冲洗时微滤膜仍能保持较高的病毒去除率。另外根据报道混凝-微滤系统可以减少 4lg 的病毒,长期过滤过程中膜的不可逆污染会改善混凝 -微滤系统中病毒的去除,即使没有混凝预处理,膜也可以有效过滤病毒颗粒 [35]
超滤膜孔径大小约为 2~50 nm,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而且可以物理消除大多数病毒,并且随着膜表面形成滤饼层加厚可以进一步提高病毒的去除效率 [36] 。此外,通过调整跨膜压力 (TMP)也可以实现更高的病毒去除率。带微量负电荷的超滤膜比带中性电荷的超滤膜更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36]
反渗透膜可以看作一种离子级的过滤器,可以过滤掉几乎所有冠状病毒和其他绝大多数病毒,这一点已经在 2003年 SARS 期间在国内再生水厂运行结果得到充分证明。各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能力不同,总结见表 3。

3 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对病毒去除效果
处理工艺
工艺参数
去除效果/lg
备注
絮凝剂
铝盐、铁盐
1~2.86

微滤
混凝-微滤
0.2~5.1
混凝-微滤处理效果提升
超滤
负电荷
>3.0
再生水主流工艺
纳滤

>5.4

反渗透

>6.5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膜组件的断丝率是影响病毒去除率的关键因素,疫情期间应切实加强膜完整性检测。
2.4 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病毒
从公共健康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污水厂进、出水中可能带有病毒,所以,上述病毒感染人的四个条件中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但这只是说明污水处理厂出水有病毒存在的可能性,美国进行的大量与污水回用有关的流行病研究表明,再生水利用是安全的。 2003年SARS暴发高峰期间,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对市内各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进行了检测,也均未发现SARS病毒。原因可能是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时出水中病毒浓度和活性已经很低,达不到病毒的检出条件,少数病毒随着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到地表水中,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氧化、阳光中的紫外线等也会迅速使病毒失去活性 [4]
综合以上研究结论可知,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只要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即可有效去除、杀灭污水的 COVID-19,因此污水处理厂不会成为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2.5 污泥处理对病毒的去除作用
污水处理过程中单纯的沉淀和过滤过程仅是将病毒转移和富集到污泥中,因此,污泥中病毒的灭活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污泥处置时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病毒学安全性问题。而污泥的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如脱水、堆肥、热处理和中温厌氧消化均可有效杀灭病毒,其中热处理是迄今为止病毒失活效率最高的污泥处置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活性污泥吸附的病毒仍然具有感染风险,处置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护手段。另外,已经有证据表明,剩余污泥中的水分在处置过程中可能形成气溶胶,由于气溶胶中的病毒附着于其他物质而处于结合状态,可免受生物学(酶作用)和理化(温度、 pH 和紫外线等)因素的灭活作用,从而可以长期保持其感染性,这些气溶胶如果不加处理可能产生一定风险 [39]
2.6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气溶胶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由固态或液态颗粒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气溶胶颗粒粒径一般在 1~5μm。污水中气泡在外力作用下从污水中快速逸出产生爆裂,散落出许多大量细微固液颗粒即形成气溶胶,这个过程将会同时携带污水中的微生物,变成生物气溶胶。病毒比细菌更容易被气溶胶携带,有研究发现包膜病毒比非包膜病毒更容易附着在颗粒上。
目前,对污水处理中气溶胶携带病毒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针对肠道病毒的研究。研究表明,水力跌落大、湍动剧烈的污水处理单元形成气溶胶就越多。污水提升、格栅间、除渣、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机房等预处理过程气溶胶浓度高于其他处理区域。不同处理工艺气溶胶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传统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池体表面积大,工艺相对复杂,潜在产生气溶胶的点位相对较多; MBR工艺虽然曝气量大,但由于工艺相对较易封闭,在控制气溶胶风险上有一定优势 [38] 。也有监测发现,预处理过程气溶胶的浓度与处理厂的规模相关,规模越大,气溶胶浓度越高。对于近几年兴起的地下或半地下污水处理厂而言,由于其相对封闭、湿度较大,更加需要严格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切实做好全厂气流的组织和调控,各区域操作空间换气量一定要小于除臭排气量,封闭池体远离抽气口的一端应该适当打开,使操作空间和 池体密闭空间真正形成气体的有序负压流动,避免形成空气流通死区。如果简单封闭池体、加大地下操作空间的换气次数,反而可能会增大气溶胶在操作空间的扩散风险。另外,研究表明生物除臭反应器在处理臭味气体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削减微生物气溶胶 [39]
研究表明,污水系统工作人员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40] 2003年SARS期间,WHO认为感染SARS的危险职业包括污水处理厂工人和食品及动物管理者。目前COVID-19气溶胶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41] ,出于安全考虑,污水处理操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工作,佩戴手套、面罩或护目镜和防护服,尽量避免接触容易产生气溶胶的区域。疫情期间排水管渠维护和清疏作业应以机械、水力为主,非特殊情况下不建议组织下井作业。对于清理出来的固体废物必须及时用密闭运输车辆运送到符合规定的场所最终处置。污水处理厂应立足于 “以人为本”,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利用在线仪表的优势,尽量减少人工化验检测频次,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0 3

