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争哥
前Google工程师带你一块学技术!10万人都在学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之美》《设计模式之美》专栏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行家杂志  ·  中国外贸信托卫濛濛:提升信托服务质效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二次专题学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争哥

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小争哥  · 公众号  ·  · 2020-11-25 08:53

正文

今天纯扯淡~


有很多人觉得我做事情慢,特别是扯淡群里的杨哥,动不动就拿我做事慢开玩笑,书还不出版?新课程还不上?题还没刷?等等。
之前是因为孩子还没开学,白天要带孩子玩,晚上才有时间弄弄,所以比较慢。但现在孩子开学了,除了烧菜做饭、下午放学接孩子玩玩,剩下大把空闲时间。按理来说,我也不上班,搞搞副业应该时间很宽裕(没写错,因为主业是带孩子),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我做事情慢,包括我老婆。
不过,我一直觉得“慢工出细活”。很多人着急割韭菜,一个月出一个课程。对我来说,慢就是最大的竞争力,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不分散太多精力做太多课程,把每个课程做到最好,一个顶人家10个,对我来说是更好的策略,这也应证了那句话:少即是多。
就像当年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候,APP越来越多,而用户的手机上常用的APP有限,只有做到最好,才能在用户手机上有一席之地。现在知识付费从爆发慢慢转向平淡,网上的课程越来越多,可选择的越来越多,而用户的时间有限,要让自己的课程能占据用户有限的一段学习时间,就要做到最好。
而且,尽管我们不能忽略长尾,但不得不承认,不管哪个平台,80%的流量都集中在20%的人身上,这也是为什么抖音、西瓜视频、B站都在高价签约流量网红的原因。实际上,教育行业也不例外,K12教育平台,名师挣千万的很多,而一般的老师连饭都吃不上。知识付费平台也是如此,80%的销量都来自头部的几个课程和老师。而且,真正吸引用户、吸引流量的就是那些精品课和名师。
所以,我在做课程的时候,包括之后的课程,都遵从“要么不出,要出就出最好的”原则。我一直觉得,人生很长,晚上一个月、两个月,不会耽误什么,好的东西从来都不晚。相反,如果为了赶那一点点进度,着急上线,这里妥协一下,那里差不多就行,那就真成了割韭菜了。
之前在写《数据结构和算法之美》《设计模式之美》的时候,编辑各种催稿,各种制造焦虑,说稿子真没有了,真的来不及了,真的要断更了。我一般都表面上答应说“我快点写”,但实际上,我从来不会因此就加快速度,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质量第一。
插播一句广告:感恩节特惠,原价299元的《设计模式之美》专栏优惠价199,输入zhengge66优惠口令,还能再减30元,相当于169元到手(一个猪肘子+两根猪蹄+一根猪大肠钱)!
很多人知道,我现在不上班,没有固定工资,靠写课、公众号打点广告的收入过日子。按理来说,快快上新课,快快挣钱是当务之急。但实际上,我写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其次才是挣钱(你信吗?不信就对了,我也不信😄)。但不管目的是啥,心急总是吃不了热豆腐,还是那句话,慢即是快,质量比进度更重要,坏了口碑可不好!
你可能会说,打广告你就不怕坏了口碑吗?说实话,怕,所以,我一般保持一周最多一个广告的节奏。你点击来看一下,是不感兴趣的广告,左滑退出就好了。广告也让我更多的输出更高质量的内容,不然用爱发电持续不了,免费才是最贵的。实际上,也不光我打广告,各大公众号都是广告满天飞,毕竟大家都要吃饭。
而且,互联网常见的挣钱模式就那俩,要么免费+广告,不收用户钱,收广告主的钱,用户看看广告就能白嫖,要么直接收用户的钱,付费买会员不用看广告。有人喜欢前者,有人喜欢后者,重口难调。我一直也在摸索、一直在试探,接下来的课,到底是该走哪模式?是免费给大家看,多接点广告,还是不接广告,课程收费。各位也帮我出出主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