总结和展望

受感染者的排泄物中可能存在活性 COVID-19 ,但并不意味着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消化道(粪 -口)传播在全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病毒感染人类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不能从排泄物中检测到活体病毒,就简单推断出污水处理厂也会成为 COVID-19 病毒的传染源。
污水处理过程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浓度,降低幅度可以达到1.9 lg ~5.0lg。污水处理厂只要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即可彻底阻断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
污水处理过程必须高度重视消毒处理,消毒效果排序: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氯消毒>次氯酸盐消毒。
必须高度重视污泥处理过程。污泥处理中脱水、堆肥、石灰处理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杀灭效果有差异。
再生水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去除病毒,结合工艺控制可以保障出水安全。
为避免气溶胶暴露风险,加强防护,减少人工取样和检测频次,加强除臭处理,地下污水处理厂重视气流和系统调控。
污水处理厂要充分利用在线仪表优势,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的同时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病毒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空白,近期建议可以围绕生物池混合液中病毒在液相和固相中的分布比例以及病毒扩散、吸附规律等开展。

参考文献:
[1] Zhang C M, Xu L M, Xu P C, et al . Elimination of viruses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requirements and technologies[J].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6, 32(4): 69.
[2] Wong K, Fong T, Bibby K, et al . Application of enteric viruses for fecal pollution source tracking in environmental waters[J]. Environ Int, 2012, 45: 151-164.
[3] Cantalupo P G, Calgua B, Zhao G, et al . Raw sewage harbors diverse viral populations[J]. mBio, 2011, 2(5): e111-e180.
[4] Wigginton K R, Ye Y Y, Ellenberg R M. Emerging investigators series: the source and fate of pandemic viruses in the urban water cycle[J]. Environ Sci: Water Res  Technol, 2015, 1(6): 735-746.
[5] Lai C C, Wang Y H, Wu C Y, et al . A norovirus outbreak in a nursing home: Norovirus shedding time associated with age[J]. J Clin Virol, 2013, 56(2): 96-101.
[6] Chan M C, Sung J J Y, Lam R K Y, et al . Fecal viral load and norovirus-associated gastroenteritis[J]. Emerg  Infect  Dis, 2006, 12: 1278-1280.
[7] Da Silva A, Claude L S, Parnaudeau S, et al . Evaluation of removal of noroviruses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Different behaviors of genogroups I and II[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8, 73(24): 7891-7897.
[8] Hamza I A, Jurzik L, überla K, et al . Evaluation of 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human picobirnavirus and Torque teno virus as indicators of fecal contamination in river water[J]. Water Res, 2011, 45(3): 1358-1368.
[9] Poon L L M, Chan K H, Wong O K, et al . Detection of SARS coronaviru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by conventional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assays[J]. Clin Chem, 2004, 50(1): 67-72.
[10] 吉铮 . 城市污水及再生水中典型病毒的赋存及分布特性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Ji Zheng.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Occurrences and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Viruses in Domestic Sewage and Reclaimed Wastewater [D]. Xi’an :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14(in Chinese).
[11] Casanova L, Rutala W A, Weber D J, et al . Survival of surrogate coronaviruses in water[J]. Water Res, 2009, 43(7): 1893-1898.
[12] Justin D B, David E S, Robert J C, et al . Persistence of H5 and H7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water[J]. Avian Dis, 2007, 51(S1):285-289.
[13] Lebarbenchon C, Sreevatsan S, Lefevre T, et al . Reassortant influenza a viruses in wild duck populations: Effects on viral shedding and persistence in water[J]. Proc Biol Sci, 2012, 279: 3967-3975.
[14] Gundy P M, Gerba C P, Pepper I L. Survival of coronaviruses in water and wastewater[J]. Food Environ Virol, 2008, 1(1): 10-14.
[15] Wang X, Li J, Jin M, et al . Study on the resistance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associated coronavirus[J]. J  Virol Methods, 2005, 126(1): 171-177.
[16] Zhang C M, Wang X C.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urban surface waters based on real-time PCR detection of typical pathogens[J]. Hum Ecol Risk Assess: An Int J, 2012, 18(2): 329-337.
[17] Zhou J H, Wang X C, Ji Z, et al .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and viral pathogens and their survival/fading in the proces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use[J].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5, 31(1): 109-120.
[18] Francy D S, Stelzer E A, Bushon R N, et al .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conventional secondary treatment, and chlorine and UV disinfection to remove microorganisms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s[J]. Water Res, 2012, 46(13): 4164-4178.
[19] Kuo D H W, Simmons F J, Blair S, et al . Assessment of human adenovirus removal in a full-scale membrane bioreactor treating municipal wastewater[J]. Water Res, 2010, 44(5): 1520-1530.
[20] Nordgren J, Matussek A, Mattsson A, et al . Prevalence of noroviru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virus concentrations during one year in a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J]. Water Res. 2009, 43(4): 1117-1125.
[21] Kitajima M, Iker B C, Pepper I L, et al . Relative abundance and treatment reduction of viruses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viral indicators[J]. Sci Total Environ, 2014, 488/489: 290-296.
[22] Shirasaki N, Matsushita T, Matsui Y, et al . Estimation of norovirus removal performance in a coagulation–rapid sand filtration process by using recombinant norovirus VLPs[J]. Water Res, 2010, 44(5): 1307-1316.
[23] Simmons F J, Xagoraraki I. Release of infectious human enteric viruses by full-scale wastewater utilities[J]. Water Res, 2011, 45(12): 3590-3598.
[24] Shang C, Wong H M, Chen G. Bacteriophage MS-2 removal by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J]. Water Res, 2005, 39(17): 4211-4219.
[25] Chaudhry R M, Nelson K L, Drewes J E. Mechanisms of pathogenic virus removal in a full-scale membrane bioreactor[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5, 49(5): 2815-2822.
[26] Wu J L, Li H T, Huang X. Indigenous somatic coliphage removal from a real municipal wastewater by a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J]. Water Res, 2010, 44(6): 1853-1862.
[27] 邱国臻 ,杨东蓝,文才,等. SARS患者用后医疗 设备的消毒方式与实践 [J]. 医疗卫生装备,2003,24(7):22-24.
Qiu Guozhen, Yang Donglan, Wen Cai, et al . Disinfection methods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equipment for SARS patients [J].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2003,24(7): 22-24 (in Chinese) .
[28] 张珈敏,郑从义,肖庚,等. 臭氧水对SARS病毒的灭活效果观察[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1):27-28.
Zhang Jiamin, Zheng Congyi, Xiao Geng, et al . Examin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ozone solution disinfectant in inactivating SARS virus [J] .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04,21(1): 27-28 (in Chinese) .
[29] 王新为 ,李劲松,金敏甄,等. SARS冠状病毒的抵抗力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2):67-71.
Wang Xinwei, Li Jinsong, Jin Minzhen, et al . Study on resistance of SARS-conaroviru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2004,21(2): 67-71 (in Chinese) .
[30] 赵琳. 紫外与次氯酸钠消毒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Zhao Lin. Study on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V Disinfection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Disinfection [D] . Xi’an :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14(in Chinese).
[31] 李杰 ,魏秋华,饶林,等. 常用消毒剂对新发现腺病毒55型灭活效果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5):405-407,410.
Li Jie, Wei Qiuhua, Rao Lin , et al . Study on inactivation efficacy of common disinfectants against new human adenovirus type 55 strain[J].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16,33(5): 405-407,410 (in Chinese) .
[32] 曹艳丹,李莹,冯萃敏,等. 氯消毒对再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特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2018,36(12):59-63.
Cao Yandan, Li Ying, Feng Cuimin , et al . Effect of chlorine disinfect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reclaimed water[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8, 36(12): 59-63 (in Chinese) .
[33] 徐丽梅. 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紫外线和氯消毒灭活作用机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Xu Limei. Mechanisms of Waterborne Pathogens Inactivation under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and Chlorination [D] .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17(in Chinese).
[34] Ansaldi F, Banfi F, Morelli P, et al . SARS-CoV, influenza A and syncitial respiratory virus resistance against common disinfectants and ultraviolet irradiation[J].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Hygiene, 2004, 45(1/2):5-8.
[35] Shirasaki N, Matsushita T, Matsui Y, et al . Effects of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membrane fouling on virus removal by a coagulation–microfiltration system [J]. J Water Supply: Res and Technol-Aqua, 2008, 57(7): 501-506.
[36] Antony A, Blackbeard J, Leslie G. Techniques for virus removal by membrane processes[J]. Crit Rev Environ Sci Technol, 2012, 42(9): 891-933.
[37] Viau E, Bibby K, Paez-Rubio T, et al . Toward a consensus view on the infectious risks associated with land application of sewage sludge[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1, 45(13): 5459-5469.
[38] Upadhyay N, Sun Q, Allen J O,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aerosol emissions from wastewater aeration basins[J]. J  Air   Waste Manage Association , 2013, 63(1): 20-26.
[39] 杨凯雄,侯红勋,王颖哲,等. S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逸散特征[J]. 环境科学,2018,39(11):4909-4914.
Yang Kaixiong, Hou Hongxun, Wang Yingzhe , et al . Characteristics of bioaerosols emitted from WWTP with SBR treatment proces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 39(11): 4909-4914(in Chinese).
[40] Brisebois E, Veillette M, Dion-Dupont V, et al . Human viral pathogens are pervasiv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center aerosols[J]. J Environ Sci, 2018, 67(5): 45-53.
[41] Titcombe Lee M, Pruden A, Marr L C. Partitioning of viruses in wastewater systems and potential for aerosolization[J]. Environ Sci Technol Let, 2016, 3(5): 210-215.

编辑: 丁彩娟
制作: 文   凯
审核: 李德强
微信号: cnww1985

投稿咨询: 022-27835707

广告咨询: 022-27835639

发行咨询: 022-27835231

官方网站: www.cnww1985.com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精选留言



  • Jason



    目前北方温度(和文献报道的4℃左右比较接近)条件下病毒会在人的排泄物中存活(注意不是“生存”,离开宿主的病毒已经无法代谢,仅保留一定的感染活性,且一定是逐渐衰减的)。对于已经存在感染者的小区,理论上病毒会在排泄物中存活一段时间,因此会有病毒传播风险。因此疫情期间排水管渠维护和清疏作业应以机械、水力为主,非特殊情况下不建议组织下井作业。对于清理出来的固体废物必须及时用密闭运输车辆运送到符合规定的场所最终处置。必须进行清理操作时,操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工作,佩戴手套、面罩或护目镜和防护服。且一定注意这些防护用品的防护时间(如N95口罩4小时,且如遇到浸湿需要清洗面度,并立即更换口罩)。

  • 刘智晓(朋友)



    根据美国201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的关于包膜病毒在废水中的存活时间的研究显示,包膜病毒在水温10℃情况下90%的灭活时间需要28-36h,因此,我们还是要注意疫情重点城市疫情期间接收定点医院废水的市政污水厂操作过程尽量不要接触进水,包括预处理段。建议疫情期间尤其注意,防护服+防护眼镜。尽量避免与人体皮肤或粘膜的直接接触。

  • 刘智晓(朋友)



    管道维护工作,需要加强防护级别,虽然目前尚未对新型冠状病毒在污水中的存活进行检测,但是根据其它相似病毒在污水中存活特性,建议疫情期间尤其注意,防护服+防护眼镜。尽量避免与人体皮肤或粘膜的直接接触。主要是针对疫情严重城市。

【延期通知】 中国给水排水 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同期召开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大会延期举办的通知


关于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延期举办的通知

根据上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原定于2020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会场酒店) 举办的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延期举办。会议延期至疫情结束后召开,具体召开日期另行通知,会议地点不变。特此通知!
本次会议自筹备以来,得到国内外知名行业组织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感谢您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年伊始,一场牵动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充分彰显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作为本次会议主办方,我们更关心大家的安全和健康。因本次会议延期造成的诸多不便,我们深表歉意!也敬请大家理解!
风雨无阻向前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立春已过,万物向阳。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勠力同心,一定会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病毒无情人有情,再次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克时艰!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2020年2月12日



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同期召开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邀请函(请提前报名,限1000人)


共创  共生 共赢-- 鼎力打造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核心品牌生态圈
时间 延期至疫情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会议延期至疫情结束后召开,新的具体召开日期另行通知)
地点: 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会场酒店)
酒店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路38号乙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水务(集团)生物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德国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 BHU Umwelttechnik GmbH
北京京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二七机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徐州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普拉克环保系统 (北京)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鼎玖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汉能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国家环境保护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部下属)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亚洲环保》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支持单位:
《给水排水》杂志
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海陆重工有限公司
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梅凯尼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宝福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中瑞(天津)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桐乡市小老板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江苏琴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凯翔传热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德水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宜兴华都琥珀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斯坦福大学威廉与克罗伊 •科第伽资源回收研究中心 (William & Cloy Codiga Resource Recovery 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台湾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荷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 东北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支持媒体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 中国环保在线、《环境卫生工程》杂志、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 ( http://www.cnww1985.com) 、中国水网、慧聪水工业网、水世界 -中国城镇水网、必高环保人才网、亚洲环保杂志 、水处理技术杂志等.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酝酿多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 “水十条”)颁布。该计划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预计到2020年中国水处理投资可超2万亿元。随着水行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也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截至 2019年2月底,全国设市城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5500多座,污水处理能力达2.04亿立方米/日,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5000多万吨(不含工业污泥4000多万吨)。“水十条”规定,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而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7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住建部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督促落实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合理选择工艺,加快设施建设。各级排水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污泥处理处置单位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对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对非法污泥堆放点要一律予以取缔,不满足防护要求的污泥临时堆放点要限期完成达标改造;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转移、倾倒、处置污泥的,要严格依法处罚。要打通污泥无害化产物的出路,“以资源化带动产业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对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前景与发展趋势,切实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要求,避免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 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水务(集团)生物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德国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普拉克环保系统 (北京)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等单位决定举办 “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届时将邀请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到会作主题报告,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准实施、成熟工艺及设备运行经验、污泥处置政策等问题进行解答和研讨交流,同时为相关单位搭建推介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参会并作学术交流。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于 2010年(第一届,秦皇岛)、2011年(第二届,青岛)、2012年(第三届,大连)、2013年(第四届,上海)、2014年(第五届,长沙)、2015年(第六届,宜兴)、2016年(第七届,天津)、2017年(第八届,北京)、2018年(第九届,保定)、2019年(第十届,上海)分别在秦皇岛、青岛、大连、上海、长沙、宜兴、天津、北京、保定、上海 举办了第一至十届污泥处理处置高级研讨会,此次是第十一届,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它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会议。

一、大会运作原则和目标
本届大会按照专业化、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
邀请污泥处理处置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二、大会形式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 60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 为辅助的形式。
参观项目名称: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项目
建设单位:中节能(西安)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大道延伸段与皂河交汇处西南,渭河防洪堤 200米防护林带以南,皂河以西,渭水汤苑温泉以东。
建设规模:日处理市政污泥 1000吨(含水率80%),年处理36.5万吨。
工艺路线:热水解 +厌氧消化+离心脱水+密闭式低温干化。

三、大会征稿主题

1、各地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概况及规划(工程信息和工程实例介绍);
2、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标准解读及政策探讨;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设计经验;
4、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工艺选择;
5、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管理经验探讨;
6、污泥生物堆肥与土地利用技术及工程实例;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8、流化床污泥焚烧炉技术及应用;
9、热电厂、水泥厂等工业领域掺烧城市污泥的应用实例;
10、污泥厌氧发酵/工业化生物制气技术与装备;
11、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
12、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与装备;
13、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设计经验,调试、运行管理经验等;14、高效污泥脱水技术与装备;
15、污泥输送技术与设备;
16、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调研报告和市场分析;
17、自来水厂污泥的处理及处置;
18、工业污泥处理及处置/工业园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村镇污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19、国家“十三五”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及投资热点;
20、污泥干馏,污泥碳化,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
21 、黑臭水体及坑塘污水污泥治理和工程案例。
22 、污泥处理处置升级改造技术及工程案例。
23 、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污泥处理处置等。
24 、中国污水污泥综合治理投资运营管理公司(机构), 设计院(公司), 总承包公司,工艺技术专业公司,装备、材料、药剂供应商等单位名录汇编。
25 、青年创新技术成果、专利 、解决方案等展示交流对接(利用 会议论文集 、网站 、微信平台 、会议现场展板等 )。
26、无废城市环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标准、技术及案例
27、其他相关主题(如除臭、渗滤液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等)。

附件: 2019年的部分技术报告:
(播放PPT的屏幕比例为 16:9的宽屏 )
领导致辞:
同济大学前校长、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资深教授  高廷耀 先生 致辞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吴凡松 总经理 致辞
(主持人: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郑兴灿  博士  )
题  目: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研究进展及工艺路线选择
报告人:戴晓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教授,麦迪逊大学教授
题  目:污泥资源产品精致化——碳与氮要选边?
报告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原巡视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理事长 张悦  教授 (张悦 先生 曾任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城市建设司巡视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城市供水、节水、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工作。)
题  目:“高压带式TJSD连续污泥深度脱水设备+低温干化”联用污泥处理技术
报告人: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申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题  目: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瓶颈与方向
报告人: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王凯军  教授

题 目: 景津压滤机污泥装备在污泥行业中的应用

报告人: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姜桂廷 董事长

题 目: 污泥催化湿式氧化工艺介绍
报告人: 浙江向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胡雁龙 总工程师
题  目: 污泥热解技术示范工程研究
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许国仁 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专家
目:低进水VSS/TSS比率对污泥产量的影响
报告人:曹业始--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前首席专家,国际水协会会士(IWA Fellow), 国际水协会营养物去除和回用专家领导小组成员,世界银行环境顾问
共同作者:Daigger G.T.  密西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水协(IWA)和美国水环境联盟(WEF)前主席
作者:曹业始,Daigger G.T.
摘要:污泥处理和处置是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瓶颈之一。2017年全国污泥产率高出正常污泥产率值约50%。进水中低VSS/TSS比是造成这现象决定因素。本演讲就此结合实际数据和数学模拟进行了定量化说明,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主持人: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金河   总工 )
题  目:污泥基生物炭混烧技术与环境面向
报告人:台湾交通大学  黄志彬  讲座教授
题  目: 容积式堆肥与污泥回归良性物质循环报告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朱向东   副总经理
题  目:低温热泵干化技术市政污泥及工业污泥运用和注意事项
报告人:广东力达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周丁熙  董事长
题  目:普拉克市政污泥及有机垃圾厌氧处理技术及案例分享
报告人: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傅强  销售经理
题 目:艾尔旺AAe技术及装备在污泥处理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 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柳才华  副总经理
题  目:热水解高级消化处理污泥的新进展
报告人:康碧环境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邓缔 销售经理
题  目: 恩萨污泥处置核心技术装备及应用案例  报告人: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冯磊 技术市场经理
题  目:污泥强化脱水耦合资源化技术体系构建
报告人: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张伟军  副教授
题  目:低运行成本的污泥干化技术之道
报告人: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石文政  总经理
题目 :污泥低温干化技术与项目应用
报告人: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谭吉祥 总监
题  目: 新型连续生物焦吸附再生装置及瑞典污泥分析仪表介绍
报告人: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谢小东 技术经理
题  目:德国诺姆里希污泥热解技术介绍与应用
报告人:Prof. Numrich GEV  曹臻  项目经理
题  目:缓解污泥围城的困局—苏伊士污泥焚烧及前处理工艺
报告人: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  程忠红 技术推广经理
题  目: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探讨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李成江 顾问总工
题  目: 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剩余活性污泥提升厌氧污泥消化池处理能力
报告人: 华南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立国  博士  副教授/副所长
题目:施维英脱水污泥泵送系统及料仓存储系统技术和工程应用
报告人:上海施维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张良  总监
抽奖奖品【 华为笔记本电脑 等】由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等单位 赞助提供)
主持人: 杭世珺 北控水务集团 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
题  目:污泥厌氧消化产气增效及产物出路研究
报告人: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金河 总工
题  目:上海中心城区污泥处理的探索与思考
报告人: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陈广  副总经理
题  目: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技术的能源化利用及发展前景
报告人: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  邓茜 高级技术经理
题  目: 首创污泥服务模式与实践探索
报告人: 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  梁远  总经理 / 颜莹莹 技术总监
题  目:我国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解析及上海实践探索
报告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胡维杰   三院总工
抽奖(奖品【 华为笔记本电脑 等】 由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等单位 赞助提供)

(主持人: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  陈凡阵  研究员级高工  )

题 目: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最新技术一一利用烟气余热的污泥低温干化(以废治废、节能减排、“泥”“霾”共治)
报告人: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翁焕新  教授
题  目: 基于连续热水解+厌氧消化的生物质污泥处理技术
报告人:北京洁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锋   研发总监
题  目: 安德里茨公司上海白龙港项目污泥焚烧技术
报告人: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化学制浆及动力技术部  张勇  总经理
题  目:基于有机无机分离技术的污泥全面资源化工艺综合应用及工程实践
报告人: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王学科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题  目: 超低能耗无臭气干化新技术——污泥无热干化技术
报告人:秦皇岛尼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张晓春  教授
题  目: 新型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报告人: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刘道广  副总裁
题  目: 沼气提纯技术及运营
报告人:北京三益能源环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宋丽  产品经理

题  目:带式污泥干化机在污泥减量过程中的热平衡

报告人: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陆建国 总经理
题  目: 深耕城镇污泥炭化技术,开拓有机固废协同处置
报告人: 安徽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何光亚  技术研发部部长/高工
题目:竹园片区污泥处理处置扩建项目汇报
报告人: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胡文韬  副总经理
题  目: 污泥深度脱水与卫生填埋
报告人: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由才  教授 /博导
题  目: 河道淤泥综合治理技术探讨及工程案例分享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杨家轩 高级工程师
(主持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王涛 副总工 研究员级高工 )
题  目: 污泥焚烧无须顾虑尾气污染物
报告人:北京建筑大学  郝晓地 教授  (郝晓地,男,山西柳林人,教授,从事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数学模拟技术、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现为国际水协期刊《WaterResearch》区域主编(Editor))
题  目: 能量自给型污泥干化焚烧及尾气处理技术
报告人:哈尔滨华崴重工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别如山   技术总监/教授
题  目:多段回转发酵舱式污泥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及工程应用
报告人: 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史东明  总经理
题  目: 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应用
报告人: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太明  总经理
题  目:城市污泥与餐厨垃圾资源协同回收技术研发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汪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题  目: 城市污泥治理之巴安战略
报告人: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张春霖  董事长
题  目:市政污泥一体化连续炭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报告人: 湖南鼎玖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姜良军 总经理
题  目: 污泥低温干化的应用与前景
报告人:广东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李相宏  董事长
题  目:新能源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介绍
报告人: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孙红波 副总经理
题  目: 污泥监测新技术与应用
报告人:上海在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金磊  CEO
题  目: 沃根瑞污泥仓式好氧发酵技术应用
报告人:中大万邦(厦门)有机质科技有限公司   詹技灵  总工
题  目: 原位生态治理黑臭淤泥污泥技术
报告人:  江苏鑫泰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金亚伟  总经理(温州大学特聘教授)
题  目: 基于土地利用的市政污泥稳定化技术优化及生态风险管控
报告人: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长明 教授
题  目: 从洛阳两期工程设计看中国污泥堆肥技术发展
报告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王涛 副总工 研究员级高工
题  目: 破解产业瓶颈,推动污泥堆肥土地利用

报告人 :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俊 博士

抽奖(奖品【 华为笔记本电脑 等】由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等单位 赞助提供)
(主持人: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季民  教授 )
题 目: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人: 朱南文 教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所所长
题 目:微粒塑料污染,防治对策与生物降解创新研究(Microplastics pollution,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biodegradation innovations )
报告人:斯坦福大学威廉与克罗伊•科第伽资源回收研究中心 吴唯民 教授 博士
题  目: 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报告人: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李小伟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题  目: 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挑战与新机遇
报告人: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刘和 院长 教授
抽奖(奖品【 华为笔记本电脑 等】由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等单位 赞助提供)

四、参会人员

1、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厅、城建局、各地建委、水务局、环保局(厅)、排水处、海绵办、开发区管理部门、各地方河湖长单位等。
2、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行业协会学会代表等;各地供水排水协会学会代表等;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会员单位代表等。
3、设计单位、工程总承包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南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设计院、天津大学设计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省环科院、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城建设计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 中设设计集团、 山东省阳光工程设计院、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京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化学工业部第六设计院)、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市市政设计院、净化集团(玉环)给排水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环科院、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化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常德市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北京京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 等。
4、高校(研究院所): 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江南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科大、上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学院、斯坦福大学 威廉与克罗伊•科第伽资源回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河海环境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原工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中南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苏州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华东理工大学、 韩国庆北国立大学、浙江大学热能所、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等。
5、各地水务、环保、污泥投资建设运营单位:天津创业环保集团、北控水务集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北京首创、北京碧水源、启迪桑德、天津水务集团、成都市兴蓉环境、安徽国祯环保、深圳市水务(集团)、上海城投水务、重庆水务集团、东莞市水务投资、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南京水务集团、杭州市水务集团、武汉市水务集团、沈阳水务集团、厦门水务集团、珠海水务集团、山东水务发展集团、青岛水务集团、济南水务集团、上海巴安水务、中环保水务投资、昆明滇池水务、云南水务、中国水务集团、中国水务投资、粤海水务、威立雅水务、苏伊士环境集团、中法水务投资、中国光大水务、贵州水务、海口市水务、华衍水务、天津华博水务、中环水务集团、成都排水、首创爱华市政环境、重庆康达环保、江苏长江水务、铁汉生态环境、沈阳振兴环保、大连德泰小窑湾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成都自来水公司、中美绿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中持水务、江苏大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银泰达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环保集团、 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济南市西区污水处理厂、常州市金坛区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上海南汇自来水公司、包头排水公司、中山公用水务、镇江市水业总公司、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中电环保固废资源有限公司、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国惠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环卫集团、湖南军信环保集团、大连德泰控股有限公司、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花都净水有限公司、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都机场动力公司、济宁中山水务公司、山东公用控股污水公司、湖南新晃污水厂、重庆渝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研发中心、中海油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 财金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通用水务公司、合肥热电集团、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 、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公司、金州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城北污水处理厂 等。
6、环保、生态环境、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工程公司等。成都德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瑞新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凯威尔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北控威保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徕卡(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蒂蔼欧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天津管得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帕斯菲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宜居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无锡通源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宁波鸿环土工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鼎玖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大万邦(厦门)有机质科技有限公司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广东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爱尔福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在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水管家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Prof. Numrich GEV 、大连青乌环保、江苏优联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科尼兹环保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北排建设、吉林省拓达环保、苏州四方特种滤布、 无锡国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乡仲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安阳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成都中科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科蓝博(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石垣环境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上海美伽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力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维美德自动化公司、德国 Prof. Numrich GEV 、昆山威胜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辽宁裕嘉和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中安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奥图泰、菱重环环境技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河南光宇鸿恺电子、 普茨迈斯特、艾特克控股集团、陕西先科环境、帕克环保技术、山东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龙之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凯英科技发展、上海莱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泰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百明汇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爱姆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神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创源环保有限公司、江苏东邦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华瑞朗斯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加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索理思(巴斯夫)、广东天凯环保有限公司、上海贡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宝联气体有限公司、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天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贝卡特环境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九洲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天府重工有限公司、徐州三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华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芬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甬和环保科技公司、格兰富(上海)公司、青岛金海晟环保科技公司、浙江三联环保科技公司、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公司、青岛思普润环保科技公司、爱森絮凝剂中国公司、山东中科恒源环保公司、江苏康泰环保科技公司、山东恒远利废环保公司、深圳深能环保上洋公司、扬州四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烟台桑尼核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国美水技术公司、山东创业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太原正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海川博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金瑞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侨邦国际有限公司、 上海环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铝山东有限公司、华章科技、杭州楚天科技有限公司、常熟市德润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重庆泽正、九洲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 、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巨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厦门曙光伟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徐州格雷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四川宏佳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菱重环环境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湖南奇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格林兰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蔚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发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桐乡市小老板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等。

五、企业赞助方案(不讲价)

1、联合主办单位(赞助费15-20万元)
2、协办单位 (赞助费6万元)
3、大会上发言(报告15分钟+5分钟问答)/ 文章发表2-3篇/2个代表,发资料,现场展示易拉宝1个,论文集前彩插广告1P等共计3万元。
4、会场外集中展示区展示桌(3万元每个,含2人参会费)。
5、其他赞助方式(如礼品、晚宴、抽奖奖品等),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6、会议论文集广告:封底15000元;封二12000元;封三10000元;前彩插首末页:12000元/页;前彩色插页:8000元/页。
7、政府部门、水务集团、设计院(集团)本单位团体 30人以上的,前30人按照2000元每人,超过30人的会议代表超过部分免费(同一单位,只收前30人会议费),但须提前回执到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审核通过。

有意协办或在会上进行交流、宣传的水务、工程公司、设备厂家等可与编辑部联系(022-27835639,13752275003 王领全)。
六、参会和住宿
会务费: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3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不含住宿费);2020年3月10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900元/人;2020年3月10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现场不能刷卡交会议费。 注:需要现场或者提前领到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提前将会务费汇款到杂志社。会议费现场只能收现金,不能刷卡。
收款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 户 行 :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    号 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住宿
住宿费用自理

酒店
会场酒店: 西安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五星级)
第二住宿酒店:西安市蓝溪国际酒店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科技路38号乙 ,住宿费用自理。
西安雁塔区高新四路高新九号近高新三路
费用
豪华双床房为 RMB 600元/天
(单人入住含单早,双人入住含双早)
普通大床房、普通双床房均为 RMB 400元/天
(单人入住含单早,双人入住含双早)

酒店房间紧张,请提前回执、预订房间并付款。请 3月1日前联系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的 金晟 18622273726, 办理预定房间手续,请将预定住房费用汇款至:金晟 6217 9002 0000 4602 885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汇款时请注明入住参会代表姓名及单位名称,入住香格里拉酒店的代表需提前支付实际住宿天数房费,入住蓝溪国际酒店的代表需提前支付首晚住宿房费。

交通:
1、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距离西安蓝国际酒店约700米距离,步行预计9 分钟左右。
2、西安香格里拉酒店距离西安咸阳机场约40公里,打车预计110元左右,预计用时1个小时。距离西安北站(高铁站)约20公里,打车预计50元左右,预计用时45分钟。距离西安站约12公里,打车预计30元左右,预计用时30分钟。距离西安南站约33公里,打车预计100元左右,预计用时1个小时。
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 : 王领全  13752275003
金晟(会计,发票和预订房等)18622273726
孙磊 (广告、展示等)137 0211 3519
任莹莹(投稿等)151 2236 0102
彭秀华(投稿等)139 2083 5820
文凯(发资料等)176 1220 9907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 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单位

邮 编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是否
住宿
房间类型和数量

























汇款
方式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发票
信息
请逐项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普票和专票都须填好四项内容)
普票:发票抬头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
专票:发票抬头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



同期会议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千人大会: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同期会议

时间:延期至疫情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会议延期至疫情结束后召开,新的具体召开日期另行通知)
地点: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会场酒店)
会场酒店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路38号乙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水务(集团)生物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普拉克环保系统 (北京)有限公司
徐州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国家环境保护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部下属)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固废联盟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 BHU Umwelttechnik GmbH
北京京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二七机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鼎玖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汉能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亚洲环保》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

支持单位:
《给水排水》杂志
国际水协污泥专家委员会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合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机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海陆重工有限公司
北京艺高人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梅凯尼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绿水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宝福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中瑞(天津)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桐乡市小老板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江苏琴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凯翔传热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德水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宜兴华都琥珀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斯坦福大学威廉与克罗伊 •科第伽资源回收研究中心 (William & Cloy Codiga Resource Recovery 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台湾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支持媒体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环境卫生工程》杂志、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中国水网、慧聪水工业网、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必高环保人才网、亚洲环保杂志 、水处理技术杂志等。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 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 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研究制订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 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 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联合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水务(集团)生物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华博水务有限公司、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等单位举办“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届时将邀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等有关单位领导,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固废、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专家、学者、运行管理人员,解读行业政策,分享无废城市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典型成功案例,研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搭建推介无废城市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一、大会运作原则和目标
本届大会按照专业化、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

邀请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二、大会形式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 60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 为辅助的形式。

参观项目名称: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项目
建设单位:中节能(西安)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大道延伸段与皂河交汇处西南,渭河防洪堤 200米防护林带以南,皂河以西,渭水汤苑温泉以东。
建设规模:日处理市政污泥 1000吨(含水率80%),年处理36.5万吨。
工艺路线:热水解 +厌氧消化+离心脱水+密闭式低温干化。
三、大会征稿主题
(1)固废资源化利用基础科学问题与前瞻性技术;
(2)固废源头减量与生态链接;
(3)智能化回收与分类;
(4)有机固废高效转化利用及安全处置;
(5)无机固废清洁增值利用;
(6)全过程精准管控与决策支撑;
(7)区域固废资源化系统解决方案与集成示范;
(8)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前沿理论技术工艺及工程实例;
(9)城市源有机固废高效资源化转化工艺技术及工程实例;
(10)农村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及工程实例;
(11)工业源有机固废高效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及工程实例;
(12)面向未来的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政策与管理;
(13)有机固废循环利用后的残渣部分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程案例;
(14)无废城市”推动下 ,固废投资与建设政策、标准解析 ;
(15)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6)无废城市建设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7)“无废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11个城市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青海省西宁市等等,河北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一并推